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玫瑰 绽放在探方里的美丽

··

李嘉倩

  考古工作需要经常在野外,风餐露宿,在很多人眼中这是“女生远离”的工作,女考古人极为稀少,但在小清河防洪综合治理工程考古发掘现场,我们却遇到了一群“考古玫瑰”。

  探访齐鲁文明起源·触摸4000年文化脉搏”2020小清河文物保护利用媒体采风行活动沿着小清河一直往东,在寿光市侯辛庄东北遗址,四名女考古队员引起了媒体记者们的关注。这支考古队不仅女队员多,而且考古队长也是位“考古玫瑰”。

  “我叫翟松岩,来自潍坊市博物馆,现在大家面前的侯辛庄东北遗址是2020年3月份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小清河防洪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进行勘探时新发现的,我和队员是从4月3日正式对于遗址发掘工作。”翟松岩摘下口罩,激动地向我们介绍自己的工作成果,口罩下的皮肤已是古铜色,眼神透漏着兴奋与激动。

  “这个遗址和胥家庙遗址、曹坡遗址都不同,发现大量铁片、大铁块、草木灰、碎砖、白色的钙化物、灰绿色渣状物、铁锈渣、石灰石等,经过我们的分析研究,目前可以遗址与制盐有关。”翟松岩站在探方边上,骄傲的展示着她眼中的宝贝。“我们这个遗址还有个特点,就是我们有四名女队员。”

  她们既能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也能考古测量、发掘鉴定。她们是父母眼中的长不大的宝贝,是儿女学习生活中的依靠,但在考古挖掘的现场,她们则是同男队员一样,承担着考古的各项工作。

  “我家是威海的,这次有机会能参与小清河防洪综合治理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我挺激动的。每天的工作都是新的开始,因为永远不知道下一个会挖出什么样的惊喜。”王琳琳告诉记者,自己学习考古、参加考古工作已经十多年了,虽然很多人都觉得这项工作很累、很枯燥,但是每一块陶片都代表着自己所属的时期,承载着不一样的历史。

  “考古玫瑰”是田野考古工地上的一道靓丽风景,她们代表的是细致和坚韧,看似文弱的她们,其实都身怀绝技。

  在发掘现场,记者发现了女考古队员中的“精致担当” ,围着黑白丝巾的杜晓军。翟松岩队长介绍到,杜晓军家中母亲身体不好,但是听到有工作任务的时候还是第一时间排除万难,安顿好家中老小,奔赴考古发掘前线。

  “这就是我们的工作,都是应该的。老母亲已经八十多了,身体还不好,现在只能让孩子在家帮我照顾。每天工作结束的时候,母亲都得打电话问问我工作累不累、吃得怎么样、住的怎么样,想想还是觉得挺对不住他们的。”说着,杜晓军重新戴上了手套、口罩,回到她所负责的考古探方里。  “我们这个队伍是个高学历的队伍,有来自吉大、山大的高材生,还有山大研二的90后,大家都很珍惜这次机会,希望自己能亲身参与省里的这项重大工作,见证小清河的历史。”考古队员告诉记者,翟松岩队长的女儿正处于人生关键的高三备考阶段,白天翟队长要事无巨细的进行考古发掘工作,考古结束后都要打电话给刚刚复课的女儿,关心她的生活,安慰她的情绪。

  灰石、钙化物、铁渣、陶瓷片……这些人们眼中的“废料”,在女考古队员眼里都是宝贝。面对一个个未发掘的遗址,一个个未揭开的历史之谜的时候,翟松岩们总是急不可耐的去想探究,拿起工具,毅然决然地走向现场,一刮一铲地为我们还原历史的真实模样。

  风吹日晒、飞沙走石让她们皮肤黝黑、满身泥泞,很多考古队员害怕面对镜头,认为自己“不修边幅”,但在探方里认真工作的她们却是最美的,这份美丽与长相衣着无关,而是美在她们对于工作的热情与坚持,历史的尊重与坚守。

责编:陶婷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