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五县粮仓:由此上缴皇粮食

··

  和张秋曾是商业重镇、阿城曾是盐运码头不同,七级是当时名噪一时的漕粮集散地。这在旧书中有记载,“北通京、津,南接苏、杭,凡诸河往运及贩米客舟皆由此达于城市“。在明清时,这里设有五县(东阿、阳谷、莘县、肥城和平阴)粮仓,故有“金七级“的美誉,现在七级街上还有运粮的石道裸露在外。

  七级街上运粮的石道 (张燕/摄)。

  这里我们不禁要设一个疑问,在运河沿线有这么多城镇,为何要把七级作为漕粮集散地呢?“这和它的地理位置有关,东阿、阳谷和莘县等县到七级的距离都差不多,约有40多公里。在它们中间的七级设粮仓,待漕粮交兑完毕后,即可按开船日期出发,而不会耽误政府规定的行船期限。“

  中国运河博物馆馆长陈清义分析说,他研究运河有十来年了,不仅编写了《聊城运河文化研究》、《山东古塔》等书,还是《京杭大运河(聊城段)沿线文物调查报告》的主要参与者之一。

  因为时间太过久远,镇上的多数老百姓根本就不知道粮仓的存在。但今年83岁的狄振生却还能清楚的说出其中三座粮仓所在的大体位置,他口说的这三座粮仓分别是东阿粮仓、阳谷粮仓和莘县粮仓。

  光绪三十年阳谷县正堂漕米执照 (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 陈清义/供图)。

  “东阿粮仓在后东门路南,今大隅首的东南角。在粮仓的后面还有个坑,叫'东阿坑'。这坑的由来非常有趣,是说当年东阿人来七级交粮,当地人不让他们的运粮马喝运河里的水。于是,东阿人就在粮仓的后面买了一个大坑,专供马匹喝水,并为它取名'东阿坑'。“

  和东阿粮仓正对着,在原后西门以里,今“七级渡口“的东南处是莘县仓。相传在更早的时候,七级根本就没有后西门,后来莘县人为保护自家的粮仓,就在粮仓外建了一圈青砖城墙和一座城门,它就是“后西门“了。

  顺着“七级渡口“一直往北走,到在七级下闸东南角还有一座粮仓,那就是阳谷仓了。“可惜这三座粮仓我都没见过,听老人们说粮仓没有房子,就是一个临时搭建的敞篷,咱们这主要征收的是小麦和大豆。“

  狄振生努力回想着脑海中和粮仓有关的所有记忆,但是自运河废弃到如今已经一百多年了,有些东西在他出生的时候可能就已经不存在了,所以说没见过粮仓也是正常的。

  晒粮图 (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 陈清义/供图)。

  “一般来说像国家级的粮仓都有上百间房子,而地方级的粮仓就很小,有几间到二十三间不等。“聊城大学运河学院院长李泉分析说,他曾对大运河流域进行过长期考察调研,自然对粮仓也非常了解。

  事实上,在明清时期政府征收漕粮有一个严格的流程,第一要先交“样米“。据《明会典·卷二十七·会计三·漕运》载:“样米要求干圆洁净,封好送至户部,然后右户部转发各仓候收,等漕粮到时,比对相同,方许收纳。“

  催漕图 (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 陈清义/供图)。

  “交完'样米'后,各县漕官就要回当地征收漕粮了。征收到的漕粮要先储存在本县粮仓内,待所有漕粮征收完毕,再运往运河沿线码头处各县所设的粮仓内,等官府的漕船一到即可开仓兑运。“

  每每提及运河,陈清义总有讲不完的话。

  他还进一步介绍了负责运粮的人员:“一部分是政府由自己的船只运输;另一个就是在政府忙不来时,会委托专门的'运输公司'来运送,这'运输公司'在当时被称为'漕帮'。他们多是当地的'黑社会',有一定的势力,能保护漕粮在运送过程中的安全。“

  漕帮条例 (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 陈清义/供图)。

  漕船自启运后,每日所行水程和抵京的时限都有严格的规定。不同地方的船只抵京时间不同,但多以每年的七月一日、八月一日和九月一日为最后期限。漕船在行进过程中还要逐日填写行止时间,供各段巡漕官吏稽查。若漕粮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损失,漕运官兵要承担责任,同时也要受到相应的处罚。

责编:大众网·聊城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