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莒县库山打响春播“第一仗”!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崔益萌 陈梦飞 实习记者 杨玉莹 何姿岳 日照报道

  春节刚过,气候变暖,温暖的阳光普照大地,人们迎来了充满朝气的备耕时节。2月22日,大众网·记者来到莒县库山镇双泉村去亲身感受这里浓浓的春耕气息。铁牛们正“吐吐”地唱着欢歌在田野里来回穿梭,一片片农田被翻耕得整整齐齐,备耕好的田地在和煦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黄朴实的颜色。这里,正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探索农业新路子,小山村产业的“初长成”

  谈起双泉村的变化,村民们对旧时的双泉村固化印象是:贫穷。曾经的双泉村农业基础设施脆弱,享有耕地1200多亩,是一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村集体没有支柱产业,多年来都是负债运营。

  面对贫瘠的农业基础,双泉村开始建水渠、修农耕路、重修地堑、深翻土地……而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种植大户和合作社又无力解决这些历史性难题。作为以农业为主的贫困村,党支部只有借助外力,请政府搭台、让农民唱戏,领办合作社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重重阻力“切”不断致富决心。新路途的长冗探索,不仅仅为新农业模式打好了坚实基础,也为父老乡亲吃上了“定心丸”。从没有支柱产业支撑、没有经营管理经验、农户不配合,到按部就班建成一体化中药材种植基地,双泉村下了“大功夫”。

  典型引路,激活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药材之乡看库山,库山之勤看双泉。繁茂的丹参根落破土而出,风车发电机在空中盘旋,农民匍匐在土地“搜刮”黄芪……这个春季对于莒县库山镇双泉村来说是关键时期,双泉村支部副书记李金军正带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农户们忙碌田间,打响春播“第一仗”,抢抓农时一刻不得闲。

  “双泉村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把零散土地集中起来,把土地从农民手里流转出来,成立了新型农民合作社。”李金军说,合作社全员统一部署协同作战,将如期达成土地种植阶段性“目标”。

  从种到收实行“一揽子”管理,实现规模化、科学化、合理利用村民的“命根子”,是李金军“抢时间”的关键。2018年秋后,双泉村大胆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对全村土地进行整体流转,将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黄烟、桑蚕、中药材”三大特色产业作为村庄发展的“主攻方向”。自此,双泉村开启了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新征程,也逐步走上了“特色产业撬动的振兴路”。

  “加入合作社之后,我们种田不仅少操心,还多赚钱!看看这丹参的长势,今年这收成,肯定要比去年更好!”村民毛彦彩正在田间忙着春季的种苗移栽。和毛大姐一样,农户们都开始修整自家的田地,松土、除草、剪枝、浇水,田地间,轰轰隆隆的三轮车声、潺潺流淌的浇水声、此起彼伏的交谈声,和着双泉人忙碌的身影,在春日阳光的映照下交织成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美景图。

  勇于突破,击溃挑战,跳出“各自为战、分散发展”的传统农业模式,依托产业整合的“诀窍”发展,李金军带领双泉村迈出了坚定有力的“乡村新步伐”。

  打造“双泉品牌”,让小农户“抱团发展”共闯“致富路”

  “乡党委突出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通过成立合作社,让村民实现‘抱团取暖’,最大程度地提高群众的集体收入,实现支部有作为、群众得实惠、集体有收益”。莒县库山乡党委书记柴松波说道。

  双泉村村民张祚泙对合作社“抱团发展”深有感触。加入桑蚕合作社之后,经营了40多亩桑地、养了30多头牛,年收入30多万元,“抱团发展”所帮带的两个贫困户收入都超过了4.5万元,力争为贫困村民摘掉“贫困帽”。

  “农民合作社是激活农村资源要素的重要平台”。莒县库山乡宣传委员陈乐增说,农民合作社通过整合土地、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形成集聚效应,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

  小农户迈向“大农业”,乡亲们吃上了“产业饭”。领办合作社,不仅让村里的老少爷们在黄土地里抱上了“金娃娃”,也让传统农业插上“大产业”的宏大羽翼。

  “春耕牛”奋蹄驰骋,田间的农妇喜笑颜开,泥土里奋力生长的不再仅限于传统的“农作物”,破土而出的是新乡村农业建设的“新作物”,打造出的是新农业的“双泉产品”,让“小农业”有了“大市场”,让昔日贫瘠的小山村,成为乡村振兴的“楷模力量”。

责编:崔益萌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