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观城|泰安:旅游城市的天赋与思变

··

  一座山,一座城。

  在中国,因山而名的城市有很多,如华阴,黄山,衡阳等等,当然也有因“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泰山而得名的泰安。

  泰安,顾名思义:泰山安则四海皆安,寓国泰民安之意。

  作为山东省中部城市,总面积7761平方千米的泰安并不算大(山东16城市中排名第12位),但区位却极具优势:北依省会济南(相距66.8千米),东接商城临沂,西濒黄河,南连三孔圣地曲阜(相距74.6千米)。

  当如此区位遇到泰山的加持,一种“省会大济南为我家服务,泰山是我家后花园”的说法在当地流传甚广。

  的确,在山东的地域版图上,作为山东16城中唯一的山城,依山而建、山城一体的泰安有着山东其他城市难以匹敌的天赋。

  资料显示:从盘古开岳的传说到大汶口文化,从上古七十二部落首领兴柴旺之火祭拜天地到历代帝王封禅祭祀,从孔子登泰山小天下的抒怀到汉唐以来文人骚客咏颂泰山的名作,从皇帝封禅到民间百姓祭祀祈福,历经五千年不断积淀的泰山文化与其南边的三孔圣地曲阜的儒家文化一起,成为齐鲁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封禅祭祀为例,统计称: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引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至于事关泰山的诗赋华章,在浩如烟海的中国文献中,更是数以万计。

  或因其无法撼动的地位,也因其厚重的文化积淀等等,泰山便有了“国山”的说法。

  一座山,养一座城。

  凭借着泰山这块金字招牌,泰安自建制以来,泰山景区的贡献首屈一指。

  截至目前,尽管泰安2019年“年报”未出,但我们可以从其2018年GDP数据中可窥一斑。

  数据显示:是年,泰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651.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5.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615.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750.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7.8:44.2:48.0,人均生产总值64714元,其中,仅旅游消费一项就高达847.67亿元,占其GDP数据的近1/4。

  很明显,其第三产业占比超过第二产业,且旅游消费占比较大。我们梳理发现,前者这一状态自2016年以来,已经保持了3年,后者一直存在。

  对于这样的城市经济格局,称赞者认为,如此格局极具潜力。毕竟,纵观城市发展史,那些承载城市复兴的土地,占据着丰富的城市资源,在城市革新向前的步伐中,往往成为时代的主角。

  但批评者则认为,这样的格局也凸显了泰安缺乏其他城市名片的现实尴尬。明显的事实是,除了泰山,山东之外对泰安这座城的知之甚少。一个很有名的说法是:德国的朋友不知道青岛在哪里,却知道中国的青岛啤酒。而泰安在哪里?我的国内的一位朋友不知道,但是他知道泰山。

  这是一座城的幸事,又何尝不是一个城市的悲哀?

  对此,《齐鲁周刊》曾这样总结泰安心态:有座泰山我就永远有个铁饭碗。但在风起云涌的经济较量中,不进则退。7.2%、6.8%、5.7%,从2016年开始,泰安市的GDP连续3年增速放缓,目前已经跌落至全省倒数第4。

  期间,除旅游一直是当地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外,泰安第二个支柱产业的打造并不理想。他们认为,尽管拥有新泰和肥城两个中国百强县,然而泰安只有6家企业产值过百亿,相当于全市所有龙头企业加起来,勉强跟泰山景区一家打平。

  而从企业发展水平看,山东A股上市公司版图里,泰安仅有浪潮软件、新能泰山、精准信息、泰山石油4家,在全省排名倒数第4;累计挂牌新三板企业19家,在全省623家(2018年数据)新三板企业中,占比仅有3%。从潜力企业看,截至今年3月,泰安入围山东瞪羚企业的数量只有8家。

  尴尬的城市处境、济青城市的政策虹吸也让泰安原有的智力资源不断外流。期间,除本地人才流失外,山东科技大学已经从当地转战青岛。

  “这是泰安在经济发展上的窘迫,自身经济发展和政治势能的降速,让泰安的未来,一度像泰山封顶的浓云,遮住朝阳。”《齐鲁周刊》方面称。

  如何拨开这层浓云呢?

  政策倾斜指引下,济泰共建大省会在酝酿数年之后正式走至台前。

  2019年春节刚过,由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和泰安市政府联合开展编制工作的《泰安市城乡一体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开始公示,公示时间为3月8日至17日。规划提出以泰山为中心,济南、泰安、曲阜共建包括四山、四水、四城、四圣在内的中华文化枢轴。规划还提出区域协同发展,济泰共建大省会,打造成为省会城市群的先行发展区。

  如果说,前者反映的是文化城市群构建的话,那么后者则是对区域协同发展的进一步细化和补充,并希望通过这一规划,“一日通勤圈”,激活济泰协同发展新动能。

  这无论是对于因地位而尴尬的省会城市济南来说,还是对于同样因山而起的泰安来说,十分必要。

  毕竟,这些曾经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但从一个侧面映照了文化上的强势与城市发展的迟滞。

  而伴随着上述规划的抛出,一个强省会版图可见的同时,济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共同体也在勾勒。

  这一点,广东与佛山的区域协同或许能提供经验。

  另一方面,按照上述规划,一个环泰山的文化群也在构建之中。

  业内认为:多年以来,山东因一山一水一圣人得名于海内外,成为中国之于世界的某种标识,号称中国的脊梁。不过,这种文化意义上的身份地理一直缺少一个总体性的现实城市群来体现,如今,四山四水四城四圣战略的提出,为山东文化资源找到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载体。

  而就泰安自身而言,也在努力。

  媒体报道显示:其城市建设“颜值”和“气质”兼修的同时,“产业兴市”战略也在汇聚着这座城市发展的新动能。

  当上述的行动与山东“强省会”战略背景下的济泰一体化进程汇聚,京沪高铁呼啸而过中,省会城市济南的辐射下 ,“区域协同勾勒新空间,文化群山激发新势能”的泰安未来值得期待。

  毕竟,传统形象既是底蕴又是包袱,底蕴需要以现代的方式传承,包袱需要巧妙地破解,需要以更大的野心、勇气以及想象力来破除体制与内心的篱障,而这也正是泰安乃至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题中之义。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冯冬宁

责编:大众网·泰安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