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胡集书会入选《中国节日志》
··
近日,文化部“中国节日志·胡集书会”影像摄制组来到惠民县胡集镇,对胡集书会进行了详细采访、拍摄。拥有700历史的胡集书会成功入选《中国节日志》
2006年5月20日,惠民县申报的胡集书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文化部《中国节日志》项目组在山东省选择了三个拍摄点,将胡集书会作为重中之重。该项目要求,要原汁原味地记录民间文化的原貌,摒弃主持、画外音等主观手法,从4000分钟的原始素材中千里挑一,最终做成一个40分钟的民俗影像志。
胡集书会是全国两大书会之一,有着丰厚的文化调查价值,是兴起并扎根于惠民县胡集镇的一种汉族曲艺集市盛会。胡集书会从元朝兴起,至清初极盛,一直沿袭至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
上世纪80年代著名笑星姜昆、唐杰忠在书会上表演相声。李建国 摄
刘兰芳在书会表演评书《呼延庆打擂》。李建国 摄
其最早源于曲艺艺人的竞技活动,后逐渐演变为以联谊为主、具有习俗性质的自发性汉族民间曲艺交流活动。每年农历正月十二日,全国各地的说书艺人从四面八方赶到胡集,登场献艺,说书卖场。2007年,胡集镇政府开展“政府买单,送书下乡”活动,即凡是参加胡集书会的艺人,如果在书会结束前仍无单位花钱雇请,则由政府付演出费,请他们到附近村演出。这一模式逐渐使胡集书会恢复了“一日能看千台戏,三天可听万卷书”的盛况。
1986年的书会盛况。李建国摄
据悉,《中国节日志》项目是中国代表性传统节日调查报告。它旨在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准确、真实、全面地记录。项目计划于2016年完成,将以节日立卷编纂,按照统一的学术要求和体例进行调查和书写,预计整个《中国节日志》内容约600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