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通勤半径:济南31公里,青岛25公里,加快地铁建设是“刚需”!

··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周学泽

  5月20日,住建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测与治理实验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百度地图慧眼发布《2020年度全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报告选取36个中国主要城市,借助百度地图位置服务和移动通讯运营商数据,从通勤范围、空间匹配、通勤距离、幸福通勤、公交服务、轨道覆盖6个方面,描绘出城市通勤画像,以期为政策制定、城市规划、交通组织、学术研究提供素材与启示。根据《报告》,可以得出中国城市“通勤半径”排行榜。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通勤半径最长的城市是北京、深圳和重庆,这三个城市的通勤半径都是40公里;其次是上海,通勤半径39公里,天津通勤半径37公里。这五个城市排在“第一阵营”。

  通勤半径“第二阵营”,是大连和杭州打头,分别是34公里和33公里,济南也属于“第二阵营”,通勤半径达到31公里,青岛通勤半径为25公里。

  通勤是日制汉语,指从家中往返工作地点的过程。通勤在日语中是大众词汇,但在汉语中,通勤是铁路方面的术语。通勤是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必然。在19世纪以前,市民主要步行上班,现在地铁、汽车、电动自行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让住在较远处的人可以快捷地上班。

  “通勤半径”的定义是:覆盖90%中心城区通勤人口的空间椭圆,以椭圆长轴半径定义为通勤空间半径,体现城市需要交通服务支撑的空间尺度。

  “通勤半径”是一个空间概念。从目前来看,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40公里是大部分人可接受的通勤极限空间值。

  但因为交通技术一直在升级,交通速度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城市“通勤半径”也是不断变化的,或者说是增长的。可以说,空间距离不是问题,时间距离才是问题。从某种程度上,用时间概括“通勤半径”这个空间概念可能显得更符合实际生活。

  去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其对都市圈的定义是:“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按照发改委的这个定义,“一小时通勤圈”就是都市圈的极限半径。“一小时通勤圈”这个词汇,从时间上描述“通勤半径”,更契合飞速发展的时代。从中国城市发展实践来看,当城市从汽车时代迈入轨道时代后,大城市通勤的极限半径普遍增加了10公里。

  “通勤半径”决定人们上班出行的舒适度,也是对城市发展具有重大标志意义的数据。

  其一,“通勤半径”往往和城市规模相关联。

  一般情况下,城市规模越大,“通勤半径”也大;城市规模小,“通勤半径”也小。因此,我们从全国主要城市通勤空间半径数据表上可以看到,京沪广深等一线城市的“通勤半径”是最长的,省会城市和沿海主要港口城市相对一线城市一般要短10公里上下。

  其二,显示城市交通特别是地铁发展状况。

  从全国主要城市通勤空间半径数据表上可以发现,交通发达特别是地铁运载系统比较完善的京沪等城市,“通勤半径”也长;二线城市因为立体交通建设起步晚,大规模地铁建设才刚刚开始,“通勤半径”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就山东城市而言,济南地铁线路现在只有长清到西客站和龙奥到济南东站两条地铁线路在运营,“通勤半径”31公里的数据不低,个人认为,这和济南城市形状比较狭长有一定关系。济南城市中轴线经十路长达97公里,虽然济南整座城市的拥堵还不轻,但在管理上比较注重经十路等主干道的畅通,而且随着高架桥成环等因素,交通状况也在逐渐改善。

  其三,对城市房地产业的影响较大。

  城市“通勤半径”对各行各业都会带来影响,但最显著的是房地产业。

  北京是地铁发达的一线城市,通勤半径却没有超过“40公里”,说明离城区或者离单位40公里远的地方,人们一般不会买房置业。这首先是因为工作生活不便,自己不能忍受,其次就是转手出售二手房,也没人接盘,所以这其实意味着离城市40公里之外的地方,楼房不存在保值空间。比如,过去北京回龙观住宅区是一个很偏远的位置,但因为地铁13号线路的开通,回龙观居住区逐渐显现出通达城区工作单位的方便性,回龙观的二手房交易也常常呈现出活跃特征。

  当然,随着交通技术的进步,这个“40公里”通勤半径,未必不会继续突破,因为不少城市已经在建设高速地铁了。比如,广州地铁18号线,时速高达160公里,把50公里外的南沙拉入半小时生活圈。去年,时速600公里的磁悬浮列车在青岛下线,给城市发展带来新的畅想。

  加快交通建设步伐特别是完善地铁网络化建设,扩大“通勤半径”,是济南和青岛城市发展的刚需。目前,济南和济南都在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尤其青岛还担负着山东“国际化”窗口的重任,要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两城 “通勤半径”还不能充分满足工作和生活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有关方面应尽最大努力,规划好建设好城市交通网络,以让人们在城区通行更方便更顺畅。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周学泽 报道)

责编:葛思琦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