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惯的养成丨我在国外分垃圾

··

  十多年前,我有一年时间在韩国首尔大学访问。从文化源头上看,高丽文化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国与韩国的文化差异,并没有跟西方文化那么大。但这只是纸面上的逻辑,只有沉浸于其中,且长期浸润,才能体味出背后的差异。

  韩国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环境清爽、干净。我所住公寓里的清洁工,早上一大早就轻手轻脚地打扫卫生,完全是一种无声的存在。她见到我们,礼貌性打招呼,脸上的表情,正正好,不多不少,既不让你感到过于失礼,也不让你感到假装的亲近,更重要的是,她从未停下手中麻利、细致的工作。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擦电梯的“绣花”功夫,她就像擦自己家的玻璃窗一样,把电梯的金属墙面擦得一尘不染,光亮可鉴,且动作麻利、娴熟……我在韩国一年,所到之处,无论是公共场景,还是居家场所,给我的感觉,韩国人似乎都有一种对环境的“洁癖”。

  刚到韩国时,对垃圾的分类处理是不习惯的。在我们此前习惯的概念中,垃圾只有一种:那就叫垃圾。理念上这么想,行动上也这么做的。所谓垃圾就是在垃圾主人眼里看作废弃无用的东西,这类东西,整体打包扔进垃圾桶里了事,还费什么脑子心思把垃圾分成三六九等,分为干的、湿的?但到了韩国,不习惯的似乎不是他们的饮食,也不是他们的语言,而是分垃圾、倒垃圾。

  我在韩国倒没有因为误倒垃圾被罚款。刚开始,因为无知或不小心,不免把垃圾分错了,倒错了。公寓里的清洁工,面对我们这样新来的租客,似乎很有经验,每天早上倒垃圾时间,她就会站在垃圾箱附近,一边娴熟的干活,一边看着我们倒垃圾。看到我们做得不对的地方,礼貌性地示范给我们看,分类处理,颗粒归仓。一次,感觉愧疚,不好意思了;二次,更不好意思了;第三次、第四次,你还好意思么?!当然,清洁工对我们犯错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她不会大喊大叫,你可以从她脸上的“微笑曲线”递减看到她对乱丢垃圾行为的不满。

  知耻是文明的底线。一个人不可能确保每件事都能做对,但做得不对的地方,须有知错、知耻之心。有了这一点,就很重要。我们常说的环境,似乎是一个宏观、抽象的概念。其实,环境是具体的、细颗粒的。我在韩国,对洁净环境的理解,就是从自己身边的点点滴滴开始的,从公寓清洁工的日常工作开始的。离开了周围每个人的点点滴滴,环境也就成了空洞的概念。

  韩国人喜欢爬山健身。首尔大学边上的冠岳山,山不高,但风景幽美,吸引了很多爬山客。特别是双休日,爬山的人更多。在国内,凡是风景区,都是垃圾负担很吃重的地方,经常看到,风景绝佳处,刺目的垃圾景观大煞风景。我在韩国就很少见到这种不堪入目的情景。为什么?我发现,人人出门时,随身带上垃圾袋。行程中产生的垃圾,装进自带的垃圾袋,不丢下一片垃圾。爬山客轻轻的走,正如轻轻的来,鲜有大呼小叫的;他们轻轻地离开,不留下一片垃圾。这对我的印象尤为深刻。

  我们不能一味指望,景区有专门的清洁工或志愿者,负责帮我们收拾垃圾残局。人人都是自己的清洁工。自己制造的垃圾,自己收拾。把这个理念刻进脑际,玉成习惯,聚沙成塔,万流归海,好的环境就成形了,习惯的正能量就会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

责编:曲欣萍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