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码头,上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2024-12-15 11:33   中国青年报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位教师在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科技创新基地给学生授课。受访者供图

  “在大家对面的就是全球领先、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从许振超到张连钢,一代代港口人矢志报国、勇于创新的家国情怀,体现了港口工人勇挑重担、敢于争先的责任担当……”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一位思政教师近日在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科技创新基地为36名学生现场授课。

  这里是教育部办公厅等八部门发布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之一,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称号,也是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校港一体、工学结合”的大思政教学实践教育基地。

  近年来,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思政教学模式,把校区延伸至港区、将课堂搬到码头一线,让行走在码头前沿的高校思政课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对于很多学生而言,置身于码头的思政课不仅是一场身临其境的场景互动体验,更是一场启迪智慧、升华思想的历程。

  “在码头前沿,我亲身体验了生产一线的真实场景,也与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们有了更直接的交流,这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工人伟大和劳动光荣的内涵。”该校智慧港口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2023级学生孙睿涵说,“这堂思政课真的很不一样”。

  “虽然这不是我第一次参观如此壮观的智能化、自动化国产大型码头,但身临其境,令我感到十分震撼。”该校港航物流学院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2023级学生高一嫚表示,这堂课更加坚定了她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决心。

  港口的红色基因源远流长,一代代港口工人坚持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体系。这一体系不仅是港口改革发展的重要法宝,也是学好讲好“大思政课”的丰厚资源。

  “码头上的思政课展现了科技工作者的坚韧奋斗与无私奉献,使‘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触达人心,真切体现了建设‘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意义和价值,对于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起到重要作用。”该校思政教师张玉萍说。

  在码头前沿,思政课的足迹与港口的发展并肩而行。港口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个细致而又真实的角度反映了国家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成了思政课堂上真实而又鲜活的案例。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12个大字镶嵌在自动化码头展馆最显眼的位置,主题赫然醒目。在展览馆,学生们可以通过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含岁月痕迹的展品,深入了解港口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

  经过一代代港口建设者的不懈努力,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成为世界各大集装箱船公司争相靠泊“打卡”的胜地,也成为“中国速度”“中国效率”在世界港航界的代名词。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现代航海学院航海技术专业2023级学生孙闯飞用“心潮澎湃”来描述对课堂的感受,“融入港口的体验加深了我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

  在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如何丰富育人主体和渠道,用好用活港口“大平台”所提供的“大资源”,确保每一堂思政课都能高质量进行,始终都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课题。

  近年来,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不断拓展思政教育教学的空间维度,开发建设了一系列校外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让思政教师带学生走出去,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聘任以“人民工匠”许振超、“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为代表的数百名港航领域大国工匠作为客座教授、产业教授、青春导师,校内校外联动,延展思政课堂“半径”,整合成思政育人“同心圆”。

  “作为一所港航特色鲜明的国有公办职业院校,更好地服务国家海洋强国、交通强国战略,责任重大,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扎实技术技能的优秀港航人才,使命在肩。”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赵庆松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晓 通讯员 邹娜 夏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编:姜申涛

热点新闻