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儿最浓在舌尖!年初四,用舌尖迎接“灶王爷”

··

  年味儿,最浓在舌尖。关于过年,每个人可能都有一箩筐与美食相关的记忆。

  也许是巧合,今天,最新一季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开播。舌尖的美味,大抵离不开火灶。在大年初四前后,围绕火与灶的风俗,在齐鲁大地上也千百年地演绎着。

  火,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成了两面派。乡亲们想着日子红红火火,所以在除夕日,山东境内普遍流行“照庭”,即在除夕夜于门前燃材照亮门庭,以趋吉避凶。1935年《长清县志》载:“除夕日……日落后,用蒿草在门外或庄边焚之,点爆竹、放花,谓之‘照庭’,亦有徒烧蒿草者。”

  而火一旦成祸,便让人难以承受,便有了“送火神”之仪式。这一天,有些地方的乡亲,会将玉米梗或麦梗绑在棍子上,点燃后从自己家送到河里去,代表一年家里无火灾。鲁中山区,有地方则在初五“送火神”,初四傍晚,村里的组织者和演员们就集合到一起,做仪式的准备工作。

  最普遍的祭火神时间是大年初七。临沂此日在城里举办送火神庙会。农村多以村镇为单位送火神,在空场上搭起火神棚,桌上供供品,以家庭为单位,轮流跪拜,祈神保佑别遭火灾;晚上有人在棚内伴神,黎明前举火焚神位,一齐向南方或西南方把火神送走。

  在曹县桃园集,从正月初五到初七有花供会以祭祀火神。当地乡民搭神棚,挂神像,用白面、鸡蛋、萝卜等雕刻或捏塑成人物、动物、建筑物及瓜果花卉等供品。

  送走火神,还要在年初四迎接另外一位与“火”有关的神仙——灶神。正月初四不出户,灶神好往家里驻。腊月二十三前后,天帝派往人间监察善恶的“灶王爷”,上天述职。在天上与家人团聚后,灶王爷在年初四时回人间。此时,为迎接“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灶王爷,一家人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放鞭炮恭迎。

  不论是火神,还是灶神,都与先民们崇拜火有关。相传,火神的原型是祝融氏。上古时,有一位叫重黎的人,他的官职是“火正”,即火官。因忠于职守,善于控火,有功于百姓,便被首领赐以“祝融”的封号。

  其中,“祝”字在甲骨文的字形,似一个人跪在神前拜神、开口祈祷。“融”是形声字,从“鬲”这种烹饪器,本义是炊气上升。所以,“祝融”一词表示在炊器旁掌火,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的人。

  在先民那逐水而居的部落里,一堆堆取暖、驱兽的火,便是他们的灶。此时,火神、灶神为一体。随着农业发展,先民们有了固定的住所,遂将火引入室内,“家”有了雏形,灶神便与火神逐渐分离。在千百年的口头相传中,灶神逐渐被附会成天帝派驻各家的监察大员,负责监督一家老小的善恶功过,得到老百姓的顶礼膜拜。

  能在一起吃饭的,就是家人。锅台边,风箱侧,那灶王爷在烟熏火燎中,盯着春夏秋冬时的一日三餐,尝着忙闲欢笑里的柴米油盐,品着阴晴圆缺中的肥瘦滋味。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年节时,连灶神都不再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而是与我们一同欢庆佳节,隐约成为血脉相通的家人。这种人文立场下,对生活的透视,也许正是我们这个民族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奥秘所在。

责编:大众网·菏泽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