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麦收忙 听听齐河职业农民的“种麦秘诀”

··

  待收割的金黄小麦

  麦田里隆隆作响的联合收割机

  大众网·海报新闻齐河6月14日讯(见习记者 王浩菲)盛夏时节,麦熟一晌,德州市齐河县109.7万亩小麦陆续成熟开镰收割,全县“三夏”生产进入高潮。6月14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跟随齐河县农业农村局“三夏”生产工作人员来到齐河县华店镇,近距离感受那些忙碌在麦收一线的农民的辛劳与收获。

  在齐河县华店镇后拐村的麦收现场,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看到,数台收割机在麦田中走过,田里只剩下麦茬,一袋袋麦粒在打谷场上被太阳照得闪闪发光。麦田边,种粮大户赵金诚正满脸喜悦的等待着“三夏”生产工作人员实地测量小麦数量,“实打一亩六分一的麦子,折算单产就是一亩地655.7公斤!要是都像你这样的产量就好了!”齐河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站站长张平说,赵金诚承包的麦地实现了高出全县平均产量100多公斤的新高。

  听到这个高出全县平均产量100多公斤的喜人数据,记者发现站在一边的赵金诚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惊喜,原来这样的收成,早就在他和农业专家的意料之中。“这麦田的精细管理得益于整地之前的使用好品牌进行适量施肥,赵金诚他整地精细,过冬之前还浇了越冬水,这对小麦也很关键。张平告诉记者,小麦从苗开始返青、拔节、孕穗、抽穗这几个环节上需要用不同的药,如除草的药、防倒伏的药、防病虫害的药,这样才能让麦苗茁壮成长。张平随手揽过一棵麦穗:“你看它这个麦粒非常的饱满,色泽非常好看,在抽穗这个关键点上,他叶子格外的长得好,籽粒饱满,籽粒沉,粒重增加,提高产量,加之前期的水、肥料都不缺,非常对路,产量高是自然而然了。”

  实地测量的农业局工作人员 查验一平方米的小麦数量

  勤勤恳恳劳动致富的赵金诚

  “我种的小麦品种是中筋小麦,丰川9号,这个种子抗倒、抗病、抗旱能力都挺好,今年气候对小麦不错,加上我们村每50亩都有一眼井,水利条件也不错。”赵金诚顿了一下,说出了他的“种麦秘诀”:“其实最关键的还有一点,农业局在技术上也指导的比较快,用老百姓的话讲就是‘很赶趟’,到什么时候就有什么样的技术。”他告诉记者,农业局里推出100多个指导员,一个指导员管理下面10户,这10户种粮大户再带动各个村里最少10-20户,赵金诚就带领19户。这时,在麦田北面走来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原来他是赵金诚同村的种粮伙伴苏寿利。“金诚17岁就开始钻研农业,都40多年了,从外面培训学到先进技术,一回来就召集大家一块来学,不管是道远还是近道的,只要有农业技术上的问题找到他,没有不帮忙的,他人特别热心肠。”说到这里,苏寿利冲着赵金诚竖起大拇指,“有一次,一个从梁山开车来我们这的人,那个人种了500多亩地,结果种坏了,接着当天赵金诚就坐着人家车去梁山了,到那现场给人家技术指导了一下,500多亩麦子活了过来,但金诚一分钱不要。”

  听闻赵金诚的农业生活长达40年之久,记者不禁叹服赵金诚的确是个名副其实的“职业农民”。赵金诚憨厚地笑着点头:“我是职业农民,正儿八经以种地为生。这十来年,村里有些人在外面,土地闲着,种得也不很好。从农村长大的我,看着地荒着很可惜。”赵金诚摸了下自己的左臂,告诉记者他左侧手臂部分肌肉萎缩,现在也是光骨头没肉,左侧胳膊抬不起来,当时孩子上大学欠了些债,幸亏国家政策好,赵金诚就流转一部分土地进行种植,“虽然咱干旁的干不了,但脑子还可以,县里农业局培训学习的时候,每一期我都参加。学习先进技术,使得庄稼产量不断提高,学成回来再帮助其他农民。”

  截至日前,齐河县109.7万亩小麦已收割66.46万亩以上,预计到6月17日全部收割完毕。经过县技术人员对冬小麦测产,亩产将达到537.17公斤,总产达到58.93万吨,播种玉米56.48万亩,今年全县小麦亩产量普遍超千斤,粮食丰收已成定局。

责编:黄新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