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台“重卡”到氢燃料牵引车 中国重汽吹响新旧动能转换号角

··

  大众网济南12月11日讯(记者 樊思思)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的制造者、中国最大的重型汽车生产基地、中国拥有最多专利的汽车企业……提起这一连串“实力派”头衔,内行人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中国重汽。12月11日,“聚焦新旧动能转换——第十三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来到位于济南东部的中国重汽集团,行走在面积3500平方米的重汽博物馆,就如亲手触摸到我国重型汽车制造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辉煌发展历程。记者了解到,今年1-10月,中国重汽已实现销售收入767.6亿元,同比增长37.2%。目前,企业致力于新动能汽车产业再造发展工程,随着中国首款氢燃料码头牵引车在这里诞生,中国重汽的新旧动能转换的号角已经吹响。

  采访团成员参观重汽汽车博物馆。

  “快看,黄河JN150!”11日下午,采访团刚走进中国重汽博物馆,就有“懂行”的记者激动地叫了起来。展现在眼前的是一辆蓝色的重型汽车,巨大的车头让人忍不住联想起帅气拉风的变形金刚。据工作人员介绍,“黄河JN150”8吨载重汽车设计制造于1960年,是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它的诞生彻底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重型汽车的历史。旁边的老照片记录了黄河JN150下线时的场面,即使隔着半个多世纪,仍然能感受到当时的激动与自豪。

  重汽汽车博物馆展出的黄河JN150汽车。

  博物馆展出的整车拆解HOWO-T7H汽车。

  欣赏完了我国重型汽车界的“祖师级”汽车,一路看下去,重汽的发展仿佛坐上了高速列车,展示的产品和技术也越来越先进。HOWO、斯太尔、黄河、威泺……一系列成功引进和自主研发的品牌,使重汽成为国内卡车行业驱动形式和功率覆盖最全的企业。在HOWO-T7H实体车拆解展示台前,巨大的卡车被拆解成上百个部分进行立体展示,对重型汽车感兴趣的记者们可谓过足了瘾,不停地寻找角度拍摄照片和小视频。转过一个弯,眼前一辆黄色的汕德卡重型汽车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重汽集团目前最先进的车型之一,能实现连续行驶150万公里无大修。几位记者爬进高大的驾驶室,连连感叹“比房车还宽敞舒适”。在发动机核心技术展示区,工作人员利用滑动透明屏展示了国产化曼技术发动机的工作原理,这是中国重汽在发动机领域的核心成果,精密的设计引来一片赞叹。

  采访团记者在体验模拟驾驶重卡。

  能够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型汽车生产基地,中国重汽的企业发展秘诀始终离不开改革与创新。2001年,中国重汽集团改革重组,大力实施技术领先战略,三年时间便打开市场实现了自身的“凤凰涅磐”。2009年,经国家批准,国家重型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中国重汽正式揭牌成立,承担着我国重型汽车行业技术研发、应用示范、成果推广和技术服务的职能。如今,中国重汽的研发和生产销售范围已经涵盖各种载重汽车、特种汽车、客车、专用车、发动机及机组等等,还拥有3条自动化车身冲压线、8条驾驶室焊装线、12条驾驶室涂装线以及9条整车装配线,装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重汽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而且出口到世界90多个国家,连续11年位居行业首位。今年1-10月,中国重汽销售汽车24.9万辆,实现销售收入767.6亿元,其中利润36.1亿元,同比增长165.7%,是国内商用车行业中运营质量和效益水平最好的企业之一。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与国际市场的拓展,重汽人意识到,一场新旧动能转换的变革已经来临。记者了解到,中国重汽提出“三个再造”发展工程战略构想,一是对现有产业的升级再造,二是对海外产业布局国际市场的升级再造,三是瞄准新动能汽车产业进行升级再造。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方面,中国重汽已经迈开了大步子。今年夏天,中国重汽设计制造的氢燃料码头牵引车在济南正式下线,这一能源技术不仅能实现可再生资源对燃油的替代,还能解决机动车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走向成长期,以中国重汽为代表的传统车企将更加重视技术研发,积极研发符合市场需求、高性能的新能源产品,在实现企业自身新旧动能转换的同时,引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安全、高效发展。

责编:马洪震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