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老妈迷上智能手机 只为能进“儿女群”

··

  19日,90岁的薄淑兰在家中使用平板电脑。 记者王汗冰 摄

  56岁的市民郇春莉向记者抱怨说,她学习用智能手机的过程简直比孩子中、高考还辛苦:巴掌大的屏幕看起来耗费眼力,时间一久头晕眼花;几十年前学的拼音早已放下,手写输入法经常提笔忘字;没有网银,不会绑定银行卡,眼看着微信红包就是抢不到。她拿起年轻时在工厂里争当红旗手的劲头,向身边的人不停询问,就为了能和身在北京的儿子每周电话报平安之外,还能通过网络与他隔空联系。她还为此专门上了社区里的智能手机学习班,一进教室,“好嘛!全是跟我一样的人!”

  动因 “孩子划拉手机时就像被妖怪定住了”

  原本用老年机就挺得劲儿的郇春莉突然想换智能手机,触发点就是独生子小龙。小龙每个月有26天以上在外地出差,每每回到家,要么倒床就睡,要么瘫进沙发里玩手机。

  “他用手指划拉屏幕一划拉就是一上午,有时候还一个人憨喜傻笑,就像被妖怪定住了。”郇春莉说,她知道智能手机功能多、好玩儿,孩子爱玩儿不奇怪,但自己仅有的与孩子相处的那几天,儿子都在玩手机,“难道有了手机都不要妈了吗?”

  “今年3月,他出差回家又玩手机,一时火大没忍住对他一顿凶,没想到他拿着手机和充电宝就出门了,直到半夜才回来,他出门吃饭、打车全用手机,还给我带了一盒蛋挞,也是手机支付的。”凶完孩子后,郇春莉心里懊恼也在反思,自己跟儿子的心隔着不是一部简单的智能手机,而是隔着一个时代,自己努努力也许能跟儿子“耍到一起去”。

  65岁的章凤齐与孩子沟通并没问题,他想学智能手机的初衷则是艳羡孩子们在家里就能“买一切”的新鲜生活方式。“家里的一台老式缝纫机压脚坏了,我跑了三趟商城没买着,孩子上网一搜,过了3天,就在家里收到了一个合适的压脚,几块钱的东西,对方还包邮。”从这开始,他说啥也要学会用智能手机。

  学习 “智能手机课”大热爸妈变成好问小学生

  19日上午,历下区文化馆在文化中心的电子阅览室里给老年人上了一堂智能手机微信使用课。前期基本没宣传,就有60多人报名,担心上大课影响效果,主办方分成两次课。除了上课老师,还有5名巡场老师行走在教室里随时解答“学生们”的问题。

  招募的学生年龄要求45岁以上,识字、手机有流量包。老师一开讲,几十年没做过学生的老爸老妈们立马乖乖坐好,专心听课。从第一步注册账号开始讲,老师门少莎每个步骤几乎都要讲两遍,让学生们牢牢记住。即便如此,每一步具体操作中,总有人跟不上。巡场老师看见谁没跟上步子,就前去一对一辅导。“扫不上码呢?”在加入微信群的一步操作中,60多岁的王先生着急起来,几次失败后,才不好意思地举手向巡场老师求助。

  第一次学用智能手机的章凤齐还认真做起笔记,“老了记性不好,一转脸就忘事。”他不好意思总举手找老师指导,也不好意思回家打扰子女请教。“不好意思问孩子们,怕他们嫌烦,也怕耽误他们休息,年轻人上班多累啊。”一番学习后,他在“学习班”的微信群里发了第一条语音信息,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成果 “萌酷”老爸斗图把儿子给赢了

  历下区县西巷社区居委会也曾多次举办类似学习班。55岁的老宋就是在社区举办的智能手机学习班上学会的用微信。从最早跟亲友视频、语音聊天,到现在熟练用表情包和孩子斗图,老宋几乎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我用鲜花、干杯、鼓掌等微信的表情,孩子们都嫌弃我土,我也不明白哪儿土了,后来他教我下载表情包,我发现还挺有意思。”老宋尤其喜欢“得得瑟瑟”的兔斯基、“黑人问号脸”、“民国小可爱”和“蘑菇头”,“有时候跟孩子聊天我干脆不说话,全用表情回复,最后孩子斗不过我,我就赢了。”老宋说,原来有的表情实际用起来跟它表面的表情是不一样的,读懂表情包的含义后,跟孩子的互动交流也多了起来。儿子把跟他的聊天截图发到朋友圈,引来好多赞,“你家老爷子真酷”“你爸真萌”看着这些评论,儿子似乎也颇为骄傲。

  薄淑兰是省府东街那一片儿的大名人,出名的原因就是90岁的她不仅会用电脑偷菜,手机、平板也玩儿得挺溜,在子女的帮助下,微信聊天、抢红包、发表情样样会,她还给老熟人们起昵称,对门五金店老板叫“小五金”,邻居包子店的老板叫“小包子”。薄淑兰说,她每天都要在家庭群里发个表情或给孩子提醒一下天气情况,虽然有时候孩子们回复很简单,但她知道孩子们都平平安安的。

  磨合 微信里的老爸老妈变成“好奇宝宝”

  “炫酷”的爸妈总是少数,学用微信后,老爸老妈们的关心和好奇也“汹涌而至”。

  白领吕慧君每天都能收到妈妈的“审问信息”。“上班了吗?”“吃饭了吗?吃的什么?”“回家了吗?”妈妈在老家济宁,如果一天都没收到闺女的任何回复,就会无比焦虑,担心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担心我生病、被拐进传销窝、被车撞……”吕慧君说,她理解妈妈的牵挂,但天天回复她也会心烦。她还会时不时收到爸妈转发来的“养生秘笈”和各种“不看绝对后悔”的谣言,常常令她哭笑不得。

  孩子的吐槽之外,苦口婆心的父母们也通过朋友圈关注着孩子们的一举一动。“有一次我做饭手指切了个小口子,矫情地发了个朋友圈,可了不得,爸妈分别给我打了近半个小时的电话。”吕慧君经过此事后认为,此类信息一定要屏蔽父母,如果发奖金、获奖了、买了漂亮衣服、吃了大餐,则一定要“@”一下他们,只为让父母知道自己过得很好,过多的担心是多余的。

  拥有“同款”爸妈的不在少数,今年32岁的白领卢诗会在孩子上学后终于体会到父母对于孩子的牵肠挂肚,她开始耐心地帮助父母破解谣言和不靠谱的养生鸡汤,也会秒回父母的询问信息。

  而郇春莉学会用智能机后,除了微信问候和转发鸡汤,还学会了网购,天冷了,她在微信上频频提醒儿子加衣服,还给他网购了新的羽绒服和毛衣。她把快递单号发给儿子后,儿子给她回了一个大大的拥抱表情,郇春莉对着手机屏幕开心地笑了。

责编:刘峥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