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只剩1顶“穷帽子”人人挺起致富“腰杆子”

··

  编者按:岁末年初,又到了盘点的季节。党委政府工作干得怎么样,老百姓最有发言权。为贯彻落实新闻“三贴近”原则,展现德州全市上下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大众网策划推出“德州乡村听民声”特别报道。记者走进乡村、田野,同老乡们唠唠一年来的新变化、新感受,记录群众所喜所忧、所思所盼,从原汁原味的“民声”里,探寻政府“民生”工作的真实成效。

  全村只剩1顶“穷帽子”人人挺起致富“腰杆子”

  ——“德州乡村听民声”系列报道之脱贫攻坚篇

  安了路灯,清理了老宅子,西仓村村容村貌大大改善。

  □记者 庄滨滨

  崭新气派的村民住宅、宽敞整洁的文化健身广场、蜿蜒入村的环形路网、生动立体的墙绘……走进庆云县尚堂镇,一幅美丽乡村的画面尽收眼底。作为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特色小镇,这里产业规划布局有特点,美丽乡村建设有实效,同样是在这里,一场脱贫攻坚战也在轰轰烈烈上演。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2017年,德州全市上下把重点村摘帽和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坚持精准帮扶与整体奔康致富相结合,强力提升脱贫质量和成效。

  寒冬时节,大众网记者来到尚堂镇西仓村,和贫困户、老党员、村支书、驻村第一书记推诚相见,聊生产生活,聊发展变化,通过一个村庄的脱贫攻坚,美丽蜕变,管窥德州市的这场脱贫攻坚战役。

  第一书记马振华在市工商局的支持下,帮助村里完善村支部场所设施,强化基层党建。

  村委会主任王明胜:20户贫困户 只剩1户未脱贫

  12月26日上午9点,顺着尚堂镇蜿蜒入村的环形路网,我们来到西仓村,崭新气派的砖瓦房,整洁宽敞的村内公路,两侧路灯林立,村容村貌整齐有序。在村委会办公室,办公桌椅、多媒体设备一应俱全,村委会主任王明胜边招呼我们坐下,边给我们介绍起了村里这一年多来发生的大变化:

  俺们西仓村一共247户,103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0户,是省定贫困村。以前村里老宅子多,一下雨村里的路就全是泥,晚上到处一片黑,村民基本天一黑就没人出来了,现在不一样了,各级扶贫政策都倾斜到我们,市工商局派驻第一书记马振华来了,我们村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俺们村的贫困户多为老弱病残,自我脱贫能力差,考虑到这种情况,我们把各级扶贫资金投入了县里的扶贫项目,贫困户每年能领到分红,在第一书记的帮扶下,我们还建起了养殖、种植合作社,通过产业带动贫困户,现在我们村只剩下一户贫困户了。

  这里,我要给你们狠狠夸一下第一书记马振华,马书记来村里以后,市工商局给我们拨了20万扶贫资金,又联系爱心企业,给我们村委会捐赠了电脑、办公桌椅,提升基层党建硬件设施,随后,又联系企业给村民们一人发了20只鸡苗,现在,马书记又带着我们清理村里的旧宅子,准备种上油葵、药材,发展边角经济。可以说,我们村子美了,贫困户脱贫了,老百姓致富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

  第一书记马振华和村干部到王凤义家走访,有困难找村干部成了贫困户的心声。

  老党员张秀才:“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

  在村委会里坐着的还有老党员张秀才,由于家里住在村委会附近,老张没事就往村委会跑,看看村委会有什么需要帮忙的。说起脱贫攻坚政策,张秀才张口就来,还顺便给记者宣讲了一下十九大精神。

  俺经常看新闻联播,尤其是前一阵开的十九大,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尤其是土地承包延长30年,可以说给我们民吃了定心丸。要说脱贫攻坚,俺觉得不光是贫困户受益,全村老百姓都跟着受益。

  先说说各级扶贫干部变着花样的帮扶贫困户,我们村以前既穷又乱,有人常年上访,最近这两年,国家政策扶持我们,市县乡各级扶贫干部都来帮助,现在贫困户真真正正脱了贫,有了兜底政策,上访户没了,大家都觉得又奔头了。各种政策倾斜,让我们村也变得美了,生活在这样的村庄,我们的幸福感也提升了。

  脱贫攻坚战役中,对我们基层党建也有很大提升作用。村里30多名党员,以前没有党组织活动,现在村里每个月月末的星期六都开党员会,大家坐在一起学政策,为老百姓谋事实,我们当初的劲头又回来了。真应了那句话了,“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

  第一书记马振华协调爱心企业,给每位村民发了20只麻鸡,图为王凤义正在喂鸡。

  第一书记马振华:靠实干赢得民心 脱贫攻坚给村子带来质变

  顺着村委会东边的公路,我们来到了德州市工商局派驻第一书记马振华住的民房里。马振华今年3月底来到村里包村,现在只要他在村里走,村民都会打个招呼,一声亲切的马书记常常让他很感动,他的好人缘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用行动干出来的。

  我刚到村里的时候,村里基础设施落后,村民思想意识差,而且光棍多,产业单一,看到这种情况,我就给市工商局局长周庆立等领导做了汇报,决定举全局之力,帮助村里脱贫奔小康。

  新官上任三把火,我先是和村两委商量,强调要把基层党建和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建强脱贫攻坚一线指挥部。通过支部领办创办,村里成立了土地合作社,养殖合作社等4个合作社,创新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吸纳贫困户参与,拓宽增收渠道。与此同时,协调爱心企业投资援建了高标准多媒体会议室,为村民们发了小麻鸡、爱心衣物等,协调行业主管部门投资130多万元,帮助新修了460米的乡村公路,村安装了LED路灯86盏。

  村里亮堂了、畅通了,我还和村干部去临邑等地学习,回来后,借鉴先进经验,我们决定对村里的闲置宅基地进行集中清理,种上经济作物,发展“边角经济”,让村里美起来。

  十九大报告提出,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我们与村庄三个贫困大学新生结成帮扶对子,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积极争取团市委支持,使社区7名高考困难考生享受希望工程困难救助。协调爱心企业捐建“玫好书屋”,帮助小学改善办学条件和学习环境。组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路梆子进校园活动,培育传承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可喜的是,现在的西仓村贫困户只剩下1户未脱贫,村里党支部凝聚力增强,村容村貌和精神面貌改善,脱贫攻坚形成的合力,正在促使村子发生着更多变化,期待西仓村越变越好,村民的生活真正富裕、充实起来。

  王凤义正在给炉子添煤,屋里温度到了24度。

  贫困户王凤义:“政策这么好,自己要更努力地把生活过好”

  跟着马振华、王明胜的脚步,顺着村内平整的柏油马路,我们来到贫困户王凤义的家中。推开铁门,院内整洁干净,圈养的鸭子和麻鸡也叫了起来,屋内的王凤义端着碗走了出来,进了屋,墙上的温度计显示24度,王凤义穿着个夹袄,坐在炕上和我们唠起了自己的脱贫故事。

  俺今年61岁,身体健全,要不是俺哥哥有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照顾,我早出去打工了,也戴不上这“穷帽子”。俺兄弟俩一辈子没娶上媳妇,家里之前就3亩多地,一年到底在地里刨食,也就收入几百块钱,俺哥哥又得吃药,一天10多块钱,真是穷啊!

  但那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有党的好政策,有扶贫干部关心,俺哥哥有了低保,全家每年不光能拿到5000多块钱的扶贫资金分红,第一书记还跟俺发了20只小麻鸡,村里有啥活计也招呼,俺也能挣点钱,现在摘了“穷帽子”了,生活也变好了。

  你看看俺这炖白菜里的肉,要是搁以前,咱都不敢想,还有屋里这些煤,都是村干部免费送来的清洁煤,吃得饱、不受冻、有活干,还有扶贫干部隔三差五的来看俺,心里真暖和。政策这么好,现在我就想着怎么自己努把力,把咱今后的日子过红火哩。

  走出西仓村的时候,已经过了中午1点,冬日的太阳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就像这个村里发生的扶贫故事一样,让人温暖,充满了希望。

责编:张冉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