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这些隐于闹市的老街古巷,才不枉来过济南!

··

  “东更道,西更道,王府池子二郎庙。

  前帝馆,后营坊,正觉寺街南门上。

  走桥不见桥,狮子头上一座庙。

  东芙蓉,西奎文,曲水亭街后宰门。”

  白墙青瓦、小桥流水的老街古巷于济南来说,

  就如同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

  是老城区的血脉,记录着老济南的过往今昔。

  这些老街巷,有些虽已铅华落尽,

  但留在寻常巷陌间的泉城风韵依旧让人沉醉,

  积淀着济南这座北方古城的历史文化精华。

  当您路过这些老街老巷,

  看着家家户户染上岁月的老房子,

  目光流连在白墙青瓦之间,

  就会体会到老济南的历史韵味。

  芙蓉街

  芙蓉街南起泉城路,北通府学文庙,是古城济南的老商业街。一直到19世纪中叶,芙蓉街连同曲水亭街片区是济南府最繁华毓秀之地,清泉长流,商贾聚居,多有豪门大宅。

  明清时期芙蓉街四周多是巡院、都司、布政司、贡院和府学衙门,众多商家来此开店营业。著名的瑞蚨祥布店,“一珊号”眼镜店,“文升行”商店 ,以及著名教育家鞠思敏、王祝晨、许德一等人开办的教育图书社……芙蓉街一度成为经营文房四宝、乐器文教用品、古玩字画以及印刷业为主的商业街,还聚集了刻字、铜锡器、乐器、服装鞋帽小吃店等店铺作坊,街道两边店铺林立,芙蓉街开始从单一的文化街向文化、商贸并行发展过渡,逐步走上了异常兴盛的阶段。

  芙蓉街承载了悠久而灿烂的泉城文化,成为济南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街巷之一。

  翔凤巷

  翔凤巷东起平泉胡同,西止芙蓉街,长约100米。翔凤巷最窄的地方宽度仅为80厘米,可以说是济南最窄的一条小巷。

  它的名字颇有来历,相传附近一系类胡同,都是在明清初时逐渐形成的,那时巷子东段两侧盖房,因墙壁隔得太近怕走不开人,所以两户人家提出各自“让一让”,于是就形成了现在的宽度,人们便把小巷成为“让让巷”,又由于小巷形同两栋房子的墙缝,一段时间后改称“墙缝巷”,后取其谐音称“翔凤巷”,取其凤凰来翔之意,街中一间房的墙上,仍嵌着清咸丰元年“翔凤巷”的刻石。

  王府池子街

  王府池子街东起西更道街,西连芙蓉街,北抵起凤桥街,南接平泉胡同,长两百米。

  王府池子街得名于王府池子,王府池子位于街西侧,是处著名泉池。王府池子原位于王府之外,后又进入王府,再后又被析出王府。王府池子在王府的命运曲折,呈现出一进一出的特点。王府池子属于珍珠泉泉群,北魏时期,此地的美景便为许多文人学士所青睐,这些人常聚于池畔,作“曲水流觞”之饮,并将此处誉称“流杯池”。

  王府池子的北段原名魏家胡同,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合并到王府池子街的。街口北段东墙根下,有腾蛟泉,泉池虽小但极方整。濯缨泉和腾蛟泉皆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一街占得两泉,更为该街着增色不少。

  起凤桥街

  起凤桥街东起西更道街,西止芙蓉街,全长约150米。

  小街不长,有两条泉眼和一座石桥,其中之一的腾蛟泉位于起凤桥街与王府池子街交叉巷口,而起凤泉在该街的9号院内。起凤泉早已有之,但得名时间却不长。

  起凤桥街,容易让人忘却了这是北国风光。老残曾盛赞济南“比那江南风景,觉得更为有趣”。淙淙的泉水奔流不息,尤其秋季盛水期,清澈见底的泉水穿堂过户,潺潺地流着,日夜不停。泉流中的水草顺着水流飘忽舒卷,水在桥下流,人在桥上行,不是江南胜似江南,成为老泉城泉边风韵的代表作之一。清清的泉水、绿绿的水草、白墙灰瓦的老房,有一种远离俗世超然与静美。

  西更道街

  西更道街北起曲水亭街,南止芙蓉巷,石板路,总长400多米,为古时打更时所走之街,故得名。

  西更道街紧挨着珍珠泉大院,珍珠泉畔历代都是官衙府邸。北宋时的曾巩其府邸,即在此附近,靠近百花洲一带。金末元初为山东行省兼兵马都元帅张荣府邸,后来明德王朱见漭在此建德王府,清代的巡抚公署也在此处。

  西更道街最早收录在民国十三年(1924年)编纂的《续修历城县志·地域考》。此街原为明代德王府的一部分,后来才渐渐形成。

  旧时,在西更道街上,当水多时踩在石板上会有泉水流出。

  刘氏泉在西更道街北首,与曲水亭街交汇处,路西小河东岸。刘氏泉也属于济南的七十二名泉之一。远在金代《名泉碑》中就记载了它,明代永乐年间晏璧的七十二泉诗中就有歌颂它的诗句:“泉名刘氏果何人?千载风流数伯伦;天产酿泉清可掬,松花满泛瓮头春。”明代德庄王朱见潾在珍珠泉泉区修建德藩王宫时,专门把它被圈在府中,到了清初在德王府旧址上建巡抚衙门时,它才被划出。

  涌泉胡同

  涌泉胡同东起曲水亭街,西至于东花墙子街,街长十六米。

  与曲水亭街相连,有不少毛细血管一样的小巷,这些小巷大都短而窄,是名副其实的小巷子。但他们对于明府城的血脉流通是必不可少的,各有特色和人文气息。

  涌泉胡同便是富有人文特色的老街之一。在没有自来水的年代,老济南人吃水全靠泉水和泉井,因此出现了卖水的行当,水夫天天走街串巷,水花不断打湿石板路,生出了一条条水胡同。泉水之恩,涌泉相报。涌泉胡同在更名前便被叫做水胡同,后在政府对街巷进行更名时,因泉水多时常漫街而上,故名。

  短短的小胡同,却给人无限幽深的感觉,仿佛古老的历史在延展着街巷的长度。

  双忠祠街

  双忠祠街位于省府西街以西,南临鞭指巷,西与启明街相接,北通西公界街,南通西熨斗隅街,是济南老城区的一条东西小街。

  双忠祠街皆是因有双忠祠、双忠泉而名,双忠泉在31号院。而双忠祠和双忠泉的命名是对在明朝末年因抗清而在济南罹难的山东巡抚宋学朱和历城知县韩承宣的纪念。他们二人率五百乡兵和七百援兵千余人守城,清兵十余万大军直逼济南城下,在明崇祯十二年在炮火云梯猛攻下坚守九昼夜,正月初二清兵攻入济南城时奋战而死。战争历史在长河中湮没,英雄魂魄却一直留存。

  双忠祠街上有大大小小七个泉子,除了在建双忠祠时挖出的双忠泉,还有不匮泉等, 不匮泉在双忠祠街33号院内,它在《续修历城县志》和《济南府志》中都有记载。到现在也还一直存在着。据清人张贞《不匮泉记》(《续修历城县志·山水考六》)和赵申季《不匮泉跋》(道光《济南府志·艺文二》)载:济东道道台宋广业(字澄溪)之母管氏相夫教子,敬奉姑婆,孝名甚著,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帝东巡时诰封一品夫人并赐“北萱映彩”匾额。其子宋广业也有孝名,康熙四十三年至四十八年任济东道道台时,将其母接至署衙奉养,并在署衙的西侧建御书碑亭,把皇帝赐给他母亲的匾额挂在里面。建亭时,于亭后凿池,得一新泉,泉水甘美清冽。根据《诗经·既醉》“孝子不匮,永锡尔类”的诗句,将泉命名为“不匮泉”。

  鞭指巷

  鞭指巷,它北起双忠祠街,南止泉城路,东邻省府前街,西邻高都司巷。这里依然保留了众多参差不齐的小四合院及古建筑,至今依稀可以从门口的石雕、石阶及瓦片中看到当年繁华的模样。据说巷名起源于当年乾隆皇帝南巡,途径济南府时跨马执鞭一问:“此乃何巷?“随行大学士妙答:“鞭指巷”。

  鞭指巷南头的东侧现存有“泰运昌辰”旧址,石质拱券形的临街门楼坐东朝西,上有砖砌女儿墙,正中镶嵌着一块刻有“泰运昌辰”四个大字的石匾,为近代书画家胡柏年于1922年3月所书,门楼顶覆小灰瓦、花脊。内院为四合院,迎门是一座影壁墙,原有二进门,现已被拆除。院内北屋为一座二层楼房,上下共 10间,东西厢房各3间,均为砖石结构,木质梁架,门窗均为砖砌拱券形。房屋均小灰瓦覆顶,花脊。“泰运昌辰”旧址原为济南盐商世家、近代著名书画家关友声家族所有。

  鞭指巷北头还有一座“状元府”(今巷内9号、11号大院),主人陈冕。据考这所大院由陈冕的祖父陈显彝建造,陈显彝曾任山东盐运使,山东候补道,登、莱、青州兵备道。其父陈恩寿,曾任山东莱阳县、长清县县令。陈冕出身于晚清官宦之家,陈冕出生前,其父受众人赠送精致官帽一顶,祝后人成材,故生子名冕,字冠生。

  虽历经沧桑,“状元府”院落旧貌犹存。“状元府”原来有南北并排的3座大四合院,每个四合院内各有8个小四合院。据说,1948年济南解放时,9号大院的门额上还悬挂着御赐涂金的“状元及第”匾额。如今在高楼大厦之间,楼门紧闭隔绝了一街繁华之梦。

  将军庙街

  泉城路的北边,西门里鞭指巷或高都司巷北行,中间有条东西走向长约二百米的街道,这就是将军庙街。这是一条原生态的济南老街,汇聚了很多老四合院、老水井、老街坊…

  在这条街道上,竟然并列着四座庙堂,依次为城隍庙、将军庙、慈云观和天主堂,老街因庙得名。

  清同治年间,从东昌府调来济南任知府的龚易图,见督、县均有城隍而无府庙,便在将军庙街兴建了五进四院气势不凡的庙宇。据说,庙里过去既有泥垒的城隍,也有一尊木雕城隍,每年清明和阴历七月十五日,这木雕的城隍被抬着“出巡”。今天这府城隍庙仅存主殿和山墙及换过瓦的屋顶,整座院子已成为居民杂院了,当年的气魄已然不见。

  道教的慈云观在将军庙街中段,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现在它的仪门和正殿的山墙及小瓦屋顶还在,整座院子也已住满了居民。

  街上还有天主堂。作为济南最早的天主教堂,教堂的建设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几经变迁才成为了现在的规模。该建筑群为济南最早的近代建筑艺术代表作,教堂融合中外,兼采南北,地域特征明显。

  将军的故事早已被世人淡忘,但将军庙街依然充满了市井生活的勃勃生机。这条中西混搭的将军庙街,以其独有的内涵存在于老城的边角,静望着时光的变迁。

  金菊巷

  金菊巷西起芙蓉街,东到平泉胡同,南邻就是号称济南最窄胡同的翔凤巷。小巷全长不过100余米,但对于老城区来说,它的名气却不小。

  拥有几百年历史的老街巷数量众多,相传以女人名字命名的却只有这一条。巷子有几处完整的四合院院落,想感受老济南的奢华,非金菊巷莫属。金菊巷街名源于此街住过的一个名叫菊花的女人的美丽传说。

  这条小巷里,曾经诞生了至少三家老字号店,一是鲁菜餐饮名店燕喜堂饭庄,二是咸宜钱庄,三是英华斋装裱店。

  1932年3月,在济南很有名气的燕喜堂饭店在巷内开业。燕喜堂是做鲁菜的好手,是济南的老字号。牌匾上的字还是臧克家写的。燕喜堂建立于1932年3月,时值南燕北归时节,便得此雅号。金菊巷5号和7号院是咸宜钱庄,是这条巷子中建筑最为精美的宅子。5号门临街,正门为青砖黑瓦的门楼。入门为照壁,向左进院后为砖石混凝土结构的二层洋楼,楼后还有5个小型四合院。

  时间变迁,有些景象已淹没在高楼大厦中,我们只能去那些老街寻找城市昔日的容颜。

  后宰门街

  后宰门街东起县西巷北口,西止曲水亭街。北通岱宗街、钟楼寺街。南邻院后街,通珍池街。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历城县志》中记载为“百花桥街德府后”。因大明湖南门路南有一池名百花洲,百花洲以南有一座百花桥,桥以百花洲而得名,百花桥街又以桥而得名。明成化二年(1466年),德王朱见潾修建德王府,王府共有四门,南为端礼门,东为体仁门,西为导义门,而依照元、明时的惯例,王府的北门一般叫做厚载门,“厚载”一词见《易经》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此街在厚载门之外,清代称厚载门街,后又讹传为后宰门街。

  在清代、民国年间这条街处于老城的重要地位,而且又紧挨着大明湖,因此经济发达,商贸繁荣,算得上当时济南老城区的经济中心。

  后宰门街上浓重的文化和宗教氛围,使这条老街在清末民初又成为庙市合一,集教堂、寺庙于一街的老街巷。

  曲水亭街

  曲水亭街连接大明湖、百花洲、王府池子、芙蓉街,文化气息十分浓厚。从珍珠泉和王府池子而来的泉水汇成河,与曲水亭街相依,现在的曲水亭街依然完整地保留着《老残游记》中“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泉城风貌。

  曲水亭和曲水亭街曾是文人荟萃之处,文人们在此下棋、聊天、品茶。古代文人每年农历三月三相邀聚会于曲水河泮,把酒杯里盛上美酒,放在木质托盘中,让酒杯顺着弯曲小溪漂流,酒杯漂到谁的面前停住,谁便要饮酒赋诗。大书法家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说的“引以流觞曲水”就是这个意思。

  百花洲、曲水亭、泉水溪、老民居,还是今日曲水亭街的主色调,《老残游记》中记载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景象,在这里依旧流淌着、传承着……

  摄影:照相的老King、捕鱼达人007、efhjskunu、大明湖畔的少帮主等

责编:巩小龙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