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米”何其多!你买到的可能是“李鬼”
2024-12-20 13:56 潮新闻
你买的“东北大米”,真的产自东北吗?
日前,舟山市普陀区人民检察院对一家粮行擅自使用“辽帝牌盘锦大米”等标识的行为,以假冒注册商标罪起诉至法院的案件,有了判决结果:案件涉及非法经营数额27万余元,涉案3人分别判处有期徒刑3年至一年6个月不等。
近年来,我国各地农产品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发展成长。同时一些知名度较高、溢价较强的农产品品牌被侵权事件时有发生,不仅让消费者“李逵”“李鬼”难辨,还扰乱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掣肘农业健康发展。
农产品“蹭名牌”现象为何屡禁不止?农产品品牌保护面临怎样的难点?未来又该如何规范化发展?对此,记者展开调查采访。
蹭名牌,“李逵”“李鬼”难辨
得知审判结果后,辽宁经营盘锦大米生意的褚先生长舒一口气,“辛苦维权没有白费。”
去年11月,褚先生接到消费者反映,南方一城市买到的辽帝牌盘锦大米与自己此前吃到的相去甚远。看到消费者线上发来的包装袋后,褚先生一眼就看出是假冒产品,便乘坐飞机跨越2000多公里展开异地维权。
“盘锦大米”的原产地位于辽宁省盘锦市,2002年9月10日被批准为地理标志产品,2004年3月28日被核准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而“辽帝牌”是褚先生公司注册的企业商标。两者均受法律保护。
在一农产品批发市场里,褚先生找到了那家店,发现对方卖的大米盗用了他们的商标,而香味、质量都和真正的盘锦大米差远了,褚先生立刻报了警。
通过深挖上游犯罪线索,警方将一个冒牌大米产业链暴露在人们眼前——王某经营一家粮行,主要为各类粮油零售店供应产品。由于东北大米深受顾客青睐,且价格较高,王某便干起了“狸猫换太子”的勾当。
褚先生告诉记者,为了尽可能减少对品牌带来的伤害,得知最新一批大米多数被渔船和附近工地购买后,他又花了10多万元将冒牌大米“召回”。
事实上,农产品“蹭名牌”乱象不少,“五常大米”“西湖龙井”“阿克苏苹果”“奉化水蜜桃”“阳澄湖大闸蟹”等农产品地理标志被冒用的情况屡见不鲜。
以水果“蹭名牌”为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越来越多消费者愿意为口感好的水果支付合理溢价,品牌水果持续走俏,这也让一些商家动起了歪脑筋。今年5月,一些网店开始销售“北寨红杏”,但这种红杏6月中旬才会成熟。调查发现,这些网店用“骆驼黄杏”假冒“北寨红杏”进行售卖。对此,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启动了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
奉化水蜜桃。受访者供图
今年,宁波市奉化区人民法院也审结了首起侵犯“奉化水蜜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侵权案。奉化水蜜桃研究所所长陈妙金告诉记者,今年上市季节,规格在6两左右一个的奉化水蜜桃,礼盒装每公斤售价200多元,而奉化水蜜桃产地批发均价也是周边水蜜桃价格的两倍。自2008年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以来,目前“奉化水蜜桃”品牌价值已达15.33亿元。
奉化水蜜桃种植大户袁义刚回忆,大约20年前,当时他还在一个市场做水果批发生意,就发现有很多奉化周边地区种植的桃子,套上奉化水蜜桃的桃袋后售卖,实现“身价翻番”。“如今这样的现象依然还有。”袁义刚有些气愤地说,他们精心守护的品牌形象,却常常被一些“以次充好”的商贩损害。
而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的兴起,也让农产品在享受广阔市场和销售便利的同时,面临更加隐蔽、更大范围的线上侵权行为。
在杭州市西湖龙井茶一级保护基地的龙井村,令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徐胜强最头疼的是,每年3月,明前茶上市前夕,来自全国各地的电商团队涌入龙井村,携带单反、无人机等专业设备,穿梭在漫山遍野的茶园里,拍照、拍视频。
“回去后把照片一修、视频一剪,就开始卖茶叶,并声称‘这是我家的茶园’,为的就是蹭‘西湖龙井’这张金名片。”徐胜强说,他们已经在电商平台上发现多起这样的侵权行为并上报主管部门,目前他们除了在采茶季加强人员巡逻,尽可能劝退这部分人之外,也在和电商平台沟通,希望平台加强审核,阻止虚假宣传视频发布。
放眼全国,2020年至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295起农业品牌司法诉讼案例;2021年至2023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384个农业品牌行政执法案例。
龙井村茶园。记者 黄宁璐 摄
抓“李鬼”,为何那么难
普陀区检察院第二检察部检察官助理赵倩雯说,这起涉“盘锦大米”的假冒注册商标罪案件得以顺利推进,是因为涉嫌冒牌的大米是在仓库里被实物扣押的,涉案人员手机聊天记录还保存着与一家印刷厂沟通制作假冒注册商标的全过程,且其对犯罪行为供认不讳。
然而,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很多情况下,监管部门在上门检查时,门店里能找到的假冒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不多,毕竟现在很少有明目张胆的售假行为,销售者若不肯说出上游来源又没有进货凭证,打击“窝点”是很难的。最终因案件涉及金额小,他们通常只能以“教育+劝导”为主的方式进行执法。
目前,面对侵权行为,还普遍存在取证固证难的问题。
果农袁义刚告诉记者,每年6月至8月,水蜜桃上市的季节,一些水果店或路边摊贩购买外地桃子,用标注有“奉化水蜜桃”字样的包装盒包装后销售,“跟水蜜桃打了一辈子交道,虽然我们基本能一眼辨认出是否为奉化水蜜桃,但毕竟是主观判断,并不能作为举报侵权的证据。”
“产生这一问题的关键原因就在于,地理标志农产品缺乏可操作性的地理来源检测指标。”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系副教授马旭霞说,虽然各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中都有描述农产品的性状,但是农产品的品质受天气、工艺影响极大,表现不稳定。
对此,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西湖景区旅游法庭负责人深有感触。他们曾尝试联合专业机构,给茶叶做基因检测,希望通过茶叶中的遗传信息、微量元素,确定其真实产地和品种,但目前技术上还无法实现。而光通过感观来区分,即便是专家也很难精准区分。“当事人取证固证难,对于法院来说则是证据认定难。”该负责人坦言。
从过往新闻报道及职能部门查处情况来看,在西湖龙井产区,也存在个别茶农购入外地茶叶冒充“西湖龙井”出售给消费者的情况。该负责人表示,对于这类侵权行为,一般只能从茶叶销售规模与实际产量的差异性、茶叶供货方自身资质等方面综合判断。
记者在采访涉“盘锦大米”的假冒注册商标罪案件时,“辽帝牌”商标持有人褚先生感慨,尽管维权是成功了,但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太高了。
“维权成本高,也是目前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保护面临的现实问题。”京衡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专委会主任黄悦波说,有的企业维护一个知名商标,每年需投入上百万元,一方面要防止仿冒商标获得注册,另一方面要去打击市场上的假货,两者都需要付出精力和经济成本。
然而,目前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的持有人,通常是地区的行业协会、商会或者其他具有代表性的公共组织。“这些机构本身都是非盈利的,每年用固定的一部分支出来做品牌维护,基本上是做不到的。”黄悦波说。
记者在采访中,不少农户表示,农产品销售具有鲜明的季节性,上市季节是侵权行为高发季,而此时也是他们最忙碌的采摘销售时节,根本没有精力去维权。
而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何谓“正宗”的地理标志产品也感到困惑。“打开电商平台,农产品地理标志广告无处不在,我们不知道如何判断真实性,只能靠直觉做出选择。”舟山市民陈飞坦言,即便是买到了冒牌农产品,也顶多觉得“不如正品好吃”,不会为此花费时间和金钱去维权。
保护农产品品牌,任重道远
面对农产品品牌维权普遍存在的取证固证难问题,各地正加大探索从源头来保护品牌。
“近年来,杭州市每年对西湖龙井茶产量进行逐户核定,按照产量配发西湖龙井茶防伪溯源专用标识,要求生产主体依法依规使用。”杭州市西湖龙井茶管理协会负责人介绍。
多名业内人士认为,在当前普通消费者尚无能力从外观辨别茶叶真伪,西湖龙井茶又具有鲜明礼品属性的背景下,专用标识在遏制制假售假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带有防伪溯源专用标识的西湖龙井茶。记者 黄宁璐 摄
戴上防伪溯源专用标识的还有阳澄湖大闸蟹等。目前品牌大闸蟹都会在蟹钳上“锁”一个塑料扎带,称为蟹扣,让每只蟹有唯一的“身份”编码。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每年都会对蟹扣进行更新,今年还采用了区块链溯源彩色可变二维码、π防伪技术等。
尽管如此,依然存在乱象:线上平台上有伪造蟹扣售卖,二手平台上有消费者吃完大闸蟹将品牌蟹扣拆下来转卖等。监管部门正不断强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尤其对商家伪造、转卖蟹扣的行为依法依规予以严惩。
针对网络电商平台上的侵权行为治理难题,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委托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开发建设了“全国网络交易监测平台”。记者了解到,通过这一平台,监管部门可以对农产品品牌侵权行为进行定向监测,及时发现和锁定侵权线索,并提交给电商平台要求下架相关商品。现在的难点是,各个电商平台的管理标准不一致,对于知识产权重视的电商平台通常会第一时间进行下架处理,然而依然存在一些电商平台对于这方面的管理较为宽松。
对此,不少业内人士呼吁,针对知识产权保护,希望电商平台建立统一、严格的管理标准,避免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
“驰名商标被赋予了比较广泛的排他性权利,比如,禁止他人注册和使用相同或近似商标、跨类别保护、在商标争议处理中享有特殊保护等。”黄悦波建议,知名度较高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也应作为类驰名商标进行强化保护,对于侵权行为形成更强的威慑力。
“在反不正当竞争领域,公益诉讼可以有效地制止和惩治不正当竞争行为,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经济法学系系主任吕铖钢认为,反不正当竞争公益诉讼要及时、全面地对农产品品牌侵权行为作出反应,离不开消费者的积极参与。建议品牌方可以设立公益基金,消费者参与反不正当竞争公益诉讼,符合特定条件即可向公益基金申请资助。
除了筑牢农产品品牌保护的“防火墙”,各地还要引导农民和农业企业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地理标志农产品如果有了优质的品质内核作支撑,假冒产品就难以入侵。”这几年,徐胜强始终坚持带领村民种好茶、采好茶、炒好茶、卖好茶,“最要紧的是做好龙井群体种种质资源的保护,这是做好产品的核心,同时要保护好茶园周边的环境,好山好水才能出好茶。”
品牌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乡村振兴、富农强农的重要手段。业内人士表示,在国家大力支持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当下,与其让自家的农产品“蹭名牌”,不如踏踏实实地打造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小而美”品牌,也能够为本地农产品找到稳定的销售市场。
农产品品牌保护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打造一个农产品品牌,倾注了无数科研工作者和农户的心血与汗水,为品牌付费就是对这些人努力的认可。若全民行动起来,那么假货就没有生存的空间。
(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