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店人口多姓氏杂 名人辈出

··

  大众网聊城7月4日讯 说起周家店的姓氏,还要从1289年“会通河”的开凿说起。

  话说,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开“会通河”后,周家店借着运河交通的便利,就开始有了人家。到明清时期,随着运河漕运的进一步繁忙,来这里做生意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生意人多了,所开设的店铺也就多了。若赶上漕运繁忙的时节,一大批一大批的船工和客商就会从各地涌入周家店。来往的人多了,河岸上的这些店铺在忙不过来时,就会雇佣一、两个“打杂”的小工。

  这些“打杂”的小工,有附近村庄上的,也有从外地投靠亲友而来的。在周家店呆上一段时间后,他们开始意识到这里是个挣钱的好地方,或是像店主那样租下一间铺面经营,或是娶妻生子另谋营生。

  小镇街市。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 陈清义/供图

  再后来周家店附近的村庄,如官口、崔庄、裴寨、马庄、老韩、席庙等村的人也看到了这里的繁华,纷纷搬到周家店来住。就连离周家店仅有12华里的李海务船闸附近的杜家、润家也先后顺着运河迁到了这里。

  总的说来,早期到周家店安家落户的人可分为四类:一类是沿运河而来的外地商人;一类是附近村庄或外地来的“打杂”小工;一类是为谋生计投靠亲友来这里居住的;一类是附近村庄上搬迁过来的。

  来周家店的人多了,自然姓氏也就多了起来。据村里老人们讲,上世纪50年代,全村姓氏最多时达到了50多了。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运河的淤积,有的姓氏迁走了,有的姓氏消失了,目前村里尚存有42个姓氏。

  一个仅有700来户、2380多人的村庄,能有42个姓氏,这在江北运河一带是非常罕见的。

  带着疑问和好奇,在和村内老人聊天的过程中,我们记下了周家店现有居民的42个姓氏,并将它们编成了顺口溜:周吴刘杜,高苗李张;赵戚霍代,谢孙冯杨;韩付席孟,柴井辛梁;徐耿扈田,魏侯任黄;阮朱夏段,罗马朝王;后添润丁,运河永昌。

  集市上的小店铺。阳谷文化馆 李健/供图

  “在这42个姓氏中,苗、高、刘、杨四姓算是村里的‘大户’。别看我们这个地叫‘周家店’,但是姓周的人家还真是不多,全村总共也就30来户。”

  周店村村委委员、支部会计苗金锁解释说,他的祖辈苗氏就是从外地迁来的。如今在老运河边上还保留着一座祖坟,祖坟上还立有一块石碑,不过没人知道那里面埋着的人是什么时候迁来的。

  “仅运河边上那一块,就有十几个姓氏。他们的祖辈多是从外地来这做买卖的,哪的都有。从这也能看出,当时咱们周家店是多么繁华,如果不繁华,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来呢。”

  周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印明骄傲地说,从表面上看起来,他是个粗线条的男人,但讲起周家店的过去却也头头是道。

  周家店闸。大众网见习记者 张燕/摄

  事实上,周家店不光村大、人多、姓氏杂,从古至今还出了不少名人。

  “明清时期出过几名秀才,民国36年(1947)运河西岸的吴家出了个吴清杰在莘县当县长;抗日战争时期苗景珊在国民党阎锡山部任骑兵团长,多次参加对日作战;聊城城南的抗日名士段景秋也是咱们周家店的。”

  说起这些名人志士,聊城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文化旅游局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玉厚如数家珍。虽说他的“老家”不是周家店的,但他对周家店的感情却非常深,“我就跟这个村的人一样”。

  周家店南北长街。大众网见习记者 张燕/摄

  在王玉厚的叙述中,我们还记下了周家店的另外几位名人。

  他们分别是:苗景华——曾带领解放军一个连参加解放聊城的战斗;苗清臣——曾任湖南省淮化地区行署专员,在当地被称为“清官”;苗湘臣——国家航天部207所的知名工程师。

  周家店除了出过以上这些名人外,全村还考出去大中专毕业生一百多名。从这咱们也能看出,这个村的文化底蕴是多么的深厚。

责编:大众网·聊城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