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团与传承人同唱《沂蒙山小调》,七十载红歌唱出时代新篇章

··

  大众网临沂6月28日讯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今天下午,2017北京网络媒体红色故土行代表团来到红色经典歌曲《沂蒙山小调》诞生地——费县白石屋村。70多年前,在抗日战争的战火中,一曲《沂蒙山小调》曾让300余热血青年现场从戎报国。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临沂发展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的一张新名片。

  28日下午,代表团在《沂蒙山小调》诞生地齐声合唱

  今天下午,代表团走进了《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白石屋村。这个风光优美的小山村,西、北、南三面环山,村子就坐落在北面的山坡上。小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四面绿树浓荫,山石林立,村前小桥流水,山路弯弯。西面是海拔1000多米的天然屏障“望海楼”,村子极为隐蔽和幽静。这里在抗战时期曾是山东党政军机关活跃的地方。

  走进村子,一块石碑上镌刻着《沂蒙山小调》的歌词和这首红歌的创作历程。66岁的宋守莲是《沂蒙山小调》的第三代传承人,她头戴斗笠站在石碑前,邀请代表团成员们与她同唱这首动听的红歌。“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宋守莲质朴的歌声回荡在山间,一下子把大家带入那段难忘的历史,大家纷纷跟着调子唱起来,仿佛是70多年前的那些准备上战场的青年一样,热血在心中翻涌。

  66岁的宋守莲是《沂蒙山小调》的第三代传承人,她站在石碑前邀请代表团成员们与她一起合唱这首动听的红歌

  大众网记者了解到,1940年,为揭露“黄沙会”这一民间武装组织的反动面目,驻扎在白石屋村的北京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文工团团长袁成隆等人,在借鉴传统民间曲调的基础上,创作了歌曲《反对黄沙会》,这正是《沂蒙山小调》的前身。在一次庆功会上,文工团团员阮若珊唱了这首歌曲,群众听后情绪激愤,当场就有300多人报名参军。1953年秋,山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的副团长李广宗、研究组组长王印泉、乐队队长李锐云重新修改记谱,将原来歌词中的抗日主题,改为歌颂家乡的主题,后面又续加了两段歌词,定名为《沂蒙山小调》,形成了今天这首传唱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沂蒙山小调》,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中国优秀民歌,蜚声海内外。

  28日下午,代表团来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参观

  “我的老家是四川的,虽然相隔很远,但我很小时就听到过《沂蒙山小调》,对这首歌曲非常熟悉。这次我到歌曲发源地再听,了解到这首歌曲的创作历史,感觉又不一样,仿佛战斗年代的画面就在我眼前。”今日头条党委书记、总编辑张辅评动情地说,他从《沂蒙山小调》这首歌中听到了沂蒙红色精神的力量,还有军民鱼水的深情,这在今天仍具有积极的意义。

  新浪微博政府事务高级经理安颖听了原汁原味的沂蒙山小调也难言掩激动之情,她说仿佛回到了那段战火纷飞的激情岁月。她说,当前,“沂蒙红色文化”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加大收集、挖掘、整理、研究革命历史文献资料和回忆录的力度,尽快完善相关扶持政策,推动“沂蒙红色文化”繁荣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要携手起手来,发挥自身特点充分挖掘沂蒙精神,将其发扬传承下去,打动、感动并激励更多的人。

  大众网记者了解到,依托沂蒙山小调诞生地,费县当地重点打造了《沂蒙山小调》生态博物馆。目前,《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已成为临沂红色旅游产业中的一张新名片。《沂蒙山小调》诞生地所在的红色文化项目作为省重点项目、省服务业重点项目和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入选了2015年中国旅游投资优选项目名录,成为山东省入选的19个项目之一,也是临沂市唯一入选项目。(大众网—山东24小时记者 王宗阳)

责编:马洪震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