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戏曲传奇:临清乱弹吼出百年沧桑

··

  大众网记者 侯晓 通讯员 韩银亮

  乱弹是中国诸多戏曲种类中的一个古老剧种,大致产生于明朝正德与万历年间,清朝康熙年间乱弹在临清一带尤以发展为快,并在不长的时间内形成了自己风格,而高出于其他地方乱弹艺术之上。如今“乱弹”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戏曲艺术璀璨的明珠。

  临清多元文化创造独特戏曲艺术

  临清是明清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较高发展而兴起的工商业城市。它紧靠大运河, 水路交通极为便利。大运河纵贯南北,北至京津、南达苏杭,临清不仅是一商业重镇, 而且是北方的戏曲中心,乱弹这一“北曲别派”,也有赖于这种条件得以发展。活动在临清一带的民间艺术的争盛,正是促乱弹发展求生存的主要原因。

  清初,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通商贸易, 陕西商人将关、陕流传的“西调”、“西秦腔”带到临清一带。南北艺人的合班,使南北腔调相互融合,衍变出“乱弹腔”,这种“新腔调”,“乱弹”即被称为新声。临清乱弹形成于清顺治末年到康熙三十四年以前的四五十年间,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它比京剧的形成至少早一百年。

  山陕、徽班艺人在唱这种“新声”( 乱弹)时, 因有鼓板或梆子司节奏, 弹拨乐器在演奏中就较前随便一些,打破了不能多一弹少一弹的定则,弹弦次数明显增多,听起来较前繁乱一些。

  乱弹在山东临清一带的传播、发展过程中, 受到燕赵、齐鲁民俗和北方弦索声腔、梆子腔声的影响,其风格渐而趋向高亢激越,浑朴粗犷。主要唱腔保持原来调式,伴奏沿用唢呐、笛子和弦索(弹拨乐器), 由于保留了南曲以檀板司节奏的习惯,渐而取消了梆子击节,弦索也渐而不用。伴奏乐器便形成了笛子、笙、唢呐为主自成体系的组成乐器。从现在乱弹伴奏乐器的用律以及唱腔与伴奏之间之声复调的科学运用, 可知乱弹的唱腔板腔的形成和吹奏乐器的应用已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 。

  乱弹剧目丰富, 传统剧目有二百多出, 其中用乱弹腔演唱的传统代表剧目有:《临潼山》、《广武山》、《煤山》、《两狼山》、《长寿山》、《石佛山》、《全忠孝》、《岐山角》、《五雷阵》、《白逼宫》、《盗绣龙甲》、《大上吊》、《汴梁图》、《下燕京》、《高平关》等 。昆腔戏有《拿金钱豹》、《铁弓戟》、《界牌关》、《清风寨》、《倒铜旗》、《闹天宫》、《三打祝家庄》、《宁武关》等。

  社会动荡临清艺人流落他乡

  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 年)三月太平军占领了临清州。据《临清县志》记载,仅仅几天时间,太平军便杀死居民16000人,临清梨园行也难逃劫难。旧时优伶之幸存者多散居到临清附近乡间,如河北东路乱弹的分布是以临清为中心呈现扩散状的。“东路乱弹”基本在临清、冠县、邱县在威县的飞地范围内。

  从清道光末到同治七年(公元1868 年), 山东一带连年战乱(太平军北伐、捻军抗清斗争),临清乱弹班其演出范围即向西推移,在任县、巨鹿、隆尧一带扎下根基,继而扩散到今石家庄附近的赞皇、藁城一带。由于这一带比较偏僻,受到外来剧种影响较小,老艺人代代相传,对原有的艺术形式更改不多,基本保持了清时“诸腔杂陈”的旧貌。

  东路乱弹流行在汶、卫流域和黑龙港流域。这里“水路辐楱、商贾所通,倡优游食颇多”,因而受到其他剧种的影响较大。加之东路乱弹不断吸取其他剧种的营养, 丰富自己,并对其声腔不断地进行改革和艺术实践,故而有较大发展。

  东路乱弹由于一代代艺术家们的辛勤耕耘,逐渐衍变为有别于西路乱弹,自成一派的东路乱弹艺术。日本的对华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乱弹这一戏曲艺术也遭到空前浩劫。这一时期,班社解体,艺人失业,乱弹几乎完全停止了活动,许多名艺人被迫转行。

  东路乱弹名艺人刘盛坤、卜光明被日寇抓劳工,刘盛坤死在日本,孟宪坤的“显顺台”只剩十几个人,因给八路军义演,遭到日伪军追捕,有家难归。孟宪东逃到南方, 靠做小买卖维持生活。民国三十二年(公元 1943 年),战乱加灾荒,东路乱弹著名艺人王长发(大王四)、戚振甲、范文宾、尹力和、张老茂、五奎等人先后饿死。中原大地,哀鸿遍野,梨园行遭到灭顶之灾,这是乱弹历史上的一次大衰落。

  解放后临清乱弹焕发青春

  临清解放后,广大艺人焕发了精神,不仅原来的职业或半职业班社恢复了演出,不少农村也聘请教师教戏,培养了一大批乱弹艺术人才。在党的文艺路线指导下,乱弹获得了空前的大发展。

  20世纪40 年代,临西东路乱弹赵福堂(外号赵二麻子)制低音笙(俗称大笙)使用于东路乱弹乐队。东西乱弹男女腔均为本音咬字,假嗓拖腔。东、西路生角唱腔差别不大。旦角唱腔西路翻高八度时发出“呕”音,俗称带“吼”,东路不带“吼”。东路女腔原来与男腔旋律上大同小异,但臧文秀的女腔独辟蹊径,自成一家,深为行家和观众所称道。

  东西两路都是以“乱弹”作为剧种名称,实际上在近百年的历史过程中,他们已衍变为同一名称的两个“剧种”,如东昌府区堂邑的戚振甲(外号庙二)等,常和威县的东路乱弹人同台演出。东、西两路乱弹的板式都是以“二鼓头”和“慢板”( 东路叫慢乱弹)“流水板”、“一鼓头”等乱弹腔为主。东、西二路的传统文场伴奏乐器都是唢呐、笛子和笙。乱弹笛子用七孔笛,七孔笛比六孔笛粗比曲笛细,兼用两种笛子技巧,声音浑厚,别有风味。笙为纯律笙,不同于一般传统笙(依五度相生律点成)和十二平均律笙。

  1957年,临清县人民政府为了保护和繁荣乱弹这一古老剧种,组建了80余人的“临清县乱弹剧团”。该团因阵容强大、表演精湛,编演了《大刀王怀女》、《韩夫与贞娘》、《神灯》等新剧目,把演出范围扩展至济南、淄博、青岛、烟台、石家庄、保定和山西、河南、江苏、安徽等地,声誉很高,标志着乱弹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1964年,临清县西半部划归河北省成为临西县,“临清县乱弹剧团”划归临西县,更名为“临西县乱弹剧团”,后改为“临西县文工团”,一方面唱乱弹戏,一方面演出河北梆子、歌剧、吕剧和豫剧的现代戏。1966年后,县文工团不再唱乱弹戏,农村的业余乱弹坚持唱了几年移植“样板戏”后也相继解散。至此,乱弹戏的演出在临西县宣告结束。

  乱弹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价值。目前在政府的扶持下,临清乱弹艺人开始多了起来,继承发展创新保留这一古老的文化遗产, 让乱弹艺术文化源远流长,使更多的人领略民族艺术瑰宝的特有魅力,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临清乱弹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吸引着戏迷和人们,同时也在传承中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

责编:大众网·聊城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