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记者 最难忘的是这些人的名字

··

  青岛大众网内容部记者刘宇昕

  刘宇昕
  在齐鲁医院青岛分院骨科住院部病房里,祺祺的笑容如天使一般可爱。

  回顾采访的日子,难以忘怀的是曾与你面对面交流的这个人,难忘的是这些人曾给你心底带来的一丝波澜。

  “疼就哭吧,没事!”

  “妈妈我不疼……”

  “不疼,你为什么流眼泪……”

  “我也不知道,我的眼泪不听话他们自己就流下来了……”

  这是7岁骨癌小女孩刘佳祺作化疗时和妈妈赵玉丽的对话。

  2015年11月9日下午,在齐鲁医院青岛分院骨科住院部,赵玉丽对我谈起这段对话时,泣不成声,我的眼睛也湿润了。难以忘记刘佳祺带着蓝色口罩,眯着眼睛冲着我笑,活泼开朗的她还不知道自己得了很严重的病。采访时,我看到一根PICC静脉置管,从祺祺手臂里穿进去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祺祺都不吭一声,就在那默默地流眼泪。我感叹一个7岁女孩的坚强与坚持,总有人在默默承受着这个年龄不该有的事情,但是小佳祺依旧可以眯着眼睛笑对生活。作为记者,若笔下的一字一句能帮助到这个孩子一点点,就觉得工作是有意义的。

  2016年3月18日,我们带着采访任务来收集黄岛路17号里院的故事,95岁的董云廷是这里唯一一位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人。“老了念旧,离不开这破破烂烂的地方了。”老人笑着说,他的2个女儿,3个儿子都是在这个院里长大。如今大儿子70岁了,小女儿57岁,还能回忆起小时候在院里的事儿。时过境迁,老人对那段历史记忆犹新,彷如一切都在眼前。我一直记得那个上午,在那个狭小拥挤、环境看似不尽人意的里院里,我们听着一位老人讲故事,时而伤感时而幸福。我们离开的时候,老人住着拐杖坚持送到门口,嘱咐要好好记录,一瞬间觉得自己手里的笔记本、相机都沉甸甸的。

  2016年6月7日,在青岛机场,我采访了指挥员潘超。39岁的他满头白发让人有些意外,这很大程度上和他的工作有关。机场运行中心的指挥员是机场这个大“机器”上最核心的部件,担任着所有航班的起降指挥,每天要面对的工作量及安全压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而潘超一干就是14年。4万1千小时现场调度零差错、5110天运行指挥零事故,总计100余万架次航班经他和他的指挥团队的手安全驶抵青岛机场。采访时,潘超说的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每当紧急事故处理完毕,听见机长用对讲机说‘非常感谢你的指挥’时,我的工作就是有意义的。”平凡岗位的平凡一员,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不忘初心。我敬佩潘超14年的坚持与热爱,愿自己也能如此。

  崂山区西九水护林队队长刘宗森,34年坚持“修表”的栾翠菊,毛子埠大屠杀82岁的幸存者赵有海……太多太多的名字构成了一段段采访片段,或深或浅存留在记忆里。这些本与我毫不相干的人,因为记者这个职业,也曾与我分享他们的故事,感谢信任,也感谢他们带给我的或温暖、或悲伤、或积极的难忘感触。

责编:大众网·青岛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