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模王文水:躬耕不辍 一往情“参”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姚潇雨 李钊铭 威海报道

  今年64岁的王文水,黝黑的皮肤,结满了老茧的双手,让人一眼就知道这是位常年跟土地打交道的农民。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40多年来,这个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像牛一样耕耘、像牛一样奋发,掌握了西洋参的种植、加工技术,开创了“一个人带动一个产业”的奇迹,让西洋参产业在文登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

  躬耕奋斗的“拓荒牛”

  威海市文登区张家产镇口子李村,村内地势北高南低,背依大山,南望海拔317米的双顶山,是个名副其实的山沟村。

  受地形影响,村民无法靠种地摆脱贫困。

  20世纪70年代,国内药材市场缺口很大,这让口子李村村民王继振看到了机会。他从药材公司争取到药材种植计划,先后引进了黄芪、沙参、天麻等近百种中草药进行种植试验并取得成功。

  1981年4月,考虑到王继振已经成功培育出黄芪、怀牛膝等多种名贵中草药,在育种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山东医药管理局决定,将口子李村作为一个西洋参试种点,委托烟台药材站专程送来11粒西洋参种子。

  “那天是4月20日,送种子的人叫曲超日,见到我老丈人时,他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摸出一个小玻璃瓶,瓶子里有11粒种子。”此时,王文水已成为王继振的女婿。“这西洋参可是金贵的药材,完全靠进口,种子更是千金难买。没想到咱有机会试种!”王继振激动地对王文水说。

  时隔40年,王文水依旧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西洋参原产于加拿大安大略省与美国威斯康辛州的山林里,对温度、湿度、土壤等环境都有特定要求。”为给11粒珍贵的种子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王继振带着王文水驻扎双顶山,开出了一小块“林下田”,郑重地将种子播种下去。

  5月20日,8粒种子萌芽出土了。

  当年11月,为扩大试种规模,山东省药材公司又分给口子李村10磅西洋参种子。王继振和王文水做好长期“驻山战斗”的准备,在双顶山盖起了四间简易小平房,开垦出一块集体田,将这10磅种子种了下去。

  1983年,农村推行包干到户,口子李村决定将山上集体田里的西洋参苗分给村民种植。

  几千元的种子种下,颗粒无收咋办?种植周期短则4年,到时候去哪找销路?除了王继振和王文水,其他村民都嫌西洋参风险大、周期长、没有种植经验而不愿种。村党支部只好发动6名村干部和党员一起来“接盘”。

  然而,想带动更多村民通过西洋参致富,单纯靠“山上开荒、林下种植”不现实。因为种植空间有限,且容易破坏森林资源,费时费力。

  “那时候不像现在,上网查资料方便。我只能白天下地勘测各项指标,晚上回来挑灯学习,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翻看了《名贵中药材栽培技术》《土壤肥料学》等书籍,最终找到了适合西洋参生长的含磷风化土。”王文水回忆起那段日子:“曾连续一个多月没脱衣服睡过一个囫囵觉。”

  1986年,农田种植西洋参终于成功!也是在这一年,口子李村的第一茬西洋参收获。尽管产量不高,但收益可观,王文水的半亩西洋参就卖了5600多元。

  无私奉献的“老黄牛”

  种子播下了,田间管理更不容易。1989年9月9日,台风过境文登,强风伴着大雨把参棚上的苇帘刮得到处飞。“要不采取措施,这茬西洋参就完了。”王文水不顾一切地往参田跑,路上遇见别家参农的苇帘被刮走,他就先帮着别人追回来。

  在风里跑、雨里泡了一整天,他精疲力竭,当晚便发起高烧。第二天,王文水吃了点药,又坚持到田里抢修参棚。风雨雪、旱涝冻……近40年来像这样的经历到底有多少,王文水自己也数不清。

  当王文水的大田西洋参亩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时,村民们既惊讶,又敬佩,更多的是心动。“种参收入高,我们也都想种。但想归想,那时一斤参种子就得2000块钱,种植管理我们也不懂。王文水遭这么多罪才摸索出来的经验,能轻易教给我们吗?”村民顾淑华说出了当时大多数村民的顾虑。

  王文水却说:“我费这么多功夫研究大田种植技术,不就是为了乡亲们都能通过种植西洋参发家致富吗?”他主动联系村里愿意种西洋参的农户,将种植技术编成小册子,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对于个别贫困户,他无偿提供种子或参苗;对不懂土壤改良、不会配比农药的农户,他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教,甚至直接帮他们把参池子整好、把农药配好;对种植过程中出现的病害情况,他第一时间去查清原因、开出药方。“我就怕参农种不好,有损失。”王文水说,“他们种下去的不仅是西洋参,更是全家人的希望呀。”

  张家产镇东圈村参农田明国是最早一批跟着王文水种植西洋参的参农,对王文水也颇为了解,“那么多参农有问题都去找他,小问题他就电话里说说,大问题他就骑车去参农的家里帮忙看看。30多年,我从王书记身上学到最多的一是技术,二是做人的品质。”

  1994年,王文水到外地考察市场时,发现市场上售卖的都是干参,按照鲜参加工成干参的比例折算,利润涨了好几倍,“原以为已经挣到钱了,这才发现农民还是挣个辛苦钱,大钱都让人家挣走了。”

  从此,王文水不再只卖鲜参,把生意拓展到加工和销售领域。烘干西洋参是个技术活。王文水拿出了当年试种西洋参的劲头,自己攻关。最终完全掌握了整套的制作工艺。王文水照样把烘干技术无偿传授,短短几年间,大大小小的西洋参烘干厂遍布文登。

  与其单打独斗,不如抱团取暖。2000年,王文水创立了威海御龙旗西洋参专业合作社,除了为参农提供物料供应、技术指导、成参加工等一体化服务,还积极引进经销商,对接电商交易平台,通过西洋参交易中心拓宽销售渠道,产品不但畅销全国,还远销加拿大、韩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群众服务的“孺子牛”

  “如今村庄换新颜,山间道路变宽敞。环境卫生专人管,水泥道路通南山。”这是口子里村村民创作的《家乡美》中的一句话,描述了王文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你都60多岁了,辛苦操劳了一辈子,身体也不太好,何苦还要当个小村书记?”2018年初,王文水全票当选口子李村党支部书记时,家里人表示不理解,王文水却说:“我对这个小山村有着深深的感情,就想再多为村里干点实事。”

  口子李村一共46户、96口人,山间薄地360亩。早些年,村民们跟着王文水种植西洋参,腰包都鼓起来了。但没什么经济来源的村集体却依然一穷二白,村内基础设施十分落后。

  王文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上任之后,他先是将村里年久失修的路灯全部更换;又多方奔走申请到90万元电线改造款,改造了村内所有老旧线路;申请修建了老年活动室,自己添置了桌椅、娱乐器材;打造口子李村民俗馆,陈列上自己收集的农村老物件;又自费将村委会的旗杆、破旧的办公桌椅更换一新。

  王文水总是把公家的事,当自家的事办。冬天下雪了,他凌晨两三点就起来开着铲车去清雪;逢年过节,自己购买大米和鱼分给村民;凡是村里有需要,自家的挖掘机、铲车必出动……上任三年,他出钱出力,事必躬亲,先后为口子李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200多万元。

  现如今,在口子里村提到王文水,人人都竖起大拇指。“上任三年,他自己本身家里事情也多,岁数也大了,还能把我们村管理的井井有条,上哪儿去找这么好的村书记。”口子里村村民张界松向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吐露出自己的心声。

  作为一名有着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当被记者问到如今的初心、使命是什么时,王文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最终缓缓说道:“我是党和部队培养出来的,我的初心一直都是为人民服务,我的使命是把我一生学的西洋参种植技术毫无保留的传授给退役军人和广大的参农,报答父老乡亲们。”

责编:姚潇雨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