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线上挽救重症患者,山东医护人员坚守医疗救治一线

··

  生死线上挽救重症患者,山东医护人员坚守医疗救治一线

  “是你们把我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 本报记者 李振

  “是你们把我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了!”2月22日一早,在聊城市人民医院,54岁的患者高阳(化名)在得知自己治愈康复的消息后,激动地拉住了查房医生的手。

  高阳是山东省内成功救治的重型新冠肺炎患者之一。疫情发生以来,我省各地针对重型危重型患者,积极实践最新的救治理念和手段,早发现、早治疗、多学科协同作战等模式的推广开展,成为挽救更多重型危重型患者生命的关键因素。

  为尽早发现可能转变成重型危重型的病例,聊城市人民医院派出ICU医生每天赴市传染病医院,检查收治的确诊患者情况。2月22日晚,医生注意到高阳出现呼吸功能恶化、血氧饱和度偏低、血乳酸高等病情加重表现,马上申请市级专家组会诊,立即将其转到聊城市重型危重型患者收治定点医院——聊城市人民医院。

  “尽早采取正确的处理很关键。”聊城市人民医院ICU主任吴铁军介绍。高阳入院后,专家组根据他高热、呼吸功能持续恶化、血乳酸明显升高、前白蛋白降低、纤维蛋白原升高明显等指征,判断其极可能出现了对新冠肺炎患者致命性极高的“炎症风暴”,并果断决定实施血浆置换治疗。2月12日中午,在接受2000毫升血浆置换及抗病毒、抗感染、免疫调理等综合治疗后,高阳的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

  多学科的通力配合加快了重型危重型患者的康复。2月16日,我省首例危重型患者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治愈出院。在院治疗期间,该患者不仅得到了省市专家组的及时会诊,医院也组织了呼吸、重症、院感、营养、康复、中医等十几个学科参与诊疗。医院应对重型危重型患者“多兵种联合作战”的救治体系大大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重症患者的康复更离不开广大医务人员的默默奉献和付出。在山东省胸科医院,隔离病区护士刘辉在护理3位重型患者时出现了呕吐,但考虑更换口罩、防护服时间较长,耽误照料患者,刘辉就戴着吐满呕吐物的口罩坚持到完成交班。从2月7日进驻隔离病房后,青岛市胸科医院护士陆丽莎坚守岗位,连续十几天没有回家看望两个年幼的孩子。在滨医附院,检验科副主任安佳佳每天的工作就是新冠病毒核酸提取。当穿着三级防护的防护装备完成3小时的提取工作时,整个人就像从水里捞出来……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

  疫情发生以来,我省医务人员充分发挥“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日夜奋战在医疗救治一线,为重型危重型患者赢得了宝贵的生机。截至2月21日,全省现有重型病例7例、危重型病例13例,其中,有基础性疾病的16人,占80%。我省抽调重症医学、呼吸、感染性疾病、中医专业46名省级专家和10名督导员现场参与指导救治。

责编:刘春暖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