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德州人民医院静配中心 一天调配3000袋液体

··

  早上6点20,静配中心的工作人员已经投入到了工作中

  记者 董天力 见习记者 李冉 通讯员 任霄

  12月份的德州已经到了零下几度,清晨更是寒风凛凛。早上6点20分,城市才刚刚苏醒,路上多是不紧不慢的行人,或是出门锻炼、遛狗的老人,大众网记者走进德州市人民医院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发现屋内早已灯火通明,工作人员已经投入到了紧张而又忙碌的工作之中。

  记者跟随工作人员进入调配仓(图为工作人员正在更换“猴服”)

  每天一大早,大批量的药品用药都会从德州市人民医院静脉用药调配室送出,被送往各个病房。如果把捍卫人类健康,看作是与疾病对抗的一场战争,医生是战场上的指挥官,护士是士兵,那么静脉用药调配室无疑就是精良武器的装配重地。德州市人民医院静脉用药调配室(以下简称静配中心)的护士李文娜告诉记者需要穿戴好一次性手术衣,带好帽子、口罩和鞋套,“全副武装”后才能进入。静配中心的环境、模式和药厂洁净车间差不多,蓝色的地板和不锈钢的桌子、架子在紫外线灯的照耀下,夹杂着风机的“呼呼”声,无处不在透露着整洁、严谨。“静配中心对全院24个病区的长期医嘱和全院细胞毒性药物进行集中配置,目前平均每天调配3000袋左右。”护士李文娜告诉大众网记者,这些药剂从前一天下午医生开方后要经过药师审核、标签打印、贴签摆药与核对、混合调配等12个工序后才能送到患者病区,并且每一个工序有着严格的查对制度。

  调配仓里的工作人员正在调制药剂

  调配好的液体放在一旁的框子里准备进入下一道工序

  由于静配中心的工作大都集中在早上,当别人还在睡梦中时,静配中心的医生护士们早已在闹钟的陪伴下起床洗刷,在六点半前走上了工作岗位。李文娜说,自己家就住在五环庄园,两个孩子也都由母亲和婆婆照看,相对住在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运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同事来说还相对轻松。

  大众网记者随着李文娜来到了调配舱,只见工作人员都穿着“猴服”,从头到脚只露出两只眼睛,工作连贯而又紧凑。大众网记者看到在水平层流台前挺着大肚子忙碌着的甘露,身上的“猴服”都是加肥加大号。虽然已经怀孕7个多月了,但是甘露依旧忙碌在工作岗位上,保证每天6点半前准时到岗。由于每天早上的工作量最为繁重,所以调配工作需要二至三名工作人员搭档完成,效率显得尤为重要,每位工作人员连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显得格外珍贵,身为孕妇的甘露也在水平层流台前一站就是一个多小时。“在调配舱内吃东西、喝水肯定不允许的,而且也要避免走动,尽量的减少出入,一旦我去厕所肯定会影响同事的工作进程。”甘露告诉大众网记者,为了在工作时间内不上厕所,早上起床都不敢喝水,早饭也尽量不吃流质性的食物。

  工作人员正在按照医嘱分配药剂

  贴好了标签的液体还需要多人检查

  药品调配完成后,调配舱外的工作强度并不比舱内轻松,成品包装复核也是非常严格,要查看液体有无渗漏现象,有无异物,再仔细核对液体名称及颜色,确保准确无误。“我们要看看液体内是否有沉淀或者变色,一会我们要将成品药剂送到病区,所以在包装复核时,要核对科室,避免‘混科’现象。”正在打包药剂的杨荣宾今年27岁,是科室中的“三朵金花”之一,他和大众网记者开着玩笑说,工作忙的连找女朋友的时间没有了。

  只见工作人员拿起两袋液体轻拍然后仔细观察液体有无漂浮物是否变色

  早上8点半,第一批药剂调配完毕,工作人员将按次序运送药剂到各个住院部

  早上8点半,第一批成品药剂调配完毕,静配中心年纪最小的沙雯雯用纤弱的身体将一箱箱药品搬到推车上,再和同伴一起将药剂送到各个住院部。记者一路跟随,穿梭在德州市人民医院的各个住院部之间紧裹着棉衣还是感觉冷飕飕,静配中心的工作人员则穿着薄薄的工作制服和类似于夏天沙滩鞋样子的“外出鞋”。“这些大概有200袋液体,我们送完第一批之后,还要再回到静配中心,9点15分左右开始运送第二批药剂。”沙雯雯告诉大众网记者。

  工作人员穿着薄棉衣穿梭在医院内

  直到上午10点钟,静配中心上午的工作才算告一段落。德州市人民医院静脉用药调配室的肖主任告诉大众网记者,药物集中调配的新模式实现了医院药学由单纯的药品供应保障型向技术服务型的转变,是对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理念的深度解读与真正落实,今后我们也将加强我们的能力,继续谱写人民医院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责编:白雪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