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民间艺人坚持手工制作“过门笺”

··

1月19日,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闫庄镇大柏林村,今年50岁的民间艺人史龙江正在制作“过门笺”。他从19岁开始制作“过门笺”,至今已36年了。

史龙江说,现在机械制作的“过门笺”都是用比较厚的纸制作,春节期间贴在门楣上,微风吹不起来,颜色、内容都过于单一,看上去没有“年味”,只是一种形式了。

“过门笺”是汉族传统剪纸中的一个艺术种类,又叫挂钱、吊钱、斋牒等。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以及鲁东南一带,每到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在门楣上贴上五颜六色的“过门笺”,微风吹拂,“过门笺”随风飘舞,是正月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过年贴“过门笺”,已成为民间一种传统的民俗文化。

史龙江介绍,大柏林村制作“过门笺”有上百年的历史。在八九十年代,全村200多户人家,有150多户从事这门手艺,每到冬闲季节,家家户户都会传出制作“过门笺”发出的叮叮当当的声音,而在村里的街道上,到处都铺满了制作“过门笺”而留下的花花绿绿的纸屑。 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如今手工制作“过门笺”已经被机器所代替。用机器制作,一天就能生产上千门“过门笺”,而如果手工制作上千门“过门笺”,则需要两三个人忙活一个月。虽然机器制作的“过门笺”在艺术品质上与手工制作的“过门笺”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因为其生产成本低,市场价格低,迅速取代了传统手工“过门笺”。到目前,在全县也只有两三个人在坚守着这门技艺。

史龙江介绍,制作“过门笺”需要备纸、染色、裁纸、设计图案、制板、刻制、配套子、定型等十几道工序。制作“过门笺”用的刻刀有40多把,形状各异,都是他自己亲手打造的。 2007年,莒县“过门笺”被列入第一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又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化遗产名录。2012年,又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史龙江说每一门“过门笺”,都需要用硬纸板制作模板。翻出十几年以前“保卫祖国”的模板,史龙江神采飞扬的讲述当时的社会背景。其实“过门笺”不仅仅是春节时用于装饰门楣的饰品,而其中的图案和文字也承载着一个时代人们的价值观。

史龙江说,因为喜欢,也不愿让这门手失传,不管谁来向他学习,他都无偿教授。这两年,有很多大学生,从云南、济南等全国各地前来向他学习,无论多忙,他都会抽出时间教他们学习。

史龙江用专用刻刀,娴熟的在五颜六色的纸上,精心刻制喜庆的图案,每一刀都是恰到好处,从不拖泥带水。史龙江说,他现在制作“过门笺”都是订做了,如果大批量的制作,费时费力,价格高,没有市场优势。一般订做的都是用来收藏,或者用来装饰环境用。

制作“过门笺”只有进入腊月才开始。平时,除了种地外,农闲的时候,史龙江就在建筑队上打工,干泥瓦匠,一天能挣一百多块。还经参加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展示。

山东日照:民间艺人坚持手工制作“过门笺”36年

山东日照:民间艺人坚持手工制作“过门笺”36年

山东日照:民间艺人坚持手工制作“过门笺”36年

山东日照:民间艺人坚持手工制作“过门笺”36年

责编:巩小龙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