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治理的德州经验:以查促改 换来天蓝水绿

··

  记者 庄滨滨

  今年冬天,德州人有个普遍的感受,就是蓝天多了,雾霾少了,以往朋友圈隔一阵就刷屏的雾霾预警更是少之又少。这一切,在现实生活中早有映照,一轮轮环保督察,随后是一轮轮整改落实,环保治理可以说渗透到普通市民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以查促改,上下齐心。政府用准举措、实行动、严要求,群众告别传统、落后、污染的生产生活方式,一起捍卫德州的天蓝水绿,这也成就了德州市环保治理的路径:即以查促改,全面推进环保任务落实。

  今年1—11月份,全市二氧化硫、PM10、PM2.5同比分别改善30.3%、14.1%、14.7%,二氧化氮基本持平。“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224天,同比增加25.1%。全市五条主要河流出境断面21项全指标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12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

  以环保督察为契机 补生态短板

  今年以来,德州市以部省环保督察为契机,在全力配合、迅速整改的同时,创新举措,迅速掀起一轮绿色环保风暴。自4月7日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工作组进驻德州开展为期一年的强化督查,与此同时,从6月28日开始,山东省开展传输通道城市大气污染省级督查,分7个督查组,由省环保厅领导带队,对济南、淄博、济宁、德州、聊城、滨州、菏泽市进行包干入驻督查。在全力支持配合部省督查的同时,德州还积极组织环保、公安、经信、住建等有关部门,开展多轮次的自查自纠。

  市级环保督察中,德州市对所有环境违法行为,坚持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并举,依法依规顶格处罚,并追究有关企业负责人责任。对督查发现的问题,德州市举一反三、由点及面,逐一整改、销号管理。市级层面还出台十条意见,规定对环保督察交办问题反馈为不属实的,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市直业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都要签订承诺书,对反馈结果负责,倒逼从严从实整改。

  与此同时,德州市建立了“三同步工作法”,即接到交办问题后,市县两级“同步”办理,监管部门“同步”业务指导,分包各县市区的5个督导组“同步”现场核查。8月16日,德州市纪委印发《关于对中央环保督察组转办问题加强问责工作的通知》,要求从快从严办理中央环保督察组转办问题问责工作。

  截至目前,2月份至3月份的环保部2017年第一季度空气质量专项督查交办的7批89个问题,全部整改到位;8月份至9月份的中央环保督察转办32批274件信访件,全部整改完成。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交办问题正在压茬落实,4月7日至7月27日的强化督查中共发现我市问题1489个,目前已整改完成1487个,整改完成率为99.87%;9月8日至11月28日的攻坚强化督查中我市共发现问题43个,在全省7个传输通道城市中问题数量最少,目前已整改完成42个,整改完成率为97.7%。

  摸清污染源 全力环保整治攻坚

  以查促改,摸清污染源清单。德州市抽调市县环保部门精干力量组成督导组深入乡镇、企业,开展地毯式、CT式检查,摸清核查全市污染源状况,进行“饱和式”检查整改。在严格落实“大气十条”、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强化措施的基础上,立足德州污染现状,聚焦大气污染治理的主要矛盾,全链条、全域化、整体性推进治理。

  工业污染和燃煤污染是雾霾产生的重要成因之一。德州对工业污染出重拳,涉及电力、钢铁、焦化、水泥等行业122个高架源排放口完成在线监控设施安装联网,基本实现高架源稳定达标排放。全市清单内“散乱污”企业共7953家,已全部完成整治工作。已完成火电、造纸、钢铁、水泥行业排污许可证核发;石化等11个行业排污许可证将于年底前完成核发。燃煤治理方面,今年以来,淘汰替代10吨以下锅炉1192台,完成122台10吨以上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加快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工作。完成6.78万户“气代煤、电代煤”改造 ,104个镇(街)全部接通天然气。

  与此同时,强化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面源污染防控和移动源污染管控。坚持科学调度,深入推进错峰生产。制定《2017年采暖季错峰生产工作实施方案》,将273家企业纳入错峰生产范围。10月1日起,焦化行业落实错峰生产;11月15日起,124家钢铁、建材、化工、建筑施工、重点企业大宗物料运输落实错峰生产。从目前情况看,减排效果明显。

  水污染治理方面,德州市加大对可能影响河流水质的污染源及潜在的污染隐患、排污口等的管理巡查力度。对全市6个地下水考核点周围污染源进行全面排查,建立地下水污染源防控工作长效机制。开展“一河一规划”编制工作。

  农村生态环境也在不断优化。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命名国家级生态乡镇22个,省级生态乡镇65个,省级以上生态创建率由“十一五”的19%提高到66%。

  环保底线强化 以查促改成效显著

  在今年几轮环保督察进程中,不少“散乱污”企业被关停取缔,不过也有一些企业借助转型升级,重新焕发了活力。“借助‘共享工厂’,我们共享了小微企业的设备、工人,用最短时间、最少投入做大了企业,35家小微企业共享我们的资质、技术,也用最小的投入实现转型升级。 ”11月19日,武城县美弘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锋说。

  “‘共享工厂’模式,是骨干企业利用品牌、资质、认证、设备等优势资源建立共享平台,吸引小微企业带着资金、技术等资源参与生产,进而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和利益共享。 ”武城县委书记张磊介绍,借助这一模式,该县在取缔“散乱污”企业的基础上,成功转化出400余家规范发展、依法纳税的新生企业。

  在以查促改过程中,德州市强化执法监管,提升环境监测水平,同时创新环境监管机制,出现了“共享工厂”、科技治霾等亮点做法。还印发《关于推进城乡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成立13个县市区推进城乡网格化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143个乡镇(街道)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1074个社区(管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站,8358个基本网格,全市共有网格员24622人。开展省会城市群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与河北沧州市、衡水市实施联动执法。

  与此同时,环保底线要求不断强化。把总量减排约束性指标分解到县市区、排污企业和工程项目,清理整顿496个违规建设项目,倒逼加快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步伐。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设置环评审批20条限制性要求,形成《德州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负面清单》,严把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关口。完善风险评估、隐患排查、事故预警和应急处置四项工作机制,全市259家环境风险企业全部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建立起市、县、企业三级应急体系。完善重污染天气“1+13+N”预案体系,制定印发《德州市2017年采暖季错峰生产工作实施方案》,将全市2532家企业和401家施工工地列入应急减排清单。

  通过一系列举措,天蓝水绿正在德州逐步回归,在京津冀区域协同治霾中,德州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今年1-10月,德州PM2.5改善幅度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中位居第8位。

责编:郭超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