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基本建成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十四五”,山东16市这么干

··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梁旭日

  近期,山东不少市相继召开市委全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审议通过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十四五”时期,山东各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什么?重点任务有哪些?大众日报客户端梳理各市市委全会公报,带你了解“‘十四五’,山东16市如何发展”。

  持续更新中……

  青岛:基本建成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

  中国共产党青岛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2月23日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青岛市委关于制定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这就是: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聚焦聚力提升城市能级,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链接,基本建成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

  经济高质量发展率先走在前列。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城市经济总量显著提升,努力实现进位争先。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新动能主导的经济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海洋中心城市影响力显著提升,引领胶东经济圈努力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推动山东半岛城市群更好发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龙头作用。

  开放创新改革率先走在前列。“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作用充分发挥,国际门户枢纽、全球资源配置和国内外市场链接功能显著提升,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取得明显成效,对日本、韩国、德国、以色列、上合组织国家等国际客厅发挥更大效用,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基本建成,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和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地位更加稳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重大平台打造、创新主体培育等取得重大突破,创新创业生态更加完善,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成效显著。以数字化改革牵引市场化、法治化改革,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立,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供给全国领先。

  社会文明程度率先走在前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以数字经济为支撑的数字文化全面发展,多元文化融合,流行元素汇聚,创新思想迸发,时尚魅力彰显,现代海洋城市文明充分塑造和展现。

  生态文明建设率先走在前列。蓝绿相依、山海城相融的一流生态基底更加稳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安全屏障更加完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打造幸福美好家园率先走在前列。人民生活品质明显改善,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低收入群体增收成果巩固拓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大幅提高,高质量教育体系、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健全,人人共享的数字社会加快形成。

  城市治理效能率先走在前列。现代化治理水平明显提升,城市数字化转型更有成效,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服务型、效率型“三化三型”政府基本建成,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发展安全保障坚强有力,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

  日照: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奋力赶超全省平均水平

  中国共产党日照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2月23日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日照市委关于制定日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取得明显成效,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奋力赶超全省平均水平,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走在全省前列,构筑港产城融合发展新高地,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突破,塑造阳光海岸活力日照新形象,促进城市文明程度新提高,开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局面,推动城乡人民生活品质新提升。

  全会还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建成现代化海滨城市的远景目标,这就是在“十四五”发展基础上,再奋斗十年,基本建成生活富裕、生态宜居、活力时尚、幸福和谐的现代化海滨城市。日照的综合实力、创新能力、生态魅力、开放活力大幅跃升,城市特色更加鲜明,打造现代化国际港口名城、现代化国际海滨旅游度假名城、现代化海滨体育名城、现代化生态宜居名城。

  潍坊:“生态、开放、活力、精致”的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基本建成

  中国共产党潍坊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2月18日在潍坊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潍坊市委关于制定潍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这就是:

  到2025年,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提升,“生态、开放、活力、精致”的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基本建成。

  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突破,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经济总量稳步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动能接续转换,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生态质量进一步优化,绿色低碳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设全面推进,生产生活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打造“南部山青、北部海蓝、湖河水秀、城市绿美、全域生态”的美丽城市;

  开放能级进一步提升,开放发展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拓展,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更高水平的开放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创新活力不断增强,创新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之列,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要素配置更加高效,市场竞争更加公平、充分,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得到有效激发;

  精致风貌进一步彰显,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中心城市首位度稳步提升,发展协调性全面增强,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治理精细化、智慧化、人本化水平明显提高,塑成精致精细、特色鲜明的潍坊品质和城市风貌;

  民生福祉进一步改善,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教育、卫生、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全面提高,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民主法治更加完善,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

  东营: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

  中国共产党东营市第六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2月17日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东营市委关于制定东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审议通过了《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

  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标,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积极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省委工作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具有东营特色和持续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探索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互融互促的发展路子,聚力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作出示范,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中走在前列,奋力开创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

  做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以落实重大国家战略为牵引,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系统观念。

  到2025年,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经济实力更强,发展质效更好,动力活力更足,生态环境更优,治理效能更高,人民生活更有品质。

  德州:经济总量进入全省第二方阵

  中国共产党德州市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2月16日至17日在德州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德州市委关于制定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这就是:

  经济总量进入全省第二方阵,初步建成“富强、活力、幸福、美丽”的新时代现代化新德州。

  建设富强新德州。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创新第一动力、“双招双引”第一战场、优化营商环境第一工程不动摇,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加速度赶超”这个主攻方向,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农业由大到强、工业由散到强、现代服务业由弱到强的整体跃升。新动能成为引领经济发展主引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占比大幅提升,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四化”取得新成效。传统动能焕发新活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主导产业更具实力、更有潜力。建成现代农业强市、智造名城、智慧城市、区域物流中心,努力在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科教、文化、健康、数字、体育等更多领域、更多方面发力冲刺、建成强市

  建设活力新德州。要素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源泉充分涌流。人民群众创新创造,干部队伍担当有为。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体制机制更加灵活。教育资源更加丰富,人才成长更有滋养,成果转化更为顺畅。与国家、省重大战略深度融合对接,产业聚集、人才聚集、技术聚集,形成良性循环,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对内对外双向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不断提升城市的“时尚气质”和“活力指数”,城市越来越有亲和力、凝聚力、吸引力,成为近悦远来的创新创业宝地。

  建设幸福新德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卫生健康体系不断完善,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城市文明程度达到新的水平。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并加快“七有”向“七优”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治理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建设美丽新德州。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建成京津南部、黄河中下游重要生态功能区。蓝天碧水、绿意盎然的自然生态,与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务实高效的政务生态、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生态、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态相映生辉,处处彰显德州的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

  济南: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实现新跨越

  中国共产党济南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2月15日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济南市委关于制定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这就是:

  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取得显著成果,科创济南、智造济南、文化济南、生态济南、康养济南基本建成,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实现新跨越。

  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领跑全省,经济总量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实现位次前移,省会城市首位度明显提升,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显著增强,成为黄河流域核心增长极。

  发展质量实现新跨越,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新的突破,工业强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初步建立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改革创新实现新跨越,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的突破,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更加健全,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各方面创新创造热情得到充分发挥。

  对外开放实现新跨越,“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门户地位进一步凸显,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等重大开放平台建设取得突破,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内外兼顾、陆海联动、东西互济、多向并进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城市品质实现新跨越,城市功能布局更加优化,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城市更新取得显著成效,人居环境大幅改善,泉城特色风貌更加彰显,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全面提升,建设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城市吸引力显著增强。

  治理效能实现新跨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的高效执行体系基本形成,政府运转更加便民务实高效,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长效机制更加完善,城市安全、城市韧性显著增强,平安济南、法治济南、诚信济南建设深入推进,以党建为引领的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持续提升,地方法规制度更加完善,广泛多层制度化协商民主深入推进。

  民生保障实现新跨越,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基本形成,覆盖全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

  重点在科技创新、高端智造、文化旅游、生态文明建设、医疗康养、基础设施建设、数字赋能、民营经济、县域经济、乡村振兴上取得新突破。

  泰安:努力建成产业高地、生态绿地、文旅胜地、康养福地、科创名地

  中国共产党泰安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2月14日至15日在泰安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泰安市委关于制定泰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这就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发展质效大幅提升、发展活力充分释放、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治理效能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更加富足,在新材料和装备制造、生态建设、文化旅游、高端康养、科技教育、区域交通、治理效能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努力建成产业高地、生态绿地、文旅胜地、康养福地、科创名地。

  济宁:全面打造成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中国共产党济宁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2月14日在济宁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济宁市委关于制定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这就是:

  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全市生产总值等主要经济指标迈上新台阶,全面打造成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在鲁南经济圈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凸显;

  发展质效实现新跃升,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四新”经济占比大幅提升,新动能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主引擎,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产业链产品链迈向中高端;

  科技创新实现新跃升,自主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科技战略支撑和引领作用持续增强,高标准打造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区,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改革开放实现新跃升,强化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更大突破,建成全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治理效能实现新跃升,平安济宁、法治济宁、诚信济宁建设深入推进,“和为贵”社会治理机制深化完善,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水平持续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加有力;

  民生保障实现新跃升,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大幅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明显改善。

  重点在科教强市、先进制造业强市、数字强市、文化强市、现代农业强市、交通物流强市、生态强市、健康强市建设上聚力突破、塑成优势。

  聊城:“在鲁西大地率先崛起”的态势充分显现

  中国共产党聊城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2月14日在聊城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聊城市委关于制定聊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这就是:

  新旧动能实现接续转换,“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在鲁西大地率先崛起”的态势充分显现。

  经济实力更强,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强大市场机制更趋成熟。

  发展质效更高,“四新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作用显著增强,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明显提高,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产业迈上中高端,基本形成以创新引领和支撑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

  生态环境更优,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深入实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初步建立,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城乡环境优美宜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改革开放更深入,产权制度、要素市场、创新发展等重点改革率先突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成果,保护发展、服务发展、支持发展的法治体系更加完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治理体系更完善,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的更大进步,治理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信息化水平稳步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人民民主不断扩大,广泛多层制度化的协商民主深入发展,社会更加公平正义。

  人民生活更美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公民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卫生健康、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低收入群体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威海: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万美元

  中国共产党威海市第十五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2月12日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威海市委关于制定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到二〇二五年,综合实力更强,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4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万美元,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均衡,牢牢站稳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

  发展质量更高,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新经济占比进一步提升,海洋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0%,科技创新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现代化经济体系显现雏形;

  发展后劲更足,重点领域改革实现新突破,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加优越,在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重要枢纽作用,基本建成省内领先的对外开放新高地;

  人文气质更佳,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相得益彰、融合发展,诚信文化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务更加优质普惠,城市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

  生态环境更优,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普及,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

  治理效能更高,市民综合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日趋现代化,“平安威海”“法治威海”建设的基础更加夯实,社会持续保持和谐稳定;

  人民生活更富足,社会就业保持稳定,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取得新突破。

  枣庄:着力打造鲁南门户枢纽市

  中国共产党枣庄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2月11日在市政大厦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枣庄市委关于制定枣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定位,这就是: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发展质效持续优化,地方财力不断增强,产业基础和产业链水平显著提升,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扎根枣庄大地,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显著进展,营商环境更趋优化,信用枣庄建设取得新成效;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对接京津冀、长三角,深度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文化带、淮河生态经济带、鲁南经济圈等重大区域战略。

  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全面提升;保护传承弘扬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运河文化、工业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枣庄段)基本建成。

  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生态文明制度更加完善,空间治理体系基本形成,山体和流域治理、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快推进,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整治,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在可控范围内,应急医疗体系更加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治理效能实现新提升,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逐步完善,政府行政效率、公信力进一步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着力打造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示范市、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市、运河文化带生态宜居市、鲁南门户枢纽市和京沪廊道智能制造高地。

  烟台:全市经济总量迈上万亿元台阶

  中国共产党烟台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2月6日在东山宾馆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烟台市委关于制定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主要是:

  全市经济总量迈上万亿元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两万美元,不断巩固在全省“三核”城市中的地位,综合实力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位次不断前移。

  发展质效更优,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新动能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在创新驱动发展上走在前列;

  发展活力更足,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更大突破,开放型经济更加活跃,在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上走在前列;

  生态环境更美,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走在前列;

  治理效能更好,自治、法治、德治建设深入推进,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走在前列;

  文化软实力更强,胶东红色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在文明城市建设上走在前列;

  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生活品质明显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现实,在保障改善民生上走在前列;

  城市能级更高,在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上走在前列,基本建成质效双优的制造业强市、富有特色的海洋经济大市、充满活力的宜业宜居宜游城市和更具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

  菏泽:全面开创后来居上新局面

  中国共产党菏泽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2月5日至6日在菏泽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菏泽市委关于制定菏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这就是:

  全面开创后来居上新局面。

  开创强市建设新局面,主要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经济总量稳居全省第二方阵并实现位次前移,主要人均指标发展水平与全省差距明显缩小,发展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改善,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主框架基本塑成。

  开创改革创新新局面,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扎根菏泽大地,产权制度、要素市场等重点改革提速加力,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逐步完善,生产要素流动更趋合理,创新驱动能力显著增强,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实现重大突破。

  开创结构优化新局面,新动能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产业基础高级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231”特色产业、“四新”经济蓬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大幅提高,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开创城乡发展新局面,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快速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农村基础设施配套更趋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大幅提升,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美丽宜居乡村“四点对接”的城镇体系基本形成,区域性中心城市初步建成。

  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招商引资质量效益大幅提升,进出口结构更加优化,内畅外联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基本形成,经济外向度显著提高,开放型经济体制健全完善,牵动沿海、连接中原的循环经济、内陆开放新高地基本形成。

  开创民生保障新局面,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有力有效,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教育水平明显提升,医疗健康体系逐步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梁旭日 整理报道)

责编:杨童童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