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时评丨相看两不厌,只有《沂蒙山》

··

  □海报首席评论员 王封

  四个月前,我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眼含热泪观看了进京汇演的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时至今日,“那小车推出的辙印,那担架铺盖的衣袖,那乳汁救活的生命,那鞋垫绣过的春秋,这份恩情报不完,高天苍茫热土厚”的动人旋律依旧在我的耳畔回响。

  就在上个月,《沂蒙山》“回家”了,亮相临沂大剧院,一票难求,歌剧的魅力深深打动了沂蒙儿女。正如《沂蒙山》总导演黄定山教授所言:“这次带着剧目回到家乡临沂,内心特别期待,我想用作品表达我们最深情的敬意,更重要的是要来接受沂蒙人民的检阅。”

  能够敢于“接受沂蒙人民的检阅”,这是需要高度的自信,更需要十足的底气。歌剧《沂蒙山》从创意到搭起班子打磨了两年多,以“打造全国一流文艺精品”为创作目标,突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自2018年12月19日首演以来,在北京、济南等地以及省属高校进行了展演,入选2018年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2019年度全国优秀民族歌剧展演周。从各方评价来看,这是一部体现“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展示历史画卷和英雄群像的优秀红色题材艺术作品。

  作为一名观众,我认为《沂蒙山》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她不孤芳自赏,不自娱自乐,始终抱着“在路上”的心态,不断进取,不断自我优化,每一场演出都在进步,堪称是“进击的《沂蒙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张桂林在北京接受采访时就表示,尽管《沂蒙山》收获了成功,但主创团队将继续打磨作品,作为艺术家有责任、有义务讲好红色故事,传承好沂蒙山的革命精神。

  “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 《沂蒙山》自2016年10月开始策划创作以来,主创团队等先后11次到沂蒙山进行创作采风,反复重温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沂蒙山》的曲调融入了具有时代感的民族元素,使沂蒙山水、沂蒙精神、沂蒙百姓的感人事迹在歌声中汇聚升华,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看了还想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深刻诠释“水乳交融 生死与共”沂蒙精神的歌剧《沂蒙山》,紧密配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已经开启全国、全省的巡演工作。我们期待着她在打造艺术精品、传承红色基因的道路上再创佳绩,勇攀高峰。

责编:巩小龙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