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600年古村集体搬迁记

··

10月15日对于山东泰安东平县耿山口村村民来说,是个不眠之夜。凌晨5点,这座位于黄河堤岸边600年古村里,一支由拖拉机、农用三轮车、中巴车组成的车队绵延6公里,贴满了“喜”字。村民们将在这天完成最后的搬迁工作,离开居住了一辈子的老村。(大众网记者 付莹 实习记者 李继泽 邵蕊 王超)

随着暗色天空中绽出绚丽的烟花,一时间,唢呐齐鸣,鞭炮锣鼓声震天。

凌晨四点,耿忠英一家就开始打包老屋内最后的生活用品。

要离开居住了一辈子的老村,耿忠英的老伴儿看着墙上的全家福,心情有些复杂。

一周后,村子将会消失成为耕地。

九曲黄河,汹涌澎湃的母亲河,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文明,同时也以其“善淤、善决、善徙”的特点给流经地域百姓带来无尽灾难。甚至,有一年,五六个人一艘船去收庄稼,遇上发洪涝船沉,无人生还。

拥有600多年历史的耿山口村就深受其害。

“在河边住怕了!”这是在采访中,大众网记者问到为什么想搬家时,听到最多的回答。75岁的村民耿忠英,曾历经三次大型洪涝灾害,自家房屋4次重建3次翻修共7次修盖。

领记者重踏老屋旧址的耿忠英则感慨万千:“第一次发大水的时候我才20来岁,全村人都往山上跑,后来我们蹚水回家,看到那屋全给泡塌了,那种感觉真是挺心酸的。”

“右洞下、张家院,洪水后、迁东边”,村里一户人家的古老家训清楚地记录下黄河滩区群众躲避洪水的经历。它成为了62岁村民张君会家的“传家之宝”。

因村子地势低洼、处于恶劣畜洪区,大多数像杨英华一样的耿山口村群众一辈子都在重复“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建房、三年还账”的苦涩生活。(图为村民杨英华在搬家路上)

很快,车队头车即将抵达新小区。

28栋砖红色洋房均装有电梯。中央空调、天然气、热水设施一应俱全。之后,还将陆续配套养老院、幼儿园、卫生所、公园等服务设施,这里就是黄河滩区耿山口村民们的新家。

液晶大彩电、热带鱼缸,一派简洁大方的装修。身着中山装的耿忠英笑容满面,对大众网记者说,“怎么样?我们村支书也来我家看过,说装的算平均一流水平!”言语间满是得意。(图为村民耿忠英的新家。)

2015年,为确保黄河滩区群众安全,山东省开展迁建试点,对滩区群众给予重点扶持。根据试点要求,每户补助再加上旧屋面积置换,一家人不到10万就能买套130㎡的新房屋。

村民杨英华一直租房住。在耿山村新社区建成后,补贴差价钱不够,本以为只能“眼馋”,村支书耿进平在了解到情况后,当机立断“先住房后补款”,她住进了梦想中的新房。入住当晚,杨英华丈夫离世。拿着丈夫的相片,杨英华终于忍不住泪流,“我们终于住上新房子了,你却走了。”

每月,张君会都要骑电动车跑工地,看看房子进度,见证新社区一砖一瓦的建成。他告诉大众网记者:“绝对的良心工程!政府建房子费心了,村民不仅住宿环境变好了,更重要的是,大家还在一起!”(图为村民张君会在向老伴儿展示电梯的使用方法。)

据东平县发改局副局长孙允建介绍,今年8月1日,《山东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正式印发,面向滩区群众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展开。按规划,到2020年,山东省计划全面完成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各项任务,基本解决60.62万滩区居民的防洪安全和安居问题。对于山东黄河沿岸的60多万居民来说,东平的样板只是一个开端。

责编:大众网·泰安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