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披荆斩棘敢为先 沧桑巨变七十年

··

  人民网聊城9月26日电 9月24日,聊城市拍摄的“人民记忆:70年70城”短视频被中央网信办选中,在央视网上线,这是聊城的一件大事。虽然聊城登上央视等国家级媒体并不鲜见,但这次的短视频在央视平台从多个维度展示水城风采,再次让经济提升、河湖秀美的江北水城在全国观众眼前熠熠生辉。

  视频从东阿阿胶、耿店蔬菜、中通客车、聊城龙舟、图片再现几个方面充分展示了新时代的聊城风采。

  提起蔬菜,原来大家首先想到的寿光。而如今聊城茌平区的耿店村,由过去村民自己都吃不上蔬菜的落后小村庄,成长为如今种植的蔬菜远销全国,直销北京、上海。聊城也被评为中国蔬菜第一市,每天直供京沪可追溯蔬菜200万斤。在乡村振兴的政策支持下,茌平区耿店村由原来的青年人纷纷外出打工,到如今的年轻人纷纷返回家乡,当起了种植蔬菜大棚的“棚二代”,并在党的十九大上得到总书记的“点赞”,使“棚二代”们更加卯足了干劲。在耿店村的科技示范园,5米多高的钢架大棚,应用了水肥一体化无土栽培技术,采用计算机管理、流程化操作、工业化生产,使得蔬菜产业成为聊城的产业基础,也成为聊城大力推进三产融合的有力保障。

  在聊城市委、市政府的有力推动下,全市制定了《聊城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和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5个工作方案,突出聊城生态优势、产业优势,着力打造适应聊城本土特点、富有聊城本地特色、可持续发展的齐鲁样板“聊城模式”。聊城争当全省乡村振兴发展的排头兵,并大力推进生态宜居农村新型社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水乡田园旅游景区“三区联建”,力争到2022年全市建设100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正是有了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正确决策,有了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干事创业,聊城的乡村振兴才有源动力,并做到可持续发展。

  “一座铁塔一座楼,一座公园一窝猴。一辆汽车围城转,不是停水就停电……”这首打油诗是老聊城的真实写照。其中“一辆汽车围城转”指的是老聊城只有一辆公交车,在现在的五星百货对面的老汽车站出发,沿柳园路到老城区光岳楼一周驶回老汽车站。当年的公交车减震系统简直可以忽略,车子行驶起来车头发出低沉的吼叫,车尾浓烟滚滚。行驶在坎坷不平的道路上,车辆剧烈地上下跳动、左右摇晃,就像跳摇摆舞一样,人们坐在车上也被颠地像小兔子一样一蹦一跳的。时光荏苒,如今的聊城不但有了豪华舒适的公交车,还有了远销海外的豪华中通客车。40多年前,中通客车的第一代创业者在当时的“聊城专员行署交通局车辆制修厂”白手起家,在狭窄的聊城育新街蹒跚起步,开始了全新的尝试——客车改装。截至目前,聊城生产的客车已有26万辆服务全球,其中含有6万辆新能源汽车,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占有率50%以上,中通客车已成为聊城一道靓丽的名片。走在聊城街头,一辆辆新能源公交车如白驹过隙,车子开到身边却听不到发动机的响声,高大宽敞的车厢内冬暖夏凉,轻柔的减震系统让乘客如果不看车窗外的景物,似乎感受不到车的开动。

  这家汽车企业的成长、发展、壮大,成为聊城奋斗史的一个缩影。聊城一代代人对标先进、齐心协力,虽经风雨而初心不改,遇到磨难而矢志不移,上下一心,凝心聚力,方有今天的成就。

  视频还通过东阿阿胶、摄影聊城、聊大龙舟再现了聊城70年的沧桑巨变。

  如今,聊城的道路变得更加平坦开阔、四通八达,水城之眼愈发光芒万丈,三座天桥相继开工,相信很快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名字将会响彻大江南北,聊城人民会更加幸福,聊城的名字也会更加响亮!(连峰)

责编:刘哲忠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