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打造面向上合国家对外开放新高地

··

  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青岛通过港区联动,引领蓝色经济崛起。(□新华社发)

  □ 本报记者 李子路 肖芳

  5月7日下午,青岛地区第3016列中亚班列,从位于山东胶州的中铁集装箱青岛中心站鸣笛起程,10天后它将抵达目的地——哈萨克斯坦。

  “班列全程4500公里,运行时间比海运节省约30天,极大提高了运输效率。”中铁集装箱青岛中心站常务副总经理魏学伦说,“中亚班列频次为一周三班,待货源稳定后,会适时增加班列频次,同时争取实现双向运输。”

  2017年,约12万标箱的“青岛制造”通过位于胶州的多式联运走向全国,走向上合组织成员国及40余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这是青岛市不断深化与上合组织成员国经贸合作,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生动缩影。近年来,青岛努力打造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对外开放新高地,国际经贸合作朋友圈越来越大,对外开放的成果令人瞩目。

  眼下,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已经进入施工高峰期,海星状的优美造型已经成型。记者来到这里,立刻被巨大的钢架结构和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所吸引。2019年机场转场运营后,客货吞吐量将实现质的飞跃,预计2025年将达到3500万人次。依托胶东国际机场,周围149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划定为我国首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未来临空经济示范区将打造成为引领半岛、辐射内陆、连通世界的沿海开放新高地。

  历史上,胶州的板桥镇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点。如今,胶州与欧亚国家的合作有了新的平台——青岛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区。“胶州将抢抓青岛峰会的重大机遇,放大国家级平台优势,争创‘一带一路’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胶州市委书记孙永红说。

  上合组织现已成为人口最多、地域最广、潜力巨大的综合性区域组织,具有巨大的市场合作潜力。日前,商务部正式复函,支持青岛创建全国首个“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示范区将积极探索与上合组织国家经贸合作模式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经验做法。

  青岛市商务局局长马卫刚介绍,开放是青岛最大的优势和特色。近年来,青岛不断加强与上合组织成员国的经贸往来。据统计,2017年,青岛市与上合组织有关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390.2亿元、增长12.5%,占全市进出口贸易总额的6.4%,占山东省与上合组织有关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6%。其中服务进出口1.64亿美元,同比增长107%。

  青岛出口上合组织有关国家的主要商品包括机械设备、服装、运输工具、轮胎、电器及电子产品等,从上合组织有关国家进口的主要商品包括冻鱼、棉花、合成橡胶、塑料原料等,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截至2017年底,青岛对上合组织有关国家投资项目74个,中方投资额5亿美元。上合组织有关国家累计在青岛市投资项目226个,合同外资4.7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7亿美元。

  青岛市发改委主任李刚介绍,青岛注重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支持装备、技术、品牌、标准、服务走出去,有序推动家电电子、纺织服装、橡胶轮胎、机械制造、现代农业等优势产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外国投资需求低迷的形势下,今年一季度,全市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项目7个,协议投资额3.42亿美元;对沿线国家市场进出口总额574.45亿元。

  “今年6月上合组织元首峰会在青岛举办,为我们进一步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带来了重要的历史机遇。”马卫刚说,“青岛将借峰会举办之机,积极筹备举办上海合作组织国家进口商品展,利用上合组织多边会议平台积极推介‘一带一路’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区,拓展地方经贸合作,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责编:吕原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