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大海李村一半人在京津务工 一半在家经管“周边城市放心农场”

··

  编者按:岁末年初,又到了盘点的季节。党委政府工作干得怎么样,老百姓最有发言权。为贯彻落实新闻“三贴近”原则,展现德州全市上下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大众网策划推出“德州乡村听民声”特别报道。记者走进乡村、田野,同老乡们唠唠一年来的新变化、新感受,记录群众所喜所忧、所思所盼,从原汁原味的“民声”里,探寻政府“民生”工作的真实成效。

  乐陵大海李村一半人在京津务工 一半在家经管“周边城市放心农场”

  “德州乡村听民声”系列报道之协同发展篇

  记者 程吉童 通讯员 李志聪 梁代代

  乐陵市黄夹镇大海李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庄。近年来,兴起了赴京、津务工热潮。尤其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这个只有800口人的小村庄,与京津冀同频共振,时下常年在北京、天津务工的人数达到三四百人。而余下的另一半人口,则以蔬菜种植为主,在村子里打造着名副其实的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隆冬时节,万物萧条,而大海李村则一派生机,一派繁忙。2017年的最后一天,大众网记者来到了这里,记录下村民的劳动场景与切身感受。

  贫困户齐海广:来到这里后我胖了10多斤

  “小齐快来,大众网的记者要采访你!”

  小齐进了门。但看他的模样,叫“老齐”恐怕比较贴切。果然,他说俺今年30多了。记者点了点头,让他坐下,他挠着头说,俺坐不下。

  这个小齐,原名叫齐广海,十多年前得了风湿,在床上瘫了一段时间。虽然后来治好了,却留下了后遗症,平时只能站着或躺下。采访他时,他的两根腿时不时地向后翘一下,说站的时间长了难受。

  就这样,他站着跟记者聊了二十多分钟。他说,俺其实是西段乡东赵村的。像俺这样的,腿脚不行,谁都打不过;脑瓜不机灵,也干不了眼前活儿。俺爹那么大岁数了,还跟小年轻似的忙活,俺看了也心疼,但没法啊。俺也试着干过一些手工活,但不行啊,站的时间长了真受不了。

  乐陵市黄夹镇康乐生态农业种植合作社种植的芹菜翠色欲滴,郁郁葱葱。目前已经被诸多批发商预定好了,销路不愁。这是社员在照看芹菜。

  但没想到,去年李总(黄夹镇康乐生态农业种植合作社理事长李振亮)就找到俺家去了。俺根本不认识人家。当听说让俺来合作社做饭看大门时,俺还以为人家拿俺说笑话呢。

  来到合作社后,平时来了领导、客户,人家在外边一按喇叭,俺就掏出钥匙来开门。到了吃饭的时候,俺就给干活儿的张罗饭菜。而且这里管吃管住,忙活一个月,咋也能剩1000多块钱,别说政府还给俺这些低保户补助了。

  前几天俺爹来看俺,说俺胖了。结果上秤一看,竟然比以前沉了10多斤。可不是呗,以前在家也就是吃个馍馍咸菜,现在合作社里种的菜都吃不过来,还是绿色无公害的,每一顿都有肉吃,你说能不胖么?

  对了,刚才你问协同发展?俺以前真没听说过,但来到这里后,见的领导多了,自然而然也就知道了。那些很专业的话,你肯定比俺知道得多,但俺比谁都清楚,要是没有协同发展,李总种的菜就不可能顺顺当当地卖到北京、天津去。有时候,李总的菜还没长够个儿,北京、天津的老板就已经预定好了。

  合作社老总李振亮:我种的菜卖到了北京天津,还创立了品牌

  听着齐海广嘴里的李振亮,想象着他应该是个穿着很板正,办事很讲排场的人。但没想到,眼前这位“农民”打扮的人,就是黄夹镇康乐生态农业种植合作社理事长李振亮。

  李振亮是一位有故事的人。他说,俺从16岁就去外地了,干的最长远的活是在河北开矿。2013年的时候回来看了看,发现家里还是老样子,老百姓还是老样子。我当时就想:回来干,让大家伙都富起来!

  想的倒是挺好,可俺文化水平低。干什么呢?想来想去还是种菜。但俺这边的土质不行,我就找来了挖掘机,挖地半米,挖出来的坑填上牛羊粪。结果,第一年种出来的菜,外形跟别人种的一样,但吃着就是好吃!

  该合作社在招工时声明:当地贫困户优先。于是,在生产优质蔬菜供应京津冀地区的同时,合作社也带动了当地贫困户脱贫。这是贫困户齐海广在看大门。

  那赶紧卖吧。集市上还行,但联系那些大批发商就不行了。人家说俺种的菜太杂了,什么都有,所以产量不够。那好办嘛,以后俺就种西红柿。别说,产量真上来了。大批发商的车一趟一趟的。看着那车上拉着俺种的菜,俺就想:那可是拉了一车钱啊!

  这么一折腾,市里、乡镇上就都知道了,政府也来人看。原来,咱德州被定位成了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俺对俺种的菜很有信心,这么多年了,咱用药也是用生物药,用肥也是用有机肥,现在又赶上这好形势、好政策,怎么能卖不上好价钱。

  俺们这合作社离京沪高速入口很近,运输不成问题,从这里到北京、天津都是几个小时的车程,到济南就更近了,这里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周边城市放心农场。

  去年,俺们还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又慢慢实现了产品的源头追溯。只要出现问题,一扫码就能知道这菜是哪里产的,甚至以后连哪个棚、哪个人都能具体到。

  村干部杨玉岭:协同发展的最强音,震颤着这里的每一颗细胞

  提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村委会干部杨玉岭打开了话匣子。他说,我们村往京津冀输送的,一是蔬菜,二是劳动力。

  德州在京津冀地区干活儿最多的是乐陵人,乐陵在京津冀地区干活儿最多的是黄夹人。咱们村800多口子,有一半以上的人在那里干活儿,蒸馒头、烙大饼,多数是搞餐饮。有的一家干这个,其他户过去也跟着干。北京发展得这么好,可真有俺们黄夹人的功劳啊!

  当然,开始的时候交通不方便,年轻人都是迫不得已跑到京津冀干活儿,一边干还一边挂着家里。现在条件好了,据说坐高铁1个小时就能到北京、天津,家里有个什么事,也能立马赶回来,忙完了再接着回去干。

  一说回来,那可更有的说了。早些时候,过年过节大家回来了,顶多也就是给家里买点特产,买身新衣裳。现在你看看,大年三十,谁家门口不停着个小汽车。

  至于村里剩下的人,到时候去地里忙活,没事时就来合作社打工,一个人两份收入。而且合作社当时招工的时候,说明要贫困户优先。这么一搞,再加上政府给的补助,他们已经全部脱贫了,而且是在“家门口”脱的贫。

  从去年春天开始,搞村容村貌大整理。以前碰到下雨阴天的,外面的车开进来都出不去。现在你去看看,不光通了公路、有绿化带,俺们还安装了路灯,天天有夜生活的。

  你看看,有这么好的政策,老百姓干劲儿这么大,咱心里能不美么?说句文绉绉的话,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强音,的确震颤着这里的每一颗细胞!

  杨玉岭说到这里,自己都忍不住笑了。那笑,是发自内心的。

责编:白雪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