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伏癌魔”,他让患者活的更精彩

··

  大众网·海报新闻威海5月27日讯(通讯员 周娜)肿瘤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一类慢性疾病。肿瘤的最大危害就是细胞突变导致器官衰竭使人死亡。人们常说的癌症,其实就是恶性肿瘤。谈癌色变,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历史上癌症的高死亡率。

  现年44岁的杨福俊博士,是威海市立医院肿瘤综合治疗科主任。他不但拥有丰富的肿瘤诊疗临床经验,更擅长常见恶性肿瘤的现代精准放疗,尤其对X-刀等尖端精准放疗技术与个体化精准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合理综合运用有着深入的认识。

  “‘降伏癌魔’,让患者活的更精彩”,一直是杨福俊博士孜孜不倦精研医术的终极追求。

  “我是2004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威海市立医院工作。那时候,肿瘤科因种种原因导致无法开展放射治疗,收治的肿瘤患者,多以常规术后辅助化疗和终末期患者对症处理为主。”

  杨福俊说,当时在肿瘤规范治疗方面,因为缺少了放射治疗的支持,感觉就像两条腿缺了一条一样,十分无奈。由于当时条件所限,部分医院对肿瘤患者的治疗只能开展二维放疗和部分三维放疗技术,相应的副作用也比较大,再加上针对社会大众的专业科普不足,因此很多肿瘤患者往往对放疗存在着相当的误解和恐惧心理,导致一些患者轻易放弃了根治的机会,不得不承受病情恶化而带来的巨大痛苦。

  “医术是医生行医之本,治病救人要有仁心更要有先进技术”。

  2008年,杨福俊深感自己在肿瘤尖端技术和前沿知识的储备不足,于是远赴天津医科大学继续攻读肿瘤学博士。

  求学期间,杨福俊师从国内知名肿瘤精确放疗领军学者李宝生教授,天津医科大学优良的学术氛围,和山东省肿瘤医院前沿的高精尖放疗设备和技术团队,为他提供了一片肥沃的学习土壤。

  2011年,杨福俊顺利学成归来后被院党委委以重任,调到南院区放疗科,在院科两级领导的鼓励下,利用医院引进的胶东地区首台医科达Synergy-VMAT高端医用直线加速器,与团队成员协作配合,率先在威海及半岛地区开展了图像引导放疗(IGRT)、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立体定向放射消融术(SABR)、主动呼吸门控(ABC)等高端放疗技术。

  同时,为加强科室业务能力,杨福俊还邀请了省内外专家来院进行相关业务交流指导,同时也积极主动走出去进行独立学术报告,使医院精准放疗技术和经验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并在半岛地区和省内形成了“威海精准放疗”的品牌效应,威海的肿瘤患者从此不必再群体远赴济、京、沪,在自家门口就能得到国内外最先进的肿瘤放射治疗。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治疗早已不再拘泥于单一学科、单一技术、单一药物的单打独斗模式,已发展成为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治疗模式。

  为适应国际前沿的肿瘤治疗模式,2014年冬,威海市立医院党委组建成立了肿瘤综合治疗科,由杨福俊博士担任科主任,负责科室的组建和发展。

  科室成立以来,杨福俊在继续发展完善现代精准放疗技术优势的同时,还紧跟基因检测分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介入微创诊疗等方面的国内外最新学术进展,不断学习、交流、实践、思考、总结,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风格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多次受邀参加省内外的各种学术会议并作专题报告,与同行交流互动频繁。

  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前沿的诊疗理念,丰富的临床经验得到了业内专家的广泛认可,多次被推选为国家级、省级等多个专业学术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和常委。

  “肿瘤放疗想要达到精准目的,就是要保证治疗技术针对肿瘤这个‘坏蛋’要照的准、打的狠、做的细,尽可能降低传统放射治疗对周围正常器官的副作用,这样病人才能活的有质量、日子过的更精彩。”

  肿瘤综合治疗科成立以来,杨福俊博士一直带领科室青年医师团队主动学习、持续升华,专注于恶性肿瘤的个体化精准治疗,在相关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已发展成胶东半岛地区肿瘤诊疗领域的知名科室,在学术界及众多肿瘤患者中收获了良好的口碑。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

  杨福俊常常告诫科里的年轻医生,“我们做医生的,不光要会治病,更要会治得病的‘人’,在技术以外还要从心理上给患者更多的安慰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病人获得身心全面的康复。”在他行医的十余年里,自己也是一直这样践行着这一从业理念。

  王女士是一名乳腺癌患者,做了一侧的乳房切除术,后来转到肿瘤综合治疗科做辅助放疗。因为一侧乳房的缺失和治疗带来的连续打击,王女士陷入了自卑、抑郁的情绪当中,在生活中变得焦虑不安,常常一个人独处哭泣,不愿再参加朋友聚会等社交活动,家庭关系也一度紧张。

  在王女士住院治疗期间,杨福俊通过查房和观察交流,发现了她心理上的异常。为疏解王女士的焦虑抑郁情绪,杨福俊特意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抽出时间找机会与王女士唠唠家常聊聊天,跟她一起讨论目前先进的治疗技术和药物等各方面的进展,以及人生意义等哲学话题。

  他说,“我们每个人就像跑长途的汽车,总是会有出毛病的时候,疾病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只是出毛病的时间点和部位会有差别,把毛病修好了我们仍然可以继续跑长途,继续享受美好生活……”

  杨福俊还鼓励王女士调节心态,多逛街,多聚会,多活动等等。通过杨博士的耐心开导,王女士慢慢放下了心理上的负担,心情也逐渐开朗了起来,积极参与了小区的广场舞、朋友们的聚会,也回归到了正常社会生活中。

  “让患者回归家庭社会、心态平和、正常生活、享受人生就是我们现代医学的最终目的。”杨福俊说。

  今年56岁的刘大叔,在查体时发现了肺部有一个5mm的小结节,这可把刘大叔愁坏了,是吃不好也睡不着,整天忧心忡忡,就怕自己得的是肺癌。

  这天刘大叔专门挂了个专家号,来到了杨福俊主任的门诊。

  杨福俊指着电脑上三维重建的片子,耐心地向刘大叔解释病情。

  “很多因素都可能引起这种小结节,炎症、结核、真菌感染、创伤等等,结节并不一定就是恶性肿瘤。您的结节还比较小,实性成分不多,没有血管,还只有一个,考虑良性的可能性大,并且现在才只有5mm,按照国际上相关学术指南,暂时没有治疗的证据,也对您的呼吸功能没有如何影响……”

  杨福俊主任深入浅出的一番话,让刘大叔悬着的一颗心顿时有了着落。按照杨福俊的嘱咐,他只需要回家继续正常过日子就行,3-6个月后再来复查个胸部CT,看看跟之前的比较一下。

  “杨福俊说了,只要我这肺上的结节不老实,有点长大了,达到了医学判定的基本高危条件,他就再帮我联系胸外科等相关专家考虑怎么收拾收拾它就好了。目前重点在于复查追踪……”刘大叔很开心地离开了医院。

  针对刘大叔的情况,杨福俊解释,现在医疗手段的介入非常严谨,这样做也是为了保护患者避免不必要的创伤,同时让广大肿瘤患者放心,“有我们医院的协作团队在,就是您健康生活的强力后援团。”

  医学是一门传承的学科,作为科室负责人和上级医师,杨福俊在追求个人技术发展的同时,还负有培养科室人才梯队建设发展的重任。

  一路走来,杨福俊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践行学者担当,大力发扬了救死扶伤的医者精神。在他的带领下,肿瘤综合治疗科形成了“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老中青不同专业方向分组,个个有追求,人人有底气,业务素质进步迅速,多人独立参与相关学术交流活动,并被遴选为多个省级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一个“小荷初露尖尖角”的肿瘤精准医疗团队已初步形成。

责编:宫正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