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打造基层商事制度改革“升级版”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唐梦琳 东营报道

  东营区将大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先手棋,围绕市场主体准入、监管、服务的“全生命周期”找准突破口,持续探索商事制度改革的优化路径,力促营商环境逐年升级。商事制度改革后,东营区市场主体高速增长,近三年新增量比2014年总量翻了近两番,尤其2020年新增市场主体克服疫情影响逆势增长,达14326家,增速19.2%,迸发出了全区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的澎湃活力。

  智能审批再提速,让企业开办更便利

  坚持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体验感为出发点,对标行业一流,持续推动“多证合一”“证照分离”“一业一证”、企业开办“一网”“一窗”“一次”“一日”全流程办结的改革递进,今年又在全省率先探索商事登记“智能审批”模式,不断提升市场主体开办服务效率和便利化水平。

  由“一日办结”变“刷脸即办”。树立以科技创新引领流程再造的理念,打造“超级智能”服务窗口,开发全省首个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身份核验系统,链接公安部CTID人口信息数据库,申办人来注册登记不再费时耗力准备材料,只需要携带身份证件,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刷脸”即可在电脑里自动生成标准、规范、准确的申报信息,免去申办人反复推敲填写各类表格的困扰,实现3分钟快速登记、即刻拿证。已通过该模式办理营业执照3643户,促进窗口人员从“审批员”变为“服务员”,市场主体开办时间由一天极简至几分钟,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真正实现了“刷脸即办,一次办成”。

  由“只跑一次”变“一次不跑”。创新多元化服务模式供多重选择,对未携带身份证的个体工商户,通过现场实名认证“无证办理”;对因特殊原因不能现场办理的,提供远程视频身份核验“委托办理”,有效避免了企业、群众办事来回奔波,让“一次不跑”说到做到,打造“跑一次”“零见面”“随时办”升级版。

  由“实名注册”变“实人认证”。补齐互联网登记无法鉴别真实身份的安全短板,推广“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模式,基于公安系统CTID平台对居民身份证所承载的身份数据,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进行在线人、证同一核验,解决“我就是我”“我在办理”“我还在用”等认证难题,并从源头上杜绝了“被老板”“被法人”等冒用他人身份信息虚假注册现象,实现从“实名”到“实人”的标志性转变,已有效核实虚假信息1800余条,助推市场准入更安全、更有序。

  监管体系再重塑,让市场监管更精准

  为推动商改后“宽进”和“严管”的无缝衔接,积极探索现代化科学市场监管新路径,运用“互联网+”手段,重塑智慧监管、信用监管、协同监管“三位一体”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切实管出公平、管出效率、管出活力,推动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精准化”智慧监管。首创市场主体“电子户口制”,依托高德地图自主开发电子地图普查分析平台,在受理市场主体登记时将名称分类、信用代码、经营地址等基本信息录入“电子地图”,并每天推送至属地市场监管人员执法APP和网格员手持终端反向核验更新,实现市场主体所属区域、管辖机构、现存状态等情况的一键式查询和可视化管理,有效防范了市场准入门槛降低后出现虚报地址、开办皮包公司等现象。推动“电子地图”应用于日常市场监管,特别是积极运用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中,通过系统功能模块,实现市场主体与监管人员智能匹配,有效解决了“一址多访”“无人可查”“无处可寻”等难题,极大提高了市场监管效率。目前,市场主体登记信息真实度达到99%,证照齐全率达91%,开业率达93%,全区市场主体活跃度高,绝大多数实实在在做生意,没有出现“一放就乱”情况。

  “差异化”信用监管。全省首推市场主体可视化信用等级管理,依托“电子地图”大数据分析功能,对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类市场主体的动态经营情况给予综合评价和量化计分,依据分值核定A、B、C、D 四类信用等级,分别标注绿、蓝、红、黑风险标签,结合市场主体年报、“双随机、一公开”等评级契机,实行市场主体信用等级分级管理,重点对校园周边、人员密集型区域、食药领域生产、流通、餐饮等环节实施“靶向性”监管,完善应急处置、风险研判机制,以便集中筛选安全风险、提出防控措施、发布风险提示,实现8.9万户市场主体的信用状况精准识别、风险预测预警和差异化分类监管全覆盖。将信用结果应用于市场准入容缺受理、政府服务绿色通道、异常企业列移、僵尸企业除清、无证无照经营查处等联合奖惩范围,推动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受损”的市场良性发展格局。

  “多元化”协同监管。引入现代社会治理理念,将市场主体“电子地图”系统接入全区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推动8.9万户市场主体全部纳入1165个责任网格日常监管,推动资源“集成式”整合、体系“系统化”重构、运行“全流程”再造,推行纵横交织、办事方便、数据可查、监管可研判的多元化社会共治新模式。区级层面,积极推进跨部门联合随机抽查,统筹执法资源,多渠道拓宽信息共享渠道,强化执法协作互助,围绕重点行业领域、重大关键时期、敏感热点问题,针对企业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管理服务领域存在的堵点、痛点,让监管“跑”在风险前面,切实管出公平、管出效率、管出活力,促进提高市场主体竞争力和市场效率。系统内部,借助于信息化手段,把分散、零碎的资源和力量整合到平台上来,通过明晰事权责任、健全完善机制流程,有效解决了多头指挥、信息孤岛、层次重叠、效率低下等问题,变“各自为政”为“合成作战”。同时成立企业除清专班,借助大数据这双“无形的手”对市场主体经营情况精准分类,实现异常主体及时移出,优化营商环境,助推经济提质增效。基层一线,网格员通过手机APP终端即可进行市场主体快速定位、信息普查、掌上查询、现场取证,优化问题发现、上交、研判、处置、反馈的“扁平化”流程,有效破解了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少、跑断腿、执法难、难取证等问题,推动了传统单一行业监管向市场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互为支撑的协同监管格局转变。

  利企服务再周至,让营商环境更优良

  坚持监管与服务并行,将法治意识、人本精神嵌入市场服务全链条,推动政府与市场良性互动,营造更有温度、更具亲和力的营商环境,书写“政府负责阳光雨露,企业负责茁壮成长”的“东营区答卷”。

  无需不扰。树立“以企为尊”服务理念,在全省率先组建“护航民营企业发展办公室”,出台首个《涉企行政执法检查报备制度(试行)》,报备涉企执法检查1800余项,“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让企业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生产经营、创新研发和市场开拓中去。全面推行包容审慎柔性执法,制定出台涉企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和轻罚清单,向社会公布首错免罚、轻微免罚、减免处罚事项241项,轻罚事项24项,已免除或减轻市场主体罚款达上百万元;设置“纠错期”和“过渡期”,综合运用行政告知、劝导示范、行政指导、行政建议、行政约谈、行政告诫、行政纠错、行政调解、行政回访等柔性措施,提醒企业及时纠错改正,以“有温度的执法”最大限度向市场释放温情与善意。

  有需必到。把保市场主体作为核心任务,在全省率先组建95支驻企服务队、派驻597名驻企联络员,畅通政府解决企业难题直通车,建立全天候服务和区领导兜底联系企业制度,对企业在复工复产、贷款融资、专利申请、商标注册、品牌打造、资质手续办理等方面的需求呼之即来、来之即办、办就办好,全力助企纾困解难,增强企业发展信心。比如,今年疫情期间,市场监管、银行等多部门共同加班加急为企业办理动产抵押登记43件,原来至少需要1个工作日完成的审批流程即刻办理,主债权金额53.60亿元,帮助解决了企业复工复产资金紧缺的“燃眉之急”;免费为436家冷链食品单位监测核酸食品样品2110个、环境样本7066个、人员1535人,助力企业抗疫达产,促进市场回暖。随着营商环境逐年升级,全区市场主体持续活跃增长,每千人拥有企业119家,远超全省全市水平;现有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85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3.75件,高出东营市万人有效拥有量2.5件;连续五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位列全市首位,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

责编:丰丽莎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