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高新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东部增长极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4.8%,增速全市第一,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重达到68%,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0%,外贸进出口额增长26.2%,在国家高新区评价年度综合排名中前进10个位次……一个个亮眼的数字,足以见证2020年烟台高新区日新月异的发展脚步,也彰显着这座科创之城无穷的活力与潜力。

“十三五”以来,烟台高新区践行新发展理念,紧抓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经济社会呈现结构趋优、质效提升、稳中向好的积极态势,获批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载体,被确定为中韩(烟台)产业园核心区东区、山东国际招商产业园核心区,多重战略机遇叠加之下,发展再次迈上新台阶。

据统计,2020年,烟台高新区生产总值较2015年增长65.4%,年均增长10.6%;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较2015年增长51.7%,年均增长8.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3%,较2015年增长64.4%,年均增长10.5%;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69%,较2015年提高0.73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保持全市领先,为“十四五”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

创新驱动持续发力

形成我市科技创新东部引领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深谙此道,烟台高新区坚持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系统推进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打造区域创新中心。以“蓝色智谷”为代表的科创聚集区正拔地而起,形成我市东部创新引领极。

回眸2020,一批高端创新载体在高新区加速集聚,山东苹果·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烟台市(国际)技术市场、公安部经侦局数据导侦中心、山东(烟台)中日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北斗空间信息产业园、航天高新技术园、中关村(烟台)创新协同中心等15个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创新平台揭牌启用,为科创高地全面强化协同创新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截至目前,全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50余个。

与此同时,医药与健康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获批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牵头建设的山东省微纳卫星技术创新中心获批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东仪光电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天连接技术研究院等8家新型研发机构获省级备案,数量居全市首位,全区创新策源和成果转化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高端人才加快引育,高新区出台“蓝海英才计划”等系列政策,打造烟台高层次人才创业园、烟台海创人才创业服务中心等高端人才引进服务平台,截止目前,共引进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94人,位居烟台市前列。2018、2019年连续两年获评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被认定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

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全区通过科技部评价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409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0家,均居烟台市第2位,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工程实验室3家,省级海洋工程协同创新中心3家,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创新中心12家。

关键技术创新突破,高新区在卫星电子原器件、C919大飞机钛合金紧固件、高端制剂、半潜式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等“上天入地、下海探秘”前沿技术领域,突破了一批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瓶颈。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自主设计的“蓝鲸一号”,代表全球海洋钻井平台最高水平,在试采可燃冰中发挥关键作用,中集“泰瑞号”发射船助力我国首次火箭海上发射试验成功。绿叶制药自主研发的注射用利培酮缓释微球启动全球NDA注册。航天513所参加了海上运载火箭发射、“神舟”飞船、嫦娥四号等研制和发射实验任务。中集蓝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主导编制的钢质可移动式海洋牧场平台建造技术规范,成为国内首个行业标准。

培育壮大新动能

特色主导产业全面拉开框架

山东博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地舒单抗注射液(LY06006)Ⅰ期临床试验在欧洲和美国同步进行,4个创新抗体产品即将进入临床阶段;绿叶制药自主研发的创新制剂——瑞欣妥(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在华获批上市,用于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药物——利斯的明透皮贴剂正式上市;环渤海药物高等研究院建设方案通过专家论证,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中国“北方蓝色药谷”……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烟台高新区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生机勃勃、捷报频传。

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是高新区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目前已集聚起一批在创新药研发、细胞治疗、基因测序等前沿技术领域的专业化领先企业,拥有绿叶制药、赛春医药、博安生物、偌帝生物、艾胚康科技等企业230余家,顺利通过国家海洋生物与医药知识产权集群试点验收,获批中国生物医药园区创新药物潜力指数十强园区。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泉。高新区强力推进“双招双引”,坚持以“四新”促“四化”,坚持把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聚焦医药健康、航空航天及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及海洋经济、现代服务业等特色产业,我们密集出台了一批含金量高、支撑更加有力的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围绕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重大投资项目,加强要素保障,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烟台高新区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于红绫表示。

数据显示,2020年,高新区引进总投资过10亿元项目15个,引进三类500强项目7个,完成实际到位市外内资55亿元,合同引进市外内资280亿元,均完成或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年内4批项目集中开工,国际设计小镇、中国长城(山东)自主创新基地、绿叶制药生物药、东方蓝天商用飞机钛合金紧固件、鸿裕环保科技加速器等20多个具有支撑引领作用的重点产业项目开工建设,产业发展框架全面拉开。

航空航天及电子信息产业方面,高新区形成了以航天513所、中国长城(山东)自主创新基地为龙头,以中科院计算所、上海交大信息技术研究院、北斗空间信息产业园、北航科技园为依托,东方蓝天钛金、正元数字、北方星空、华东电子、大有数据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速发展的产业格局。

智能制造及海洋产业方面,高新区集聚了泰利模具、博源科技、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烟台海洋产权交易中心等一批龙头企业、创新平台,产业集聚发展效应凸显。

现代服务业方面,高新区集聚了中德工业设计中心、顺丰速运、易贸科技等一批领军项目,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创新创业活力涌现

完善服务打造双创“升级版”

在高新区蓝色智谷创业1号孵化器,处处涌动着年轻的活力与激情。这里注册企业484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3家,入驻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已经成为青年才俊们实现创业梦想的“梦工厂”。

微程之家互联网科技(山东)有限公司助力旅游企业向数字化转型,其自主研发的去中心化产品,目前在旅游小程序互联网服务商中排名第一位。自2019年入驻创业1号以来,公司申请软件著作权23件,截至目前,已为近4000多家企业提供平台服务,平台成交总额突破 2.3亿元。在高新区,像这样的创业神话每天都在上演,无数创新创业企业在这里诞生,并发展壮大。

创新创业的“幼苗”,离不开创业沃土的培育。高新区着力打造“产业+配套、平台+生态、技术+赋能”的创业高地,众创空间、孵化器及加速器构成链式孵化体系,形成了对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从初创期的小微企业,到高速发展的企业,再到成熟企业,都会得到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围绕双创环境、创业就业、科技创新、双创平台和金融服务等方面,我们持续推进,走出了一条具有高新区特色的‘双创’升级之路。”烟台高新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第一副主任万丽丽说。

“十三五”以来,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不断提质增效。全区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备案众创空间3家,数量居全市首位,孵化面积突破100万平方米。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科创中心、大学生创业园被认定为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中俄科技创新园为全省唯一入选亚洲企业孵化器协会的成员单位。高新区获批全省首家省级创新创业区域试点。

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持续提升。高新区打造的烟台医药与健康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搭建小微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知识产权法庭和知识产权(检察)法律保护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咨询中心中俄基地代办处等专业化科技服务平台,航空航天专利技术转移转化产业园获批全市首家专利技术转移转化试点产业园。高新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融资服务体系持续优化。高新区深化国家专利质押融资试点园区建设,联合恒丰银行、烟台银行设立科技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打造金融生态圈,集聚银行、保险、证券等各类金融及中介机构130余家,形成50亿元规模融资服务能力,集聚各类基金管理机构近百家,基金总规模超过185亿元,帮助各类企业融资76亿元,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多重政策与服务要素保障之下,区内企业扶优培强实现“量质双升”。仅2020年,高新区新增省级瞪羚企业3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7家,创历年新高。新增国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209家,净增高企36家,均位居全市第二位。年度专利申请量近130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连续4年在全市名列前茅。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民生实事托起“稳稳的幸福”

近几年,每个住在高新区的居民都会由衷地感叹,路更宽了、楼更高了、景更美了。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让这座科创之城容貌更靓、气质更佳,也让居民有了更多自豪感。

“十三五”以来,高新区城市基础设施累计投入3.3亿元,新增通车里程9.5公里,新增绿化面积约90万平方米,燃气、热力、自来水管网覆盖率分别达到85%、90%、95%以上,城区绿化覆盖率超过41%,夜间道路亮化率达到100%。推进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大棚房和违法建设清理整治工作,累计拆除各类违法建筑37万平方米。

高新区将“绿色生态”与“智慧科技”贯穿城市建设各个领域,首批通过山东省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认定。建立数字城市管理应用平台,推进绿色建筑、绿色市政、可再生能源利用工程,实现市政工程、交通路灯、智能环卫等物联网应用,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达到80%,获评山东省首批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国家绿色生态城区规划设计二星级标识、中德低碳生态示范城市。

不仅是城市气质全面提升,居民生活也更加便利、有保障。在马山街道海越社区,干净整洁的社区食堂饭菜飘香,

实实在在地解决了老人就餐难、就餐贵的问题;在海兴社区,总面积4000余平米的“邻里中心”完成基础装修并准备投用,内部包含党群服务中心、社区食堂等13个功能区;金山湾管理处全面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一年来为辖区农家书屋采购图书3225册,放映农村公益电影372场次,送戏下乡31场次……2020年,高新区推出10件为民服务实事,涵盖教育、公共卫生、社区建设、城市交通、文化、农村人居环境、海洋生态、就业服务等方面,涉及17项具体事项,总投资15353万元,目前已全部兑现。

“十三五”以来,高新区坚持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持续加大民生事业投入力度,累计投入资金37亿元,开展为民服务实事50多项,财政资金用于民生改善的比例超过56%。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实验中学、实验小学、第二实验小学、第三实验小学、益文小学及幼儿园正式启用,第二实验幼儿园、新建中学已开工建设,辖区学校全部达到数字化校园标准,实行中小学免费校服、免费午餐、免费住宿、免费查体、免费校车全覆盖等十余项免费惠民工程。

加速推进医疗卫生建设,建设高新区医院,建成高新区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网络,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全部享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65岁以上老年人全部享受免费健康体检。城乡低保、基础养老等各项保障水平继续保持全市领先。

加快推动“村庄变城市化、村民变市民”,旧村改造回迁群众3660户,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系列活动,城市文明水平、市民文明素养持续提升。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