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故事(28)相传孔子贤徒冉雍冠县讲学 十村名和他有关

··

  冉子祠遗址现为聊城市文物保护单位。

  大众网聊城·海报新闻记者 侯晓 李连显

  孔门七十二贤,说的是孔子门下有七十二名高徒。其中,又有“孔门十哲”一说,分别是颜回、闵损、冉耕、冉雍、冉求、仲由、宰予、端木赐、言偃和卜商,他们是中国儒家学派早期的十位学者。其中,冉雍值得一说。在孔子众多弟子中,冉雍以德行著称,孔子对他评价颇高,称其有“帝王之才”。

  冉雍,字仲弓,生于公元前522年,卒年不详,世人多称“冉子”,春秋末期鲁国人,今山东菏泽定陶人。值得玩味的是,冉雍与聊城冠县还有一段深厚的渊源。尤其是体现在地名文化方面,至少10个村庄的名字都与冉雍的病逝有关,成为冠县当地一道别具特色的文化现象。

  祠堂被破坏后,建起冉子中学,后来学校废弃。

  相传,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列国时,曾来冠县讲学传道,留下多处历史古迹,如孔子宿处碑、孔子回辕处等,冉子墓亦是其中之一,即是孔子弟子冉雍的墓冢。冉子墓位于冠县县城西北9公里高王段村东冉子中学院内。据传,冉雍因讲学积劳成疾,不幸病故。按当时“葬不择地”的习惯,遂葬于冠县。

  走进高王段村,在通往村中央的东西大道旁,是冉子祠遗址,现为聊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史料记载,冉子庙约始建于宋元时期,专供人祭祀,占地十余亩,祠堂与冉子墓呈中轴线南北排列,南部是祠堂,北部是墓地。祠内空间宽阔,正中央供奉冉子像,周边古柏翠绿,枝叶繁茂,祠堂笼罩在浓荫之中。

  冉子陵墓高丈余,古柏环绕,苍翠挺拔,墓前刻有“先贤薛公冉雍之墓”的石碑。东跨院是历代官员来此祭奠的场所,也是地方官员议事的地方,正房6间,门上高悬“义举仁风”横幅巨匾。东头南面是三间配房,再往南是东大门。因年代久远,整个建筑已被毁,后来建起学校,为冉子中学。

  高王段村现存六通明清时期石碑。

  据68岁村老人侯书明回忆,此处确实有一座气势恢宏的大殿,殿内供奉着冉子像,殿内有近百通石碑,可惜的是,上世纪遭人为破坏,半数以上被打砸后埋入地下,与冉子祠堂相隔十几米远。“当时祠堂被破坏的时候,我就在现场。”侯书明说,只有六通石碑得以保存,现已移存至冉子小学内。

  在冉子小学内,大众网记者注意到,幸存的六通石碑均为明清时期石碑。其中,最高的一块石碑保存最完整,为明崇祯年间立,中间竖写“先贤薛公冉雍之墓”。其余五通石碑立碑年代分别为,同治年间、光绪年间、嘉庆年间、光绪年间和乾隆年间。由于年代久远,石碑上方字迹已难以分辨。

  关于冉雍在冠县遗留下的印记,听当地老人讲讲周边村庄的村名来历,更有意思。为何叫“高王段”村?侯书明这样说,因为冉子在冠县讲学,至此病重断气,便取村名“亡断”,因高姓多,所以叫“高亡断”,后来改名“高王段”。类似的,附近还有四个村,分别叫张王段、崔王段、南王段及马王段。

  最高的一块石碑保存最完整,为明崇祯年间立。

  侯书明老人说,在高王段村西四里路,还有三个村庄,分别叫前田平、后田平和北田平。为何叫“田平”?那是因为,冉雍周游列国在此“染病”得名,也可以说“添病”,取谐音便是“田平”。还有一村名叫“马寨”,相传冉雍周游列国至此歇马用餐,初名“马站”,后更名“马寨”。

  “这边冉子断了气,那边有村民开始大哭,所以南边有个村叫‘孝子哭’。看看,万善乡这么多村庄,村名都和冉子有关联。”侯书明说。不仅如此,由于冠县曾是冉雍讲学之地,为纪念冉雍的贤德,冠县还将北环路改名为“冉子路”,建大型水库取名为“冉子海”,小学取名为“冉子小学”。下一步,冠县还将重修冉子祠,目前已将其列入旅游发展规划中。

责编:大众网·聊城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