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家政职业学院:“三联动”“三融合”“三拓展”,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局面
2024-11-19 21:21 海报新闻
海报新闻记者 司心鹏 报道
近年来,菏泽家政职业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创新教育模式,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形成了“三联动”“三融合”“三拓展”思政育人新局面,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三联动,构建思政育人大格局
党建引领与思政育人联动。学校党委定期召开专项工作会议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处室积极推进、院系主动作为、师生全员参与的“大思政”工作体系。实施了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讲思政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带头联系班级,把思政课建设列入党委工作议程,与其他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推动思政课教育教学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同频共振、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学校育人与家庭教育联动。学校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微信群、实地家访等多种渠道,加强家校联动。每学期安排1次家长会,长期开展家长学校,围绕教育教学工作进展、学生在校表现、征求建议、家庭教育讲座等实行校家全方位深入联动;各班级组建家政微信群,及时通告学生离返校、心理状况等情况;针对贫困学生、心理危机学生、参军入伍学生,学校安排专人进行实地家访,畅通家校沟通渠道,每学期走访家庭不低于50个。
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联动。学校牵头成立了菏泽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和菏泽市心理健康教育共同体,强化校地联动、校馆联动,建立了10个红色文化实践基地、4个美丽乡村实践基地,4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基地,2个劳动教育基地,开发了现场教学专题,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主题互相衔接、课上课下形式交叉互补的实践教学新格局,打造了“行走的思政课”。同时,利用寒暑假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三下乡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淬炼真才实干、提升完善自我。
三融合,塑造思政育人大环境
多维制度融合。结合数字智能,搭建“院、系、班、宿、人”五级协同育人机制,实现了院党委领导、各系部主抓、班级具体安排、宿舍氛围熏陶、个人向好前行的育人新态势;共建了“系部+家庭+社会”的协同育人课程开发机制,邀请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课程设计,开展了共研、共讲、共评“一堂课”活动;创优社团资源,构筑“社团+思政”的社团活动日常机制,形成了“武术+思政”“音乐+思政”“绘画+思政”“法治+思政”等十多种社团品牌。
多重景观融合。学校打造了“景以教人、景以感人、景以助行”的景观育人环境,建设党史长廊3处、红色故事宣传栏8处,形成了对教学区、宿舍区、餐饮区的横向覆盖。结合时代人物、古代先贤事迹,建设榜样人物景观9处,先贤人物景观7处,为青年大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立体的视觉冲击。
多样文化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和课堂教学中。组建了多个传统文化社团,如汉服社、礼仪社、书法社、针灸推拿社等,社团成员总数达到1000人;建立了菏泽市博物馆等4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修基地,红色湖西等10个革命文化实践基地,每学期组织学生研习不低于500人次;实施“寻找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等系列载体活动,走访革命纪念馆23处,拜访革命烈士后人近百名,走访老党员、退伍老兵60余名,整合相关资料15万多字、图片200余张,形成红色文化育人特色数据库;同时,积极举办“齐鲁书香节暨全民阅读活动”、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开展“5·12”国际护士节授帽仪式等活动,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三拓展,搭建思政育人大平台
拓展课程育人体系。学校依托菏泽本土丰富的红色资源、传统文化资源和现代产业资源,构建地域特色鲜明的思政课选修课体系;学校积极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牵头成立了菏泽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建立了纵向各学段层层递进、横向各课程密切配合的课程教材体系,实现了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教材内容的有效贯通。
拓展网络育人载体。学校整合微信、微博、抖音等发展网络思政教育,打造了微信公众号,构建微党建、微宣讲、微学术、微调研、微服务等“五微一体”微思政体系。制作了“我是思政演说家”、思政微电影大赛等活动视频剪辑,推出了网络栏目“打卡红色地标”,开展了“网上重走长征路”活动,累计吸引6000余人次参与互动。
拓展服务育人体系。学校创建了“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中心,建立了“受理-服务-反馈”快速反应机制,提高为学生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建设了班主任抓“点”、辅导员抓“线”、系部抓“面”、学工系统抓“体”的网格化思政育人主体协调联动的育人体系;构建起“院-系-班-宿-生”五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实现了“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做到“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筑牢了校园安全防线,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