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保健品漩涡!儿子去世老伴得癌她却忙“开会”

··

  17日,本报刊登《听了三次会,买了12万的保健品》一文,关注老年人购买保健品一事,引发广泛关注,不少老年人及家属来电反映情况。在这些案例中,有的老年人深陷保健品营销的漩涡,难以自拔,甚至表现出亲情的冷漠和对家人的敌视。在这场悄然的心理战场中,社会应该怎样办才能让老年人回归正常生活?

  【 此前报道 】

  济南老人自爆买保健品经历 听了三次会,买了12万的保健品

  儿子去世老伴得癌 她却忙着“开会”

  2016年,青岛市民李先生突发心脏病猝死,而他70多岁的老母亲,听到这个噩耗后的表现,让所有人难以理解。她表情木然,更不用说哭天抹泪。同年,她的老伴查出食道癌晚期,但老人平时连句关心的话都没有,更不用说在身边照顾了。

  不过,老人并没有闲着,平时最忙的就是去开各种保健品会议。老人接触保健品营销有五六年时间,最初只是去看看,后来发展到近乎疯狂的程度。家人介绍,老人每天特别忙,从早到晚地开会。住在市北区错埠岭小区,有时在西镇开会,她都会早上六七点出门,坐二十几站公交车参会。

  更加神秘的是,老人在参与保健品营销的交际中,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心理世界。“我们都不知道老人心里在想什么,她从不跟我们交流,每天就知道去参加会议。这么多年,竟然一件产品都没有往家带过。”

  “谁也不知道老人去开会都干些什么,谁也不知道老人存折上的钱是如何消费的。”老人的家人这样描述她的现状。家人希望走进她的世界,却被拒之门外,反而保健品营销群体成了她的精神寄托。

  这位青岛老太太并非深陷保健品营销的个例。济南市民周女士的婆婆是另一种表现。周女士的婆婆是一位大学教授,作为高级知识分子,她的婆婆日常生活很丰富,加之性格活跃,又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并不缺乏社交和娱乐,但退休后却被保健品营销死死套牢,最多的一次花了5万元购买保健品。

  因为周女士的婆婆在家里和单位都比较强势,在单位也是领导,这些营销人员就抓住了老人的这个心理弱点,不断给她营造一种领导的错觉。“他们甚至给她封了一个‘召集人’的职务,让婆婆一下子有了归属感,积极投入到召集人的活动中,拉拢身边的同事朋友加入。还把婆婆塑造成典型,经常让她上台演讲,发表感言,让她找到心理满足。”

  先建立感情联系 再套取钱财

  那么保健品营销人员到底有何妙招,让老人对其深信不疑?

  济南市工商局相关工作人员总结发现,保健品营销手段不乏三类:会议营销、体验营销和旅游营销。

  会议营销就是通过多种渠道联系老人,把老人请到会场听课,通过赠送小礼品的方式,让老人感觉占了便宜,然后给老人上保健的讲座,给老人洗脑,让他们心甘情愿购买。当然,他们会让老人交一定“保证金”,避免老人报了名不参加。一开始交的都是小钱,都给老人退了,等到最后收网的时候,就会忽悠老人心甘情愿交足全款。而且,这种会一般间隔一两个月举行,其实就是放水养鱼的意味,但是在这期间,他们要不断跟老人维系感情,成为老人情感上的伴侣。

  体验营销,就是安装按摩椅、按摩槌甚至小到梳子、理疗仪等,让老人免费来体验。很多老人平时无聊,就到店里按摩,心理上感觉占了小便宜。但这只是“鱼饵”,过程中营销人员会热情地跟老人聊天,套取老人的家庭信息和身体健康信息,从而分析出老人的财力状况和购买欲望,以此为依据,向老人推销各类产品。

  旅游营销手法类似,他们以免费旅游的方式吸引老年人参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加深对老年人的了解,同时建立起一种类似儿女亲情式的感情。

  专钻法律漏洞 监管人员也很头疼

  “为什么没人来治治这些人呢?”济南市民小曹在发现父亲被“忽悠”花几万元购买了保健品后,发出了这样的叹息。而监管难则让执法部门很头疼。济南市工商部门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吃透了法律的漏洞,虚假宣传不往面上挂,以前会印刷在宣传单页或者产品包装上,但是现在都没有了。而且他们长期租赁一些宾馆的会议室搞营销,流动性很大。

  另外,时间上也比较隐蔽,基本上在早上六七点之前,那时监管部门都没有上班。而且伪装性极强,打着养生讲座、医学研讨、专家讲座等名目。

  同时,他们严格筛选参会老人的身份,老人进出都必须凭证或身份证出入,外人很难进入到核心会场,加大了取证难度。而且有的会上不卖货也不收钱,他们会让老人到公司刷卡,再采用快递的方式发货,没法证明其直接消费行为。为了避免人、货被一窝端,公司办公地址跟仓库都不在一块,即便抓到人也没法没收货物,以此避免财物损失。

  “更可怕的是,保健品行业已经进入了2.0时代,大部分保健品几乎都有正规的手续、生产许可、保健品的批号等,很难从产品本身去调查。”济南历下区质监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把低价产品高价卖出,很难在法律上认定是违法行为。

  不是吃药管的用 被哄开心身体才变好

  美国华盛顿大学博士后访问学者、山大二院心理咨询科主任郭公社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道,老年人经常面临疾病的困扰,且大多久治不愈,常年伴随着病痛的折磨,特别希望从中摆脱。还有的老人,子女不在身边或者独居,跟子女和亲友沟通不足,在闭塞的环境中逐渐养成了一种闭塞的心理状态。此时,一旦有人乘虚而入,老人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很容易跟对方建立起一种不同于亲生儿女的另一种“亲情关系”,一旦这种心理产生,经过营销人员长期夯实,就很难拔除。如果强硬地把这层关系剥离,老人反而会产生强烈的反弹意识,效果适得其反。

  “保健品营销手段,实则已经铸成了一个非常难以攻破的心理战场。”郭公社如此评价。

  山东管理学院副教授、老年社会工作实务专家韩晶则表示,老年人对保健品营销人员的依赖,其实是典型的“情绪困扰躯体化”。不少老人生活孤独,会把不愉快的情绪转化成对身体的抱怨。当一个孤独的老人突然遇到了一个非常关心,还会哄自己开心的人,心情会变好,随之身体也就清爽,有利于老年人疾病好转。当然,老年人也愿意去购买一些保健品。吃完后,不少老人也会感觉身体变好,而且认为是吃保健品起作用了。这就让老年人深陷其中,难以抽身。如何让老年人心理上不再寂寞,也是每一个子女该思考的问题。

  截至2015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22亿,占到总人口的16 .1%。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成为一个社会热点,这其中包括健康、心理关怀、日常生活照料等方方面面。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认为,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已经迫在眉睫,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责编:巩小龙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