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在临清留下恒久的艺术魅力

··

  临清市京剧团送戏下乡惠民演出(资料片)

  2016临清市京剧团文化惠民新华办事处京剧专场(资料片)

  临清市京剧团团长马士利与梅葆玖先生弟子北京京剧院著名梅派青衣张馨月合影(资料片)

  临清市京剧团团长马士利与著名表演艺术家裘盛戎大师女儿裘芸女士合影(资料片)

  大众网记者 贾志丽 侯晓 袁志威

  身穿未过膝的大衣,搭配一条深色围巾,双手轻握,站姿笔挺,标准的国字脸上始终挂着微笑,风度翩翩,从容祥和,给人暖意。在咋暖还寒的三月,当记者在鲁西北的千年古县看到临清市京剧团团长马士利时,便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京剧人身上的体现,也看到了处在“京剧艺术之乡”的临清人对国粹的喜爱与传承。

  不了解临清的,很难想象一个地处鲁西北偏僻的县级市会成为著名的京剧之乡;但到过临清的,就会发现京剧与这个城市融为一体,听京剧、唱京剧,已经成为临清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连两三岁的小孩儿,听到拉弦声,也会条件反射地来个踢腿动作。

  临清有票友6000余人,戏迷更是不计其数,临清京剧团能进全国最高艺术殿堂北京长安大戏院演出,也能送戏下乡,一年在百姓家门口演出高达120余场。临清浓厚的京剧艺术氛围,得益于明清时期临清的繁荣,但也离不开政府对京剧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支持。

  缘起:明清时期漕运兴盛 京腔京韵驻足临清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吹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山东是徽班进出北京的必经之地,山东帮商人又是北京经济活动的重要力量。由于临清特殊的地理位置,明清时期是京杭大运河上重要的水运码头和货物集散地,临清必然成为当时徽班进京前的必经之地、驻足之处和重要的演出场所。当时的临清,“锁天中区,控地四鄙,咽喉九州,阃域涵夏”,“地居神京之臂,势扼九省之喉,连城则百货萃止,两河而万艘安流”,“甲第连云,人物熙攘,漕运万艘”。志书中,昔年临清一片繁华,就连清乾隆帝数巡江南途经临清时,也曾有曾有“临清傍运河,富庶甲齐郡”的慨叹。

  经济的发展带来文化的繁荣,“商贾辐辏,士女嬉游,故户列珠玑,家称歌舞,饮食燕乐,极耳目之欢”,街巷上,熙熙攘攘,人来人往,酒家多有歌,也多评书唱戏者,热闹非凡。为了装点门面,商人学唱京剧,结交京剧名士,久而久之,临清形成以懂京剧、会唱京剧为荣耀的社会风气。

  京剧在临清兴起后,不少人便投师学艺或请戏班老师到家教戏,有的学唱腔,有的学身段,有的练鼓板,不仅梅、程、荀、尚、余、马、言、谭各派都有酷爱者,而且其他生、旦、净、末、丑、文场、武场也大有人在。马士利告诉记者,清末民初,临清有了化装演出的安天会和知音会,形成了最初的票友阶层,那时候只要鼓板一响,临清戏迷、票友便能唱几段各自流派的正派唱腔,很多传统剧目不仅能清唱唱段,而且还能着装登台演唱等整台剧目。

  传承:弘扬国粹京剧精髓 剧团登最高艺术殿堂

  起于清末民初,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兴于当下,临清京剧的发展史与我国京剧的发展史同步吻合。从形成期的谭鑫培和孙菊仙等流派,到成熟期的梅、尚、程、荀、马、谭、杨、奚等各艺术流派,再到鼎盛期的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等名家,都对临清产生了很大影响。经过一百多年的历史,临清京剧经久不衰,博大精深的国粹京剧艺术得到了社会认可,2006年临清市被山东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京剧艺术之乡,2007年被梅兰芳基金会、北京京剧院授予“梅兰芳教育基地”的称号,2008年临清市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京剧艺术之乡”称号。

  “外地剧团来临清演出,怕临清票友挑板眼,说长道短,他们一到临清先登门拜访他们。”临清票友对京剧的研究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唱的好就会喝彩,唱的不好就会在台下喝倒彩。马士利告诉记者,梅派艺术传人、梅兰芳之子梅葆玖到临清演出,在演出过程中临清票友在台下喝起倒彩,梅葆玖对此不解,演出结束后特意请教,听到观众的解释,梅葆玖恍然大悟,原来因为年事已高,他把张飞一个飞腿的动作简化,没想到这么细小的动作竟被观众看得一清二楚。梅葆玖被临清戏迷的专业化所震撼,当即挥笔,写下“京剧之乡”四个字。

  马士利说,2006年11月13日,临清市京剧团登上北京长安大戏院的舞台。当日下午,首都长安大戏院售票口就挂出了客满告示牌。他们的精湛表演、优美唱腔给首都馆长留下了深刻印象,现场不时引起观众的阵阵掌声,整场演出高潮迭起。有一位热心的首都观众对现场采访的中央电视台记者说:“县级剧团登上全国最高艺术殿堂北京长安大戏院演出,这事本身就了不起;两个多小时的演出,全场响起了32次掌声,中央电视台全场录像向全国播放,特别是连梅葆玖艺术大师也亲临现场观看演出,这更是了不起。”马士利说,截止目前,临清市京剧团是唯一登上全国最高艺术殿堂的县级剧团。

  临清票友懂京剧、爱京剧的故事不胜枚举,临清市京剧团精彩演出得到外界认可的经历也是数不胜数。为了让国粹的简约之美在临清持久发展,留下恒久的神奇魅力,临清政府购买服务,推出“五元看大戏”、“每月一场戏”项目,老百姓喜欢看什么,就排什么样的戏,让所有的群众能进入剧院欣赏大戏,享受文化大餐。

  “只要走进剧团,大家就讨论戏,只要一听戏,什么烦恼都没有了。”马士利说,每次演出,剧场都会座无虚席,台上演员尽情挥洒,台下戏迷如醉如痴,正是临清人对戏剧的热爱以及市委市政府对京剧发展的支持,使京剧在临清欣欣向荣,也使他永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责编:大众网·聊城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