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壳调理土壤 做成粉每吨600元供不应求

··

  大众网威海1月13日讯 (记者 丁艺)吃牡蛎人们通常喜欢,可吃过之后壳怎么处理也有点小苦恼。会不会污染环境?1月13日下午,“寻味幸福 游‘蛎’乳山”全国媒体及网络名博采风团来到山东温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在这里发现,普通人眼里的“海洋垃圾”,在这里变废为宝,成为市场上抢手的热销货。比如,牡蛎壳。

  当日下午,在温喜生物的工厂大院,记者看到一座完全由牡蛎壳堆叠而成的小山,大概有8-10米高。这些看似“垃圾”的牡蛎壳,其实大有妙用。随着铲车的轰鸣声,一铲牡蛎壳被铲车成功崛起,送入加工车间,经过车间里的几道工序,这些牡蛎壳便被加工成了细腻的牡蛎粉,再经过车间工人的配比和填料,最终生产出了一种看似与牡蛎壳“八竿子都打不着”的土壤调理剂。

  变废为宝做出的肥料

  温喜生物的隋明辉告诉记者,一吨牡蛎壳的进货价为140元,按照80%的出粉率计算,一吨牡蛎粉的成本160余元,现在每吨牡蛎粉的价格已经涨到了600至800元,还存在供不应求的情况。更别提将牡蛎粉通过配比制造的、附加值更高的土壤调理剂和生物有机肥了。公司目前每年回收的牡蛎壳能达到10万斤以上,增产值实现5000万元左右。“牡蛎真是浑身是宝。本以为废弃的壳,通过温喜生物的加工,也变成了宝贝。这不仅延伸了牡蛎的产业链,更是做到了对环境的保护。”中国经济网一位记者赞叹道。

  近年来,乳山市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行业附加值,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温喜生物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该公司以技术为支撑,靠创新谋发展,依托乳山海洋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深挖海洋“垃圾”价值,走出了一条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发展之路。

  在温喜生物的生产车间,记者和网络名博们看到,工人们正在生产化肥。化肥经过灌装、封口,一袋袋转运到成品仓库,准备运往全国各地。车间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条生产线,主要是就地取材利用牡蛎壳、浒苔等。通过高端提取、高值化利用,实现变废为宝,生产出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品种多样化的生物有机肥,实现低端与高端的紧密结合。

  牡蛎壳堆成的小山

  据悉,每年6-8月份乳山海边的浒苔都会“抢滩”上岸。温喜便建设起了精深加工车间,就地提取浒苔中的有效成分,利用鲜浒苔制成浒苔粉后,再经酶解、过滤、脱盐、浓缩、纯化等工艺制成浒苔多糖。多糖可应用于肥料、饲料、化妆品、保健品和药品等诸多领域。

  目前,温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牡蛎壳、浒苔等海藻作为原料,生产出海藻肥料、动物饲料等产品,已经畅销国内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至欧美、中东、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最新鱼蛋白系列产品包括鱼优蛋白、鱼优素、鱼优钾、鱼优钙、鱼优壮、鱼蛋白生物有机肥、鱼优田、鱼优果等十几个品种。

责编:大众网·威海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