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干部的“本领恐慌”,所为何事?

··

  题记:

  时值年终岁尾,大众日报·新锐大众记者采访中发现,山东不少干部都有一种强烈的“本领恐慌”。这种“恐慌”波及范围广、影响大,值得认真总结。

  在《爱丽丝漫游奇境》中,红桃皇后有句话:“在我们这个地方,你必须不停地奔跑,才能留在原地。”

  当前,广大干部所处的,正是这样一个“地方”。

  世界在变化,社会在进步,知识在更新,我们现有的经验、知识、能力无时无刻不在“折旧”,每一个人都面临着与时代“脱节”的风险。

  知识折旧定律说,一年不学习,一个人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

  斜坡球体定律说,一个人或组织如同斜坡上的球体,如果没有止动力,就会下滑;

  高密作家莫言说,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的时候,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当你的能力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时,就应该沉下心来历练……

  如此来看,产生“本领恐慌”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保持“恐慌”的意识,多一些“恐慌”的危机感,更是好事一件。

  “能力”不足,“才华”不够,主要体现在……

  1、思想束缚 视野局限

  省委决策层早在一年前,就提出了“向前看”“向后看”的问题,与南方干部相比较,山东干部遇到矛盾问题,习惯于找成规惯例,找现成经验,不太会用创新思维寻找解决办法。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干部想干事,却又总在旧有的路径上兜圈子,四平八稳,不愿闯、不敢闯,不会闯、不善闯,工作难有突破。

  2、能力短板 知识弱项

  我们在采访调研中发现,有些同志,身处职能部门,谈起改革发展却显得“很生涩”“很业余”;身处招引一线,谈及重点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所涉及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量子通信等诸多前沿领域,并不十分熟悉,和企业家交流,除了讲讲优惠政策,剩下的都不在一个频道上。所以,常常看到,一些好政策总是不能及时转化为基层发展的动力,一些干部想为百姓办实事群众却不领情,根本原因是专业知识掌握不牢,专业素养不够,政策接不住,办法不够多。

  3、经验不足 作风缺陷

  同样在调研中发现,一个地方的某部门主管,起码对家底应该清楚吧,有个同志提出当地要搞纺织业,你问他当地棉花产量多少,他却说不知道,最基本的东西都搞不清楚还怎么搞纺织业呢?我们讲创造性落实,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基本功要扎实,态度要端正,要摸清自己家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对本地区的资源禀赋、发展阶段、产业状况等情况了如指掌才行。

  这些表现,说到底是疏于学习、怠于思考、脱离实际。

  学习先辈好榜样!

  能力和本领,不会从天而降,唯一的办法,就是依靠学习和实践来获取。大众日报·新锐大众记者注意到,我们的先辈作了很好的榜样。

  1954年,李先念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他自认为“没有学过经济”,唯恐能力不足,感到压力很大。为尽快熟悉工作,开始“向一切内行的人们”学经济,最终成为了经济领域的专家。

  当年,陈云到上海青浦县蹲点,发现当地把单季稻改为双季稻,收成却不理想。他深入研究、精心计算,发现种双季稻表面看比单季稻多收220斤,但实际上,各方面损失总和约300斤。最终得出了“种双季稻不如种单季稻加蚕豆效益好”的结论,使农业比较效益得以显现。

  先辈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有决心、不畏难,善于学习、勤于钻研,就能磨练真本领、解决真问题。

  几十年风云变幻,时移世易,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本领恐慌在党内相当一个范围、相当一个时期都是存在的。因此,我们依然需要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

  是学习,不是考察

  过去一年,山东省委把“学习”当成重中之重,告诫广大党员干部:我们学习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学习的要求不是放松了,而是更紧迫了,我们应当更加自觉地重视学习,一刻不停地加强学习,掌握学习主动权,争做学习型好干部。

  跟谁学?怎么学?

  答案简洁明确:学强手,学先进。

  正月初七,省委书记刘家义“自曝家丑”,直指山东发展问题、官场现状,历数“山东落后了”的案例,在长达万言的讲稿中,数次把山东与苏浙粤三省进行比对,7次提及浙江,12次说到江苏,13次谈及广东。

  进入3月,在全省展开了一场入心入脑的大学习,一场深入细致的大调研,一场务求实效的大改进。

  7月初,书记、省长挂帅,囊括17市和主要厅局一把手、省属大型国企主要负责人等50余人,南下广州,开启向苏浙粤三省“取经”之途,决策层一再强调,“是学习,不是考察”。

  4天3省16站,山东干部一路走来,边看、边学、边思考、边总结,谈及感受,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忠林说了六个字:“眼热、脸红、心跳”,可能代表了大多数在场干部的心境。

  这是表率,是态度。

  “能力账户”余额不足,请记得及时“充值”

  瞩目前方,山东高质量发展的舞台无限广阔;侧耳倾听,击鼓催征的召唤一声紧似一声。

  我们讲“山东机遇”,10强产业引领的新旧动能转换,15.9万平方公里的蔚蓝海洋,7万多个村庄希望的田野……这里会遇到许许多多新矛盾、新课题,哪一桩、哪一件少了知识本领能办成?

  我们讲“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想当好“店小二”“急郎中”……总得先问问自己:是否清楚什么企业需要多少“阳光”,什么企业又需要怎样的“雨露”?你有没有“店小二”的身段,又能否拿出“急郎中”的本事?

  不学习不行,学的少了、慢了也不行。面对越来越多的新知识、新领域,学习的途径千万条,你可以选择武装自己成为“专家”,也可以选择“巧借外脑”纾解难题……大众日报·新锐大众记者注意到,在山东地面上,随时随地都能找到这样的身影:

  三十年前,寿光县委书记王伯祥发现了黄瓜的“黄金价值”,鼓励王乐义去东北请来师傅韩永山,试验大棚种植,县里成立了冬暖式大棚推广小组,王伯祥亲任总指挥,王乐义和韩永山做县委县政府的技术顾问,于是一场“绿色革命”很快席卷全国。

  两个月前,我们关注过拆解八千零部件的招引团队,办法笨吗?笨;管用吗?管用。他们为什么这么干?就是为了对行业发展动态、技术升级方向、高端人才流动、当地产业配套等诸多方面保持一个长期的跟踪与钻研,结果自己成了“半个专家”。

  学习是一个不懈的追求过程,每向前一步,都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和高超的智慧。

  全局的视野,有赖于对大政方针的准确把握和洞悉;

  发展的先机,往往来自对政策信息的深入研判;

  科学的方法,大多建立在深入的调查研究基础之上……

  多学习,勤思考,常调研,上连“国情”“政情”,下接“地情”“民情”,不断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凡事朝着最好的方向努力,把能力发挥到极致,我们或许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从容应对新挑战,肩负时代重任。

  综合大众日报、人民日报等

责编:吕原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