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带子回乡感受农村 他却偷偷徒步20公里回城

··

  偷偷回城的12岁牛牛在派出所被父亲(右上)接走

  对于牛牛父子来说,乡下老家已然成为一座属于他们的“围城”——父亲想带牛牛“进去”,但牛牛却想“出来”……

  城一代

  一年三次带孩子回乡感受农村

  城二代

  徒步20公里偷偷回城想打游戏

  蚊子太多、洗澡要用盆冲、没有游乐场、没有WiFi、不能打游戏……仅仅在乡下爷爷奶奶家待了5小时,12岁遂宁男孩牛牛就决定瞒着父母徒步回城。下午4点出发,独自走了20公里后,牛牛在距遂宁城区仅4公里的一个镇上被派出所民警“拦截”。

  6月19日,牛牛在遂宁城区的家中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徒步20公里回城,是因为很想打游戏,而且真的不想待在乡下。牛牛的父亲乔先生则表示,带娃娃回老家本意是想增强与亲人的关系,让孩子接触自然,但城市化的牛牛“已经回不去了”。

  对于牛牛父子来说,乡下老家已然成为一座属于他们的“围城”——父亲想带牛牛“进去”,但牛牛却想“出来”……

  事件

  回到乡下老家当天 儿就不见了?

  儿徒步20公里回城 被警察“拦截”

  6月6日上午,乔先生和妻子收拾好行装,准备带儿子牛牛回距离遂宁城区20多公里的河沙镇农村老家。虽然牛牛极不情愿,但他知道,这是多年来的必修课,无法改变。经过一个小时车程回到农村,牛牛皱起了眉头,在亲戚家吃过午饭,父母要帮亲戚做点事,就叫牛牛自己去玩。

  睡了会午觉,牛牛被鸡鸣犬吠吵醒,他来到村口大树下,望着鸡鸭牛狗,意兴阑珊。随后,他找到父母,提出要回城,但被父母果断拒绝。无可奈何的牛牛,只能在村里闲逛。当天下午4时许,他离开父母视线,决定徒步回遂宁城区,并且说走就走。

  当晚9时许,距遂宁城区4公里左右的永兴镇元宝村处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当地派出所民警唐振洪和辅警林军在现场处理。现场群众不多,除了帮忙报案的好心人,还有一个喜欢问问题的小孩,唐振洪忙着处理事故,不时招呼孩子注意安全。

  晚上10时许,事故处理完毕,唐振洪和林军发现小孩仍未离开,仔细一问,才知道孩子叫牛牛,家住遂宁南门,因不想待在乡下,便背着父母步行回城。而在另一边,乔先生夫妇以及亲友早已找遍了村里,但始终没发现儿子牛牛的身影。

  唐振洪带着牛牛回到派出所,询问其父母电话,但牛牛表示记不住。唐振洪于是联系河沙镇派出所协助查找,河沙派出所通过村干部找到乔先生,此时他和家人正在焦急寻找牛牛……次日凌晨1时许,乔先生从派出所将儿子牛牛接走。6月19日,乔先生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他后来问牛牛为何要独自悄悄离开,牛牛表示乡下蚊子多,没有好朋友,而且乡下还没有手机、WiFi等,他想回城里打游戏。

  

  为何要回城?

  “不喜欢看鸡鸭庄稼, 没有好伙伴和手机,不好耍”

  每次跟随父母回老家,牛牛总是心不甘情不愿。在他看来,乡下没有好朋友一起玩耍、没有手机和WiFi,无法打游戏、到了晚上天太黑,只能待在家中看电视、听狗叫……

  牛牛是一个典型的“城二代”。乔先生夫妇出生在农村,经多年打拼,2002年在遂宁城区买了房,3年后牛牛出生。牛牛从小在遂宁城区长大,对于乡下老家,他并没有“家”的概念。他一直说“家在遂宁”,每次跟随父母回老家,他总是心不甘情不愿。在他看来,乡下没有好朋友、没有手机和WiFi,无法打游戏,晚上天太黑,只能待在家中看电视、听狗叫。

  牛牛口中的老家,在距离河沙镇场镇10余公里的某村,父母的老房还在,家中还有叔叔等亲戚。“没有耍的,真的不好耍!”在和成都商报记者聊天时,牛牛直言他不愿意回乡下的理由,每次回到河沙镇老家,他常常独自坐在家中,默默盯着外面的家禽和庄稼,很少和小朋友一起玩耍。

  6月6日下午,牛牛认识了两个比他小的孩子,一起玩耍时,牛牛发现两个小伙伴居然去和稀泥,这让他难以接受,因为要弄脏手和衣服。他甚至都不愿到地里去,害怕泥土弄脏了鞋。“我和好朋友一起玩耍时,都是拿玩具一起耍,有遥控飞机、汽车、积木。”牛牛说,乡下小伙伴也会带他去玩水、爬树,但他都不喜欢。他想玩的,还是自己的玩具和游乐场。

  在牛牛所住的城市小区楼下,有好几家网吧。小时候,牛牛常到网吧去看其他人玩,慢慢也爱上了上网打游戏。小学四五年级时,牛牛开始玩爸妈用过的旧手机,家中也买了电脑,安装了WiFi,牛牛也接触到了游戏,经常和好朋友一起玩耍。“如果乡下有手机、有WiFi,我也可以在乡下耍,但爸妈不会给我耍手机。”牛牛直言不讳。而事发当天下午,父母忙着做事,他又没有好伙伴、没有手机,一个人真不知道做什么,所以就想着回城里拿手机打游戏。

  事发当天,唐振洪曾问牛牛为何要偷偷回城?牛牛说,乡下不好耍,而且蚊子太多了,他的脚上已经被咬了几个包。

  牛牛告诉成都商报记者,现在每次回去,他都有个要求,就是不在乡下过夜,而这次父母准备住一晚,也是他要回城里的主要原因。

  而不在乡下过夜,牛牛有自己的想法,他怕乡下的蚊虫叮咬,每次回去,皮肤上都要留下几个蚊虫叮咬的“红饼子”。

  “到了晚上,整个村基本都是黑的,大人们就坐在院子里聊天,我也只能坐在旁边陪着,要么就去看电视,睡觉时还时不时听到狗叫。”牛牛说,在城里,他可以和好朋友到家附近的涪江边散步、嬉闹,直到该睡觉时才回家,“然后洗个热水澡,舒舒服服睡觉,但在乡下,洗澡还要用盆冲,很不舒服。”

  

  为何要回乡?

  “一年至少带娃回乡三次, 人不能忘了本”

  人不应该忘记自然。因此,每年清明、暑假、春节,他都要带家人回乡下,不仅为了增强与亲人间的关系,也为了让孩子多接触自然,见识一下庄稼以及家禽。

  牛牛的父亲乔先生,今年42岁,早在15年前,他就在遂宁奋斗,到现在已在城区买房。不过,在乔先生看来,人是自然之子,自然哺育了我们,赋予了我们知识、财富,就不应该忘记自然。因此,每年清明、暑假、春节,他都要带着家人回乡下,不仅为了增强与亲人间的关系,也为了让孩子多接触自然,见识一下庄稼以及家禽。

  “小时候牛牛虽然也不想回去,但哄一下就行了,告诉他可以去地里看爷爷奶奶种的菜,还可以去追鸡鸭,他就会同意。” 乔先生说。

  那时,每次回河沙镇老家,乔先生都会带牛牛到地里走一走,指着地里的菜一样一样问“这是什么菜”,牛牛会很快结合图画本上的画认出来,回到城里还会跟好朋友摆一摆自己的见闻。

  乔先生老家村里,有堰塘和小河沟,他还会带着牛牛去抓鱼、摸螺蛳。他回忆,那时带牛牛回乡下,想让他看看鸡鸭如何自由地走来走去,下午恰好看到几只鸡闯进菜园啄食青菜。“当时儿子很困惑,问我书上说鸡不是吃虫子的么?那时的他还不知道鸡还会吃菜吃米吃稻谷。” 乔先生说,“我告诉他鸭子很乖,早上放出去,下水游玩或觅食,晚上会自己上岸回它们住的小屋,他都觉得难以置信。”

  “现在他长大了,就不再想回乡下了,似乎失去了对自然的好奇和喜欢。他甚至觉得乡下很脏,不再愿意去地里,也不愿意下水了。” 乔先生说。

  乔先生还有一个7岁的小儿子,每次回乡,他会带着两个儿子,小儿子还对自然保持着好奇和喜欢,在地里不停问这问那。而牛牛却站在小路上,看着父母和弟弟在地里摘菜。乔先生带儿子们下水抓鱼时,牛牛似乎怕掉下水,也不敢靠近水,只是在近处观望。

  “对我而言,小时候在门前河里游泳,摸鱼虾,摸螺蛳,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但现在河还在,却很少有人下水嬉戏,村里的孩子也城市化了,似乎都待在家里,不是做作业就是看电视。”乔先生说。

  事发当天下午,当牛牛睡完午觉起床,要求回城里被拒绝后,乔先生原本想带牛牛四处走走,但儿子却足不出户。现在,乔先生不仅担心牛牛失去对大自然的好奇和喜欢,也担心小儿子长大后,同样对大自然敬而远之……成都商报记者 汤小均(文中人物系化名)

  回乡教育

  围城咋破?

  一方面,从农村出来的父母带孩子常回乡下,希望“不要忘了本”;另一方面,12岁的孩子为了不在乡下住宿徒步20公里也要回城。这场父子间回乡教育的矛盾,又该如何来化解呢?

  传播学教授张小元

  不能强加孩子苦难教育

  应按现有起点进行教育

  张小元分析,从表面上看,父母想让孩子感受农村,接触自然,但内心的真实目的是“忆苦思甜”教育,也就是“苦难教育”,以此告诉孩子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但孩子不愿在农村待,也很正常。每个人都向往幸福的生活,追求丰富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牛牛一直生活在城市,习惯了城市的吃、玩,以及身边的朋友,回到农村,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都发生变化,出现不习惯甚至反抗也是正常的。

  “孩子的反抗是好的现象,苦难教育其实有点偏激,费力不讨好。”张小元表示,家长应该考虑孩子的感受,弄清目前的起点,就按现有起点进行教育,不能强加给孩子(苦难教育)。

  儿童工作专家杨海宇

  时代变了 成长环境也不同

  父母应多尊重孩子的想法

  杨海宇表示,父母希望孩子回到农村了解更多知识,忆苦思甜,出发点是很好的,对孩子的成长也有帮助。但孩子生活的时代,跟以前父母生活的时代已有很大差别,成长环境已完全不一样。父母应该想一下,不是自己曾经的环境才是最好的,现在城里一样有很多有意思的活动。而对孩子来说,12岁的孩子已有独立的思想,也希望得到尊重,他能徒步20公里,说明他对一些由父母做主的决定是有看法的。杨海宇建议,父母应持一个开放的态度,和孩子多商量、沟通,尊重孩子的想法,建立一个民主、平等的关系。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双向互动过程,父母是与孩子一起成长的。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锻炼孩子应做设计规划

  不能只是放在乡下就行了

  熊丙奇表示,家长出发点没问题,要让孩子了解农村得到锻炼,但方式过于简单,不是把孩子放在乡下就能解决的。1.家长不能心血来潮偶尔为之,要给孩子的乡下生活进行设计与规划,否则孩子会不适应。2.培养孩子吃苦精神,不是专门设置一个环境,在城里照样可以培养,比如自己的事自己做,不养尊处优。在城里养尊处优,到乡下搞吃苦教育,起不到什么效果。3.不能用忆苦思甜的方式,让孩子去体验生活,孩子们不会吃这一套,比如让孩子睡没空调的房间,没有必要。4、父母平时要重视对孩子的生活教育,目前这一教育比较缺失,无法通过恶补的方式就补上来。

责编:马洪震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