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郓煤业冲击地压救援通报:救援难度很大 比地震难预测

··

  “10.20”冲击地压应急救援举行第二次新闻发布会通报最新情况,救援专家组组长王端武表示——

  不放弃、不抛弃,千方百计救援每一名遇险矿工

  10月22日中午,龙郓煤业“10.20”冲击地压应急救援指挥部举行第二次新闻发布会,通报最新救援情况。救援专家组组长王端武表示,目前的救援难度很大,救援面临着较大风险,因此救援的时间可能比较长,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绝不放弃,必须争分夺秒、不放弃、不抛弃、千方百计救援每一名遇险矿工。

  据介绍,当时受冲击地压波及区域33人,11人脱险,22人被困。山东龙矿集团、临矿集团、兖矿集团共七支救护队投入抢险。到目前为止,通过全力救援,发现受困人员4人,2人升井。

  王端武说,目前井下共投入救援力量1281工,其中:早班654工、中班201工、夜班426工;抢险区域施工每班150人。通过不懈努力,1303泄水巷水平段100m破坏区完成外段60m的清理,距离3#联络巷(即遇险矿工被困区域)40m;3#联络巷上头已加固原有巷道105m,距3m煤柱还有69m未加固。

  1303地下巷道图,人员被困在图中所示黄色区域。

  在井下救援现场,救援人员继续加强现场冒落区的支护。1303泄水巷(平巷)已清理60m的破坏区,打6个木垛;3#联络巷扩帮、清理浮煤105m长,已打7个木垛,支设单体40棵。加强现场通风及降温。新安设一台风机及空冷器,现场氧气浓度符合要求,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有害气体不超标。恢复了1303泄水巷的皮带,可以正常运行,具备了加快抢修的运输条件。

  王端武介绍了目前抢险存在的困难:1303泄水巷还剩余40m长的冒落严重巷道,原有的顶板支护已经完全失效,必须重新支护,在确保安全的情况方能进行施救,清理难度比较大;另该段巷道范围内极有可能埋有遇险人员,必须采用沿底板、逐步清理冒落物的救援方式,预计清理进度较慢。

  鉴于井下两处救援现场的温度还比较高,必须采取小班次、多批量的倒班方式,保证救援效率。井下作业空间有限,巷道只有4米宽,难以投入大量的救援力量和大型装备。

  经专家论证,指挥部研究,将采取两项措施加快救援进度。一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继续加快1303泄水巷加强支护、清理垮落物、搜寻被困人员的进度;二是鉴于3#联络巷上头的多数巷道已经加固,矿井压力显现基本稳定,恢复3#联络巷上头剩余69m巷道的清理,一旦条件成熟,可以打通3m煤柱区,使整个抢险区域形成完整的通风系统,同时作为救援的另一方案。

  更多新闻

  事发矿方尽管上了ARAMIS等微震监测系统,但还无法准确预测冲击地压的发生。“冲击地压”究竟有什么特征?它产生的原理是什么?能否预测和防范?请看专家的介绍——

  齐庆新:“冲击地压”比地震更难预测

  龙郓煤业“10.20”冲击地压发生后,很多人想了解“冲击地压”方面的相关知识。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齐庆新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此次冲击地压产生的原因。

  他说,冲击地压是煤矿井巷或工作面周围煤岩体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突然瞬时释放而产生的剧烈破坏的动力现象。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由采矿活动引起,与采矿活动密切相关。地震大家都知道,是地球在天体运动中地球内部应力变化的结果。冲击地压是采矿引起的应力变化的结果,只不过冲击地压发生的范围更小,能量与地震相比更小,所以,预测更难,就这次冲击地压而言,矿方尽管上了ARAMIS等微震监测系统,但还无法准确预测。

  2.巨大的破坏性。煤矿井下井巷或工作面空间是有限的,但冲击地压的破坏范围通常可达上百米,破坏会导致两帮破坏、底鼓甚至冒顶。此次除冲击地压的基本特征外,现场冒顶严重,给救援带来了难度。

  3.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的复杂性。世界范围内对冲击地压的研究已有70年,而我国只有40年,尽管如此,我国在冲击地压发生机理方面的研究走在世界前列。齐庆新经过30多年的研究,认为冲击地压发生的影响因素很多很多,甚至都数不过来,但有三个主要因素,就是“三因素”机理:冲击倾向性因素是内在因素;高应力集中与动态扰动是力学因素;煤岩体中软层的存在是结构因素。这三个因素是引发冲击地压的主要因素。

  本矿的冲击地压发生机理和影响因素复杂,等救援结束后转入开展调查阶段,会及时向社会公布原因。

责编:曲欣萍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