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丨放开“地摊”:不考验我们的能力,而是考验我们的耐心

··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周学泽

  央视5月27日消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中央文明办主动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

  “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这是多年来城市文明管理的重大变化,意味着农民和摊贩可以进城在马路边上卖东西了。多年来,摊贩和城管之间的“管放”矛盾,一直备受社会关注。本次的政策变化虽然是有疫情背景,但能够重新发现“地摊”的作用,也是承认“民生为大”这个根本之道。

  5月15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表示,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略有上升,主要群体就业总体稳定。

  刘爱华介绍,1-4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54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少增105万人。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0%,比3月份上升0.1个百分点;其中16-24岁人口、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3.8%、5.5%,分别比3月份高0.5、0.1个百分点。

  就业事关民生,而地摊对解决就业具有现实意义。3月份开始,成都出台“五允许一坚持”政策,允许临时摆摊,允许流动摊贩,允许临时占道经营,坚持柔性执法和审慎包容监管。截至5月8日,成都全市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1595个,允许临时越门经营点位18260个,大型商超占道促销点88个,允许流动商贩经营点16384个,增加租赁自行车临时投放点位5034个,增加就业岗位8万个,中心城区餐饮店铺复工率超过98%。

  作为全国第一个“放开地摊”经营的城市,成都被舆论称为“有温情的城市”。一个成都放开地摊,就解决了8万人就业,如果全国各个城市都放开“地摊”,这将是多么一个可观的数字?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止步于思想环节,而必须落实到人民群众的需求上,落实到具体的衣食住行上。疫情之下,一些群众的困难增多,摆个小摊位,做个小生意,可能让马路显得不是那么整洁有序,但是困难群众借此有了收入,摆脱了生活的窘境,没有什么能比这更能直抵人心。

  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稳是大局,必须确保疫情不反弹,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并首次提出“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城市人口集中,消费能量巨大,成都地摊“解决了8万人就业”的实践告诉我们:城市地摊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的重要渠道,也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阵地,我们要利用好这个渠道和阵地,让这个渠道和阵地发挥出最大能量,为“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做出贡献。

  地摊有时确实也影响城市秩序,比如,地摊有时会影响交通和卫生,这怎么办?民生“地摊”和城市文明其实是可以兼得的。只要本着关爱关心民生的原则,不怕麻烦,科学管理,总会不难找到办法。比如,我们可以划路段经营,可以设计专门的早市时间,也可以在经营之后加强卫生扫除力度,等等,这些措施实施的难度并不大,在某种程度上,这不考验我们的能力,而是考验我们的耐心。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周学泽 报道)

责编:马婉莹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