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岱财评丨碳排放管理员上线:你有多少“碳家底”,又将分羹几何?

··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付玉婷

  千里之行积于跬步,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路上,全面摸清“碳家底”进而进行碳资产管理,是企业迫切需要迈好的一步。日前,人社部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向社会发布第四批18个新职业,“碳排放管理员”的正式上线明确释放出了上述信号。

  去年9月,中国向世界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种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前所未有的“硬约束”需要配套相应政策工具,碳排放权交易就是重要的一种。据人社部介绍,“碳排放管理员”就是从事相关单位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检测、统计核算、核查、交易和咨询等工作的人员,是个技术性、综合性较强的工作。

  环境治理与保护研究中有个著名的“吉登斯悖论”:因气候变化影响在人们的生活中不具体、不可见和不直接,因此虽然明知其重要性,愿意在当下做出实际行动的却很少。碳排放权交易恰能在应对这一悖论上发挥不错效果:通过为“碳排放”明码标价,企业将切身感受到,每一单位的“任性”都要付出相应代价,同样的,每一单位的努力也都可以兑现。这使得碳不再单纯是一种排放物,而成为了企业继现金资产、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后的又一新型资产类型——碳资产,管理碳资产的能力,未来也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

  2011年,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要求,我国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及深圳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过去近十年的探索除了在倒逼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升级方面发挥出明显效果,还有一个突出表现是让多数试点企业意识到对碳资产进行管理的重要性,做好了,碳交易这件看上去让企业花钱的事还有可能赚钱:一方面,企业通过节能减排、技术改进节约下来的排放量,可在碳市场上卖出获得收入,像湖北能源鄂州电厂就曾在湖北碳交易首日通过出让20万吨配额获得400余万元“卖碳”收入;另一方面,企业还可跟随碳价格在平时有计划地分步实施卖出或买入,这种操作同样能获得收益。以试点省份湖北为例,目前90%控排企业建立了碳资产管理等职能部门。

  今年6月底,在试点基础上,全国碳市场将启动上线交易,该体系一旦建立,碳的资产属性还将进一步放大,区域碳市场碳资产也有望成为资本追逐的重要领域。据介绍,发电企业将率先纳入交易范围。但目前来看,多数企业对碳资产的重要性还没有明确认识,少有企业公开碳减排目标,碳数据统计、披露水平也普遍较差,更谈不上碳资产的保值增值。对这些企业来说,首先应该意识到,一场针对碳排放管理人才的争夺已迫在眉睫,拼手速的时间到了。

  石化、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等高排放行业,“十四五”期间都将陆续纳入全国碳市场,同样需要尽快展开交流培训建立自己的人才队伍,摸清碳家底进而开启碳资产管理。越早开展,也就越有可能扳回不利局面,甚至转变为赢家。这跟当初智能化改造其实是一个道理,虽然整个过程十分艰难,但率先地行动起来的那一批企业,目前不少都成为智能化改造方案的输出者,从单纯的制造企业转型成为生产性服务公司,树立起了新的市场竞争优势。

  碳达峰、碳中和,没有退路可走、没有借口可找、没有折扣可谈,企业作为国家经济活动的主体,是这一重大战略的主要承担者。山东产业结构较重,作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又提出要提前实现碳达峰,需要一大批企业要在这一过程中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但从另一方面看,这种巨大的控排刚需也为开展各种碳资产管理创新以及节能减排相应的技术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土壤,抓住用好国家战略所提供的倒逼机制,企业就能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来自中国碳论坛的一个调查报告预测,2030年中国碳价将达到93元/吨,2050年将达到167元/吨,对此业界普遍认为是保守估计——目前全球实施了碳定价的近60个国家和地区中,每吨碳排放权价格最高的已超过100美元,随着不同国家、地区碳交易市场的逐步链接,国内碳交易将更加活跃,市场将更加成熟,价格也有望进一步推高。

  与此相关的新业务模式正不断衍生:就在3月16日,兴业银行南平分行通过“碳汇贷”综合融资项目,为福建南平顺昌县国有林场发放2000万元贷款,成为全国首例以远期碳汇产品为标的物的约定回购融资项目。

  试问企业:在这一由碳达峰、碳中和开启的巨大想象空间中,你有多少“碳家底”,又将分羹几何?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付玉婷 报道 策划 齐淮东)

责编:吕原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