成果诺奖级!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这临沂老乡何许人

··

  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从公布的获奖项目来看,山东共有25个项目获奖。

  除了这25个项目,登上领奖台的还有一位山东临沂老乡,他就是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他领衔的清华大学和中科院物理所实验团队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取得的突破性成果,获得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自为其颁奖。

  考研得了俩39分的“天才”

  薛其坤17岁从蒙阴县第一中学考入山东大学光学系,1984年从山东大学毕业后,薛其坤被分配到曲阜师范大学当助教,边教书边准备考研。1984年,他考研报考哈尔滨工业大学,高等数学只考了39分;两年后,报考中科院物理所,这次物理只考了39分。

  两个“39分”并没有让薛其坤丧失信心。“对我个人来讲,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很大的挫折。”回顾当年的求学经历,薛其坤称,“如果成为研究生能够让我更接近成为科学家的崇高理想,那么为了这个崇高的目标,付出更大努力,多复习几次有何不可。”虽然几次失败,但他依然坚持。终于在1987,中科院物理所被他叩响大门,这次考研,他的量子物理专业科目的成绩取得了93分的高分。

  很多人都会以为薛其坤是天才。薛其坤说,“天才”和众生一起攀登,“天才”一步一个脚印地登顶、日夜兼程地奋进。这个时候,在山腰休息的人们会说,“看!那个人果然是天才,人比人真是不行啊。”可是谁看到,“天才”星夜兼程、不眠不休的辛苦呢?

  薛其坤院士在清华大学的实验室里

  “7-11”院士发现诺贝尔奖级别的成果

  1992年6月,薛其坤来到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学习,他的导师樱井利夫要求,工作日必须早上7点到实验室,晚上11点离开。

  起初,为了吃透课程,薛其坤咬牙坚持。“出了错,导师的脸色就很难看,让我自信心受到很大打击。”薛其坤说,语言不通、作息严苛,让他当时压力很大。后来,他不仅把“7-11”的习惯复制到周末,还带回了清华大学物理系。

  2005年,薛其坤到清华大学物理系工作,当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当时,他年仅41岁,是那一批当选院士中最年轻的一位。在清华大学,他有一个比“院士”还要响亮的名号——“7-11”。早上7点扎进实验室,一直干到晚上11点。这样的作息时间,薛其坤坚持了20年。

  2013年5月,薛其坤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同年带领的研究团队在世界上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是世界物理学界近年来最重要的实验进展之一,引领了国际学术方向。这一发现的论文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后,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称:“这是从中国实验室里,第一次发表出了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论文!”

  沂蒙山永远是心中的牵挂

  “这些年,我每年都会回家过年,也时刻关注家乡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临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丽的城市拔地而起、商贸物流通达全国、沂蒙精神更是鞭策着千万沂蒙儿女。”这一切,薛其坤看在眼里,感受在心里。

  2018年9月10日,薛其坤应凤凰卫视邀请,参与《谁不说俺家乡好·临沂篇》拍摄,成为临沂城市的代言人。

  回家期间,薛其坤还来到临沂大学音乐学院,一场精心编排的音乐会令他感动不已。“对我触动很大。”薛其坤说,这是他第一次现场听《沂蒙山小调》演奏。曲子、年轻的同学和老师,都是家乡的骄傲。

  在为临沂大学新生上的开学第一课中,薛其坤诚恳寄语临大学子:“我为自己是沂蒙的儿子感到骄傲,希望同学们要敢于面对困难,肩负起振兴民族国家的责任。”

责编:吕原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