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平剪纸:一把剪刀绣出多彩世界

··

  大众网记者 侯晓

  茌平剪纸是聊城传统民间工艺,其线条豪放、形式朴素、乡土气息浓厚,题材多为各种各样的花鸟人物,形象传神,栩栩如生。民间艺人们用其朴素的手法将纸剪出丰富多彩的画面,其技艺更是代代相传。

  关于茌平剪纸的起源,如今难以细考。一种说法是起源于宋代,也有的说起源于巫术、民俗或汉武帝时期的皮影,不过从当前的资料来看,极有可能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主要用于祭祀。随着朝代更迭,剪纸用途更加宽泛,多用于婚丧嫁娶。

  茌平剪纸取材丰富,传统的剪纸多反映喜庆、吉祥、如意、忠孝之主题,而茌平剪纸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更多人们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情和活动,生活气息比较浓厚,农忙、集市、节庆、过年等都可作为鲜活的素材。

  茌平剪纸花卉繁多,除了一大批刺绣花样以外,团花(也叫窗花),民间俗称“剪月亮“,就达上百种之多,算得上茌平剪纸的精华之作。除花卉之外,虫鱼禽兽、风景人物之类的作品也很多,例如寓意男女之间相爱与结合的“鱼戏莲“、“喜鹊登梅“、“双鸡“、“双鱼“等。

  另外,人们熟悉或喜闻乐见的故事和传说也是茌平剪纸常见的内容之一。例如“牛郎织女“、“劈山救母“等民间传说;、“西游记“、“水浒一百零八将“等历史戏剧人物;“猴子吃桃“、“老鼠娶亲“等情趣幽默的民间故事;还有阖家平安的“石榴多子“、“抓髻娃娃“及反映喜庆吉祥的“龙凤呈祥“、“鸳鸯戏莲“等等。

  茌平剪纸的艺术风格,从总体上看,多是古拙和粗犷。茌平县东、西地区的剪纸又有区别,东部注意物象的外部轮廓,不打草稿就动剪成形,而西部在简括的物象上,讲求必要的花纹装饰,使作品显得俏丽高雅。

  1993年,茌平县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剪纸艺术之乡“。不仅仅是因为剪纸在茌平县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更因为其深厚的文化造诣和艺术水准在国内堪称首屈一指。这自然离不开老一辈民间艺人们孜孜不倦对传统艺术的执着和坚守。

  今年64岁的老人吴东青是茌平剪纸代表人物之一,也是茌平剪纸传承人。吴东青三岁时便和父亲学习剪纸,可谓耳濡目染。吴东青说,在她小时候居住的村里,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是能工巧匠,人人都会剪纸,受父辈影响,她打小便爱上了这门手艺。

  “到现在搁不下了,闲不下来,一有时间就想摸剪刀。“在吴东青的家中,剪纸自然是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对几十年来留存下的得意之作,吴东青都小心留存,如数家珍。吴东青介绍,她的作品不少被中国美术馆、山东省美术馆收藏,另有部分作品被国外收藏家收藏。

  剪纸是个功夫活,讲求意境和渲染,细微之处见功底。吴东青说,创作一件作品,关键是构图,剪纸的神韵全在于此,这就需要有扎实的美术功底,而且创作者的思维和思路要开阔。创作一件剪纸成品,仅在构图这个环节上有时需要花费一个月。

  说话间,吴东青道出了一点小担忧。随着电脑技术和机械化生产的普及,传统手工剪纸受到不小的冲击。举个简单例子,一件耗时一个月的手工作品,用相机拍摄下来拷贝到电脑,一个小时机器就能复制几百张。

  不过,相比于担忧,吴东青感到更多的是欣慰。因为,茌平剪纸并不存在传承难题。茌平的剪纸艺人遍布全县,从十几岁的小女孩,到七八十岁的老奶奶,可谓群众基础广泛。而且,历届当地政府都很重视剪纸的传承工作,大大小小的博览会,不设门槛的免费培训班,全民可参与的剪纸大赛,基本上每年都会举办。

  目前,茌平登记在册的民间剪纸艺人就已达到数千人。“我可以肯定的说,现在茌平所有中小学的美术老师都会剪纸,而且这门艺术很受孩子们欢迎。所以,我现在丝毫不担心剪纸会后继无人。“吴东青说。

责编:大众网·聊城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