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锐评丨乡村振兴,靠什么人?钱从哪来?

··

大众日报·新锐大众记者 孙秀岭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考卷上,“靠什么人”“钱从哪来”是必答题,也是颇有难度的题。这两个最现实的问题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乡村振兴这一最美好的蓝图就无法绘就或大打折扣。

  5月20日,大众日报在头版和县域版,刊发了《新农人“结盟”九女峰下》《引进产业资本激活农业新动能》《薛城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介绍了泰安市岱岳区搭建好平台,做好服务,吸引更多“新农人”投身乡村振兴;德州临邑引进产业资本,改变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使农业由粗放走向精准,由传统走向科技;枣庄薛城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农民成为集体资产的管理者和受益者。他们的做法启示我们,乡村振兴是一项需要新思维新动能的创造性事业,需要大力推动人才和资本“下乡”,为实现乡村振兴这项世纪伟业注入新动能。

  凡事必先有人气,才有生机。回望历史,中国乡村的每一次激荡,必是人气的大集聚。家庭承包如此,乡镇企业也这样。同样,一些乡村的落后和衰败、与城市差距的扩大,也多缘于城市对农村人才等的“虹吸”。现实中,很多年轻人离开农村,“70后”不想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空心化”“空巢化”“老龄化”现象也日益严重。显然,农村留下来的妇女儿童老人,难以肩负起广袤乡土大地上的振兴重担。

  乡村振兴,首要在人,什么样的人建什么样的乡村。泰安“新农人结盟九女峰下”让人眼前一亮,就在于他们努力打通各类人才向农村、向基层一线流动的通道,激励有意愿的农民工返乡、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回乡、在城市中成长的各类人才下乡,在农村广阔天地里淬火磨炼,在回馈乡里、致富乡村中实现人生价值。事实证明,一大批“新农人”怀揣赤诚之心,从城市走向大有作为的广阔农村,改变着自己的身份,改变着成长路径,也改变着农村面貌,乡村振兴大有希望。

  乡村振兴是一个大战略,必须有真金白银的硬投入。那么,乡村振兴的钱从哪来?这个问题,隐含着双重设问:乡村振兴,有足够的财力支撑吗?又该如何引导像水流一样趋向投资洼地的资本流向农业农村?

  资本是经济发展的“血液”,也是乡村振兴的“血液”。临邑引进产业资本激活农业新动能,令人思考。乡村振兴要靠公共财政加大投入,但财政“一条腿走路”不行,金融资本、工商资本、社会资本也须同向发力。尤其要发挥财政“指挥棒”“撬动杆”“吸铁石”“药引子”作用,四两拨千斤,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流向乡村。我们相信,产业资本“下乡”,带来的不仅是资金,更是新的观念和新的产业模式。期待更多资本源头活水潮涌乡野,让更多产业资本在乡村舞台上大有作为。

  乡村振兴,那些沉睡多年的土地,那些闲置的农房,那些村集体经济组织躺在账簿上的经营性资产,都是巨大的资源。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改革优化现有的资源要素配置,就是要让闲置的资源用起来、沉睡的资源醒过来、外面的资源迎进来。枣庄薛城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启示我们,乡村振兴,要牢牢抓住制度创新和制度供给这一关键,向改革要红利,以改革挖潜力,靠改革增活力,从肌体内生迸发出实现乡村振兴的制度伟力。

责编:吕原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