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锐评|240万赞启示:“绣花功夫”让“地摊”走得更好更远

··

大众日报记者 孙秀岭

  “地摊”大热,热到城管“神反转”视频秒赞240万。

  挑着扁担在街边卖水果的老婆婆,碰上执法的城管人员,当大家以为老人要因占道经营被处罚时,执法人员却挑起了老人的扁担,并帮老人在市场中找到摊位……这段四川仁寿执法“神反转”视频刷屏,人们为“有爱城管”点赞。

  城管与地摊,仿佛是一对“冤家”。这个秒赞240万的“神反转”表明,管理者转变观念,转换思路,提升服务意识,提高治理能力,“冤家”也能成“亲家”。

  让“冤家”成“亲家”,首先要重新认识“地摊”。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记者会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我们西部有个城市,按照当地的规范,设置了3.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结果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

  总理说的西部这个城市,是成都。

  据报道,面对疫情冲击,成都市于3月15日出台“五允许一坚持”服务措施,在保障安全,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洁卫生的前提下,允许商贩占道经营。成都3万余名城管和协管人员,走进街道、小区、市场、商铺,讲政策、听建议、解难题;环卫作业单位加强临时占道区域的环卫和消毒工作,确保垃圾日产日清,杜绝污水横流。

  显然,成都地摊,不仅是“松绑”,更不是“一放了之”,而是不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下足了“绣花功夫”。

  5月28日,《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关于建立城市管理“八项机制”深化柔性管理服务助力“六保”任务落实落地的意见》正式发布。这个“五允许一坚持”的升级版,对原有措施进行细化和补充,包括商贩摊主清洁卫生责任、群众投诉现场快速处置、商贩摊主容错纠错、商贩摊主榜样示范、摊区安全防护等。

  “地摊”催生社会治理新考题。没有城市治理“绣花功夫”,没有治理能力持续升级,就没有红红火火地摊、10万新增就业岗位、整洁市容市貌的多赢。

  让“冤家”成“亲家”,关键要强化服务理念,提高治理能力。

  凡事都有多面,地摊也不例外。地摊的一面,是就业,是稳定,是困难群体,是群众生活;地摊的另一面,也可能是无序与脏乱差,还可能是影响交通、深夜扰民、食品安全。对地摊松绑,不能只看到一面而忽视另一面,不能只讲烟火气不讲规范引导,不能只讲温情不讲治理。

  放开不是“放任”,出摊不能“出格”。城市治理,既不能沉湎于“禁”与“限”,也不能回到“原始状态”,更不能“无为而治”,而必须适应新形势,直面新问题,找准地摊经济的难点痛点,在有序规范、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等方面积极作为、精细管理,下足“绣花功夫”。

  最近,四川彭州创新积分制管理等六项举措,调动摊主等多方力量维护公共卫生和市容秩序;江苏苏州姑苏区,一块原本用作停车场的区域被开发成了一处美食广场,不仅地摊生意红火,还带动了周边大小商户;福建福州将步行街改造升级,从随意支摊到精细管理;山东淄博设置专门区域地点,完善硬件设置,让“路边摊”变成越来越“高大上”。

  事实证明,城市治理,问题是导向,哪里有问题,就在哪里下“绣花功夫”。

  有人说,“地摊松绑”不过是应对疫情冲击的临时办法。盘活地摊经济,是不是权宜之计?能不能变为长久之策?

  提升治理能力,下足“绣花功夫”,“地摊”既能促进就业、方便民生、集聚消费人气,也能维护市容市貌、保证食品安全,发挥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此,“地摊经济”方能行稳致远。(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孙秀岭)

责编:曲欣萍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