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沂蒙山上,青春使命起舞——百所高校大学生走进沂蒙山

··

  8月6日,上海复旦大学在校学生魏春阳表情庄重,从临沂市文旅局和团市委领导手中接过“走进沂蒙山活动“的队旗,拉开了“不忘跟党初心、牢记青春使命/百所高校大学生走进沂蒙山”活动的序幕。

  新中国成立70华诞将至,又恰逢第三届临沂文化惠民消费季,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共青团临沂市委结合各高校的暑期社会实践,依托沂蒙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了百所高校大学生“走进沂蒙山”活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指示精神。

  带着青春使命,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的近百名大学生整装出发。

  一次精神的行走

  8月的沂蒙山,群山巍峨,水曲带飘,满目翠绿,姹紫嫣红。

  6日上午,大学生们来到沂蒙山银座天蒙景区。下车伊始,就被《沂蒙山小调》优美的旋律吸引住了——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小调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寄托了沂蒙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诉说着沂蒙人对党的深厚感情。

  在沂蒙山小调纪念馆,大学生们认真地聆听讲解员讲述沂蒙革命史,感受红色文化。除了讲解,现场安静地没有一丝杂音。听着听着,大家的眼圈红了,有的已是泪流满面。

  走出小调纪念馆,大家还沉浸在血与火的沂蒙革命史里,难以自拔。不由自主地,大伙跟随《沂蒙山小调》传唱人宋守莲老师学唱了《沂蒙山小调》,感受红色基因和沂蒙精神带来的精神力量。

  “在众多的暑期社会实践的项目中,我之所以毫不犹豫的选择临沂,沂蒙精神是最直接的因素。”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张敏情真意切地说,“在登顶沂蒙山的旅途上,在《沂蒙山小调》的旋律里,我和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到“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伟大沂蒙精神。一种崇高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决心把沂蒙精神激发出来的动能,转化成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动力,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大学生们依次参观了望海楼、世界第一人行悬索桥。一路沿着先辈的足迹,重温那段红色记忆和峥嵘岁月,充分感受革命老区的红色激情。

  在世界第一人行悬索桥上,看着累得气喘嘘嘘的学生们,带队的老师说,“大学生走进沂蒙山实地体验红色教育,不仅是一次精神与毅志力的行走,更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行程。”

  一次穿越红色历史的心灵之旅

  松柏森森,绿草萋萋,鸟鸣寂寂。孟良崮山顶上,长眠着近3000名烈士的忠骨,其中就有巾帼英雄陈若克。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的现场讲解员动情地向学生们讲陈若克的故事:刑场上,对着哭得声嘶力竭的孩子,陈若克咬破手指,声泪俱下:“孩子,娘对不住你。娘没有奶水喂你,你就喝一口娘的血吧!”

  往昔,这里不知洒下了多少英雄血;今天,这里也不知洒下了多少动情泪。听到陈若克的事迹,学生们无不动容,每个人都禁不住潸然泪下。

  这堂生动的教育课,让学生们的内心深处尤如阵阵惊雷隆隆滚过,震撼着灵魂,对自己的青春使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大学生张敏眼含泪花,动情地说:“我们不曾经历动乱的年代,但我们知道岁月静好的背后,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学习沂蒙精神,让我们看见背后一个个甘于奉献的灵魂,我们会立志在不久的将来,自己也能成为那部分为同胞的岁月静好而负重前行的人,这是我们青年一代的担当。”

  从孟良崮到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无异于一条穿越红色历史时空的心灵之旅。

  纪念馆里,一组“火线桥”的图片展让同学们悚然动容:几十名沂蒙女性挺立在冰冷的河水里,用孱弱的血肉之躯做桥墩,用肩膀扛起门板架起了一座桥,让自己的部队跨河作战。作为真实的存在,“火线桥”虽然在历史中只持续了短短几十分钟,但却架在了人心上,架在了新中国的词典里,架在了无限的时空中。她们的双脚钉进水下的淤泥,把精神深深扎在了脚下的沂蒙土地。

  沂蒙红嫂乳汁救伤员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在她掀开衣襟的同时,也扯掉了世俗的浅薄。乳房流淌出的,是博大而深沉的爱。正是无数这样慷慨悲壮的红嫂们,支撑起新中国的崛起。陈毅元帅曾饱含深情地说:“我进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勿忘在莒!”来基地接受教育的学生们把这句话深深刻在了心上。

  一次“沂蒙之魂”的洗礼

  参加活动的大学生们无一不在经历一次“沂蒙之魂”的洗礼。

  一路上,他们都在用心思考、提炼沂蒙精神之“核”,反复不停地追问沂蒙精神的伟力究竟来自哪里。

  这样一组数字震憾了大学生们:在长达12年的革命斗争中,临沂发生过大小战斗28000多次,沂蒙老区420万人中有120万人支前,有20万参军参战,10多万革命先烈英勇牺牲,村村有烈士,乡乡有红嫂。这是一幅多么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又是一种怎样感天动地的悲壮情怀!

  “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习总书记为沂蒙精神高度凝练的八个字,每字都有千均之重——这就是沂蒙精神的巨大力量所在!

  沂蒙影视基地的夜色分外的柔美和沉静,电影《沂蒙六姐妹》正在上演。

  影片中的红嫂为了支持未婚夫上阵杀敌,和一只大公鸡拜堂成亲,天天倚门盼望丈夫归来。苦苦的期盼,盼来的是自己用浓浓的相思给丈夫绣的那只荷包。

  象她这样的沂蒙女性,当年还有很多很多。她们付出了所有为了革命大业,为了人民的解放,义无反顾,这就是沂蒙红嫂,这就是“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这,就是难以描摹的“沂蒙之魂”。

  银屏一幕幕闪过,具象化地再现历史风云,与今天的大学生们做着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思想与思想的撞击,精神与精神的叩问。

  “不要因为走得远,忘记了为什么出发。”通过观影和现场学习思考与感悟,学生们的思想境界实现了大提升。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发人深思:“沂蒙让我们回到了精神的原点。”

  大学生表示:“我们是国家的未来。体验红色教育,学习沂蒙精神,感受的到先辈的艰辛与不易,更清楚地意识到吾辈的责任与使命。今后,无论是在校读书,还是走上社会,我们都会不遗余力地宣传沂蒙精神,把这种精神动能转化为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动力!”

  誓言铿锵,豪情满怀。

  一次沂蒙行,一生沂蒙情。两天的行程很短,但学生们的行囊中装满了沉甸甸的思考,装满了沂蒙精神的巨大能量。恋恋不舍地挥别沂蒙山,大学生们带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踏上了归程,投入到伟大奋斗中去。

责编:靳莉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