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来的大能力 “最强大脑”少年陈家庚是这样养成的

··

  《最强大脑》中的陈家庚
  比赛中沉着冷静
  比赛中侃侃而谈的陈家庚
  陈家庚与其他选手在一起

  大众网记者 李兆滨

  放松、随和、侃侃而谈,这是陈家庚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当然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他那双大耳朵,在《最强大脑》的1V1脑力厮杀中,他与沈宇洲甚至被称之为“耳朵兄弟”的对决。节目开播以来,我们身边的这位“超凡少年”备受瞩目,惊艳晋级,燃情对决,更是让他圈粉无数。

  2月27日上午,记者和这位“超凡少年”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并对陈妈妈进行了电话采访。少年在脑力大赛中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他的成长和教育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发?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就读于桓台一中的学子——陈家庚。

  遇强则强

  “我可能属于比赛型的选手,往往压力越大,难度越大,就越有兴致去挑战,发挥得出来。”1米82的大高个,嘴角经常洋溢着温暖的微笑,少年在与记者的对话中,从容而自信。

  回顾参加《最强大脑》的历程,陈家庚的状态可谓渐入佳境,从初始排名16,最终30强排名第三,到“映像金陵”对决中完胜土木工程博士沈宇洲,这位淄博少年,一路过关斩将,成为“山之队”的关门弟子。每每遭遇强敌,他总能克难制胜,突出重围,在与高手的过招中,真正逼出了自己的潜力。当他通过电视屏幕再看自己的表现时,连自己都惊讶“我怎么这么厉害!”

  谈到决胜奥秘,家庚觉得良好的心态是他取胜的关键。“当我发现自己可以的时候,信心就逐渐建立起来了,发挥越来越好,我不是抱着要达到什么样的高度,而是要发挥出什么样的水平的态度去比赛。”

  家庚的妈妈介绍,他们本来是抱着“打酱油”的心态去参赛的,甚至刚进入海选的复试时,还一度怀疑过自己是不是被骗了,“真没想过能走这么远,本来是打算100进80的时候就会被刷的,回来正好还不耽误期中考试。”

  正是抱着这种放松的“必输”心态,家庚一路走到了现在。我们在节目中也经常能看到选手们紧张失措、发挥失常的场景,而回顾家庚的每场比赛,他几乎都是从容不迫,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其实,在棋逢对手的情况下,决胜的毫厘之间,除了幸运的眷顾,更重要的是心态的调节和临场发挥能力。

  “玩”出来的能力

  到底是什么造就了这位少年的超凡能力?可能所有人都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当记者提到“超凡少年”这个词时,陈家庚腼腆地笑了,他甚至自嘲地表示“比较水”。在记者看来,所谓“天赋异禀,能力超群”这样的词汇,用在家庚这里还真是不甚恰当,但这位少年确实很“会玩”。

  “我从小到大算是比较‘贪玩’的,喜欢玩游戏,也会经常‘吃鸡’”。在家庚看来,玩和学就是所谓的劳逸结合,“贪玩”是玩笑话,家庚保持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能力,虽然总体来说玩的时间比同学多,但学的时候却能忘我投入,高效利用时间,玩的时候就成了彻底的放松。

  家庚妈妈也表示:“在孩子该玩的时候不让他玩,身心如果不健康了,以后就得不偿失了。什么年龄干什么事,快乐的时光就那几年,把时间利用好了,对学习的成绩不用太焦虑。”家庚的家庭一直属于散养式的教育氛围,他小时候就很喜欢玩益智类的游戏,慢慢大了虽然也会经常玩些桌游或电子游戏,妈妈也不会强行禁止,但一定会做好提醒和引导,规定好时间,逐渐培养起自律和时间管理意识。

  在采访中,这位少年的一番表达更是让记者惊讶。玩,在他看来是为了保持思维的活跃度,不至于让自己的思维僵化,在紧张的学习中变成“考试机器“。虽然是文科生,家庚现在却也在进行数学奥赛的学习,包括参加《最强大脑》的比赛,他都觉得是对自己发散思维能力的良好历练。

  爱主持的文科生

  在“映像金陵”的1V1对决中,家庚与蒋昌建老师的精彩互动让人印象深刻。具有超强推理和观察能力的陈家庚,通过屏幕给人的印象可能是个“理科学霸”,但他其实是“一枚”热爱参加活动、喜欢主持和朗诵的文科生。

  在学校担任团总支书记的家庚,还担任班长职位,这位老班长不仅热心参加和主持活动,而且人缘很好,拥有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兴趣还特别广泛,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

  在《最强大脑》上的惊艳表现,并非偶然,他其实已经是一位驰骋赛场的老将。“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铜奖、省一等奖、地理知识竞赛全国一等奖、英语能力竞赛全国奖、朗诵比赛全国优等奖、演讲比赛全国三等奖、英语演讲省一等奖……这些都是他的赫然战绩。

  “很多年轻家长觉得参加比赛或活动,会耽误孩子时间,影响学习,其实不然。”家庚妈妈表示,参加活动与促进学习其实是良性循环,在活动中,孩子拓展了视野,提高信心,促进了学习能力的提高,这也会刺激孩子在下次活动中表现更好,从而成为一个良性的循环。

  参加《最强大脑》比赛,对嘉庚来说最大的收获,不在于名次和表现,而是视野的开拓,潜力的挖掘,以及在与那些更优秀的选手交流时,青春的碰撞和思想的启迪。

  在家里 我是他的“小迷妹”

  要说身边一大堆的朋友中,和家庚关系最好的那个,就是他的妈妈。“善良、正直、有责任心 ”,这是妈妈对家庚在生活中的评价,在家里她习惯称他为“庚哥”。在采访中,陈妈妈给记者的印象也是放松、健谈,这和家庚的性格不谋而合。

  在家庚妈妈的眼中,孩子是自己平等的朋友,“从小就没把他当孩子看,除了重大的选择,基本上都是和孩子商量后,他自己决定。”陈妈妈一直坚持的观点是,孩子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目标自己去实现,家长做好倾听者、鼓励者、引导者即可。

  家庚的妈妈平时的工作也会比较忙,但陪伴孩子聊天、散步、读书则是少不了的,亲子之间的沟通没有任何障碍,两人还会经常开玩笑式的给对方的表现打分。在这种宽松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家庚在成长的路上,即使偶有偏差,妈妈也会及时纠正,适时引导。

  家庭带给家庚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就是热爱读书,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给了他很好的熏陶。因为从小就对错综的国际政治形势很感兴趣,家里《国际社会专刊》的报纸量从一米四五累积到一米八二,《南方周末》、《半月谈》摞起来已有半身高,而陈家庚也给自己暗暗定下目标,希望未来能够考入北京大学的国际关系学院学习国际关系专业。

  山云团战 少年归来

  《最强大脑》的赛程即将进入团战阶段,家庚所在的山之队与云之队将率先出击,再掀波澜,我们即将再次看到这位少年的精彩表现。

  家庚表示,参加比赛归来后,自己的生活并没有太大变化,自己现在的心态也非常好,这段参赛的经历将会成为他人生中一段美妙的回忆。三位导师对他的帮助和启发也让他充满感激。“导师们在生活中其实并没有所谓的光环,都很平易近人。”

  在家庚眼中,导师和选手之间可以说亦师亦友,王峰老师很善于观察队员状态,比如发现某个队员心理发生波动,会及时关注队员的心态,主动去交流,帮助选手在场上发挥出实力。“水哥和鲍橒老师属于云淡风轻型的,情绪很难会为之所动,但其实都很随和,经常会关心和帮助其他队的选手。”家庚和水哥也有过交流,还和王峰老师请教过记忆问题,王峰老师告诫他平时的考试学生是长时记忆,还是要多下功夫,回来后要好好学习。

  在比赛中,家庚也结识了很多朋友,跟山之队的伙伴们更是情谊深厚。大家经常一起交流比赛的经验和策略,自己还经常和曾新异一起练习,相互出题。他打算把比赛中收获的学习经验和好的技巧,带回到班级里,带动同学们共同进步。

  参加完节目录制后,家庚表示自己将把这段经历和回忆放在心中,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正在就读高二的他,不远处的高考依然充满压力。

  归来之后,仍是少年。让我们期待这位少年的美好未来。

责编:大众网·淄博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