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体验 构建“大思政”格局|山东轻工职业学院“三转一响”博物馆助力传播轻工业文化
··
司心鹏
海报新闻记者 司心鹏 通讯员 赵霞报道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有个盛康“三转一响”博物馆,由山东理工大学退休教授张维杰老师创立,展陈面积 500 平方米,展出藏品自行车、缝纫机、钟与表、收音机等万余件。截至目前是全国唯一一家以多类器物展示时代主题的综合性特色民间博物馆,“‘三转一响’里的时代记忆”获国家优秀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示范案例。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师生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从2019年开始,发挥专业优势为三转一响博物馆提供专业技术服务,进行展品维护保养,参与展馆讲解,树立大思政理念,把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多角度、多渠道把我国轻工业文化传播开去,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学生社团,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
2019年6月,在学校和系部领导的支持下,机电工程系成立了“三转一响”社团,几年来,社团成员累计近200人,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博物馆场馆维护、访客接待服务;三转一响器物整理与维修、文字材料整理与归纳活动;三转一响文化研究学习、馆藏展品英文翻译等类型多样的活动。特别是在指导老师刘效东的带领下,为了2020年11月“三转一响与大上海”文化展在上海纺织博物馆的展览,对三转一响器物进行分类、修复、编码,让藏品转起来,响起来,助推展览顺利开展。社团学生接受淄博市周村区电视台采访时表示:社团活动,同学们虽然很辛苦,但学到了很多知识,培养了大家认真踏实的做事风格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发了同学们传承轻工业发展历史的责任感。
精益求精,彰显大国工匠精神
机电工程系电气自动化教研室副教授刘效东老师,从教近40年来,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专业技术精湛,在学校提起他的专业能力,无人不佩服。自担任“三转一响”社团指导老师以来,刘老师把自己的业余时间几乎都搭在了博物馆里。他带领社团学生把一件件展品认真擦拭,边维护边为学生讲解相关的机械结构与原理和电子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学生在实践中巩固了专业知识,从老师身上领会了什么是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没有配件自己造,不知不觉中,博物馆里不转的缝纫机、自行车转起来了,不走的老钟表滴答滴答走起来了,老掉牙的留声机唱起来了。2020 年“三转一响与大上海”文化展在上海开展,刘老师全程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开幕式上所用的老旧设备吸引了大量的参观人员,勾起了人们尘封已久的关于上海制造的记忆以及浓浓的家国情怀。辛苦付出,得到了张馆长及全体师生的高度评价,刘老师说:“三转一响博物馆展藏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对当代大学生开展生动的爱国教育很有必要。每件物品运动原理都跟机电工程系专业知识相关,学生能从中学到很多专业技能,我愿为学生全面发展贡献我的力量。”
志愿宣讲,看“中国制造”里的文化传承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各届领导高度重视“三转一响”博物馆的建设和使用,把进一步完善“三转一响”博物馆纳入学校发展的目标任务。党委书记范桂君对博物馆提出了“工业文化和红色文化相结合,对大学生实施教育和对社会开放相结合”的办馆要求。随着参观、研学人数和场次的增多,机电工程系宣讲志愿服务队也加入到了博物馆的宣讲行列,与社团老师一起协助张馆长承担访客接待讲解工作,近两个月来,接待校内外参观、研学二十余次。从参观领导到研学的大中小幼儿园学生,在志愿者的讲解中感受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变化和中国经济发展的迅速,激发了大家的民族自豪感和信心。志愿者在相互交流时说:自己在一次次宣讲中也深深地被从无到有的奋斗精神、自主向上的科学精神、大国工匠的执着精神感染着,这个宣讲很有意义。
“机电工程系师生助力盛康“三转一响”博物馆,让馆藏物品发挥了应有的育人价值,让更多人在参观和体验中受到教育,作为馆长深感欣慰和感谢。”张维杰馆长对学校的重视和系部支持深有感慨。今后,机电工程系将继续深入研讨,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利用好这一思政育人实践基地,让更多人通过沉浸式体验,了解中国人民发展民族工业、建设富强国家的爱国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进一步激发师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